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研究FATS在乳腺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RNA水平,探讨FATS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检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56例乳腺癌患者FATS基因表达水平,并且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FATS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腺体组织(P=0.003).FATS基因低表达与高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FATS基因低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3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ATS基因的表达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OR=0.549;95%:0.308~0.977;P=0.041).结论:FATS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FATS表达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2.
分析术后放疗在Ⅰ~Ⅲ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9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完整记录的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Ⅲ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放疗的价值。结果: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5.8%,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术后放疗没有显著增加生存率,但是显著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9.7%和39.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个月和30个月(P=0.260);3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7%和28.8%(P=0.001)。pN0患者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64.3%(P=0.705),pN1患者分别为53.8%和33.3%(P=0.067),pN2患者分别为46.7%和22.7%(P=0.141)。结论: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可能会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生存期。建议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43.
冯振兴  庞青松  姬凯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56-1659
  目的  探讨术后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2009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公布的新版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81例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影响其预后的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9%、19.0%, 中位生存期23.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P=0.046)、T分期(P=0.006)、N分期(P < 0.001)、辅助化疗周期数(P=0.03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肺腺鳞癌整体预后差。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显著提高肺腺鳞癌患者生存时间。肿瘤的T分期越高其生存率越低,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生存率较高。Ⅲ期肺腺鳞癌患者可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应至少行4个化疗周期。   相似文献   
44.
 保乳术已成为导管原位癌(DCIS)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术后放疗可降低其复发风险。然而,对于DCIS放疗的照射范围、可不行术后放疗低危人群的选择、部分乳腺加速放疗(APBI)在DCIS中的作用等还存在争议。然而,多数研究均显示DCIS保乳术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主要证实低危组的DCIS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省去术后放疗。对单纯保乳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除有禁忌症的患者外,放疗成为保乳术后所有患者的常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5.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预防性照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占NSCLC的31%-44%。此期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面临着三种潜在的危险:局部复发、脑外器官转移、脑转移。相对高的脑转移风险成为影响这部分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1]。  相似文献   
46.
目前对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术后放疗意见不一.笔者对11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照射对CL187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CL187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2 Gy照射组、5 Gy照射组、10 Gy照射组.照射组均选取9.25×104MBq活度的粒子,以2.77 cGy/h的初始剂量率照射.照射结束后48 h收集细胞,用膜联蛋白(annexin)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双染色法测量细胞凋亡,用碘化丙啶单染测量细胞周期. 结果 照射后48 h,照射2、5、10 Gy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3.74%±1.63%、46.27%±3.82%、32.58%±3.6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67%±0.19%(q=7.594,P<0.05;q=28.059,P<0.05;q=19.447,P<0.05).空白组细胞G2/M期阻滞的比率26.44%±2.53%显著低于照射2、5、10 Gy组34.61%±2.79%、59.84%±4.96%、42.59%±3.21%(q=4.039,P<0.05;q=16.513,P<0.05;q=7.985,P<0.05). 结论 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主要通过凋亡杀伤CL187肿瘤细胞,引起凋亡的主要机制为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48.
T1期肺癌原发灶18F-FDG摄取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1期肺癌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61例治疗前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的T1期肺癌患者,确定其临床分期以及原发灶大小(最大径)和18F-FDG摄取值[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表示],并分为无转移组、仅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分析各组的18F-FDG摄取与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原发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466,P<0.05),各组间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在无转移组(5.05±1.97)与仅淋巴结转移组(7.96±2.98)、远处转移组(8.25±2.93)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2).而仅淋巴结转移组与远处转移组之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8).肺腺癌、鳞癌的大小(t=1.566,P=0.111)和SUVmax(t:0.478,P=0.6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1期肺癌原发灶18F-FDG摄取可能对预测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
127例原发齿龈鳞状细胞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齿龈鳞状细胞癌最佳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78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27例原发齿龈鳞状细胞癌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27例中单纯手术18例,单纯放疗37例,术后放疗9例,术前放疗22例,化疗加手术31例,姑息化疗10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27.5%、20.4%、66.7%、72.7%、50.2%和0.结论:齿龈鳞状细胞癌首选手术治疗,放疗和(或)化疗,是预防单纯手术后复发或放疗后局部未控的有效方法.综合治疗可以提高齿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治疗方法、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发病部位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腔内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热增强比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腔内热疗联合放疗组35例(热放组)和单纯放疗组35例(单放组).热放组热疗采用915MHz微波热疗,肿瘤表面温度42℃~43℃,加热时间40分钟,每周1~2次,共4周.两组患者放疗方法相同.分别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计算热增强比.结果:热放组与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7%、31.4%,有效率分别为97.1%、77.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5%、81.8%,有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鼻咽肿瘤消退1/2和全消退的热增强比分别为1.68、1.39.结论:腔内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原发灶优于单纯放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