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品良  邵松 《山东医药》2006,46(11):65-67
1 胚胎性抗原类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并非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TM,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转移关系密切,在淋巴结转移≥4枚或有远处脏器转移时,CEA表达显著升高(P〈0.005),是乳腺癌术前预测转移、监测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特异性为94.7%~100%。  相似文献   
2.
3.
进展期肺癌肿瘤标记物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A2 1 1)水平在肺癌诊断、确定病理类型和病情评估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素酶免法测定 79例ⅢA、ⅢB、Ⅳ期原发性肺癌和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血清CEA、NSE、CYFRA2 1 1水平。结果 :79例进展期肺癌患者治疗前CEA、NSE、CYFRA2 1 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达 97 5 %。鳞癌组、腺癌组和小细胞未分化癌组之间肿瘤标记物水平差异有显著性。CEA水平以腺癌组最高 ,NSE水平以小细胞未分化癌组最高 ,CYFRA2 1 1水平以鳞癌组最高。化疗有效者肿瘤标记物水平降低 ,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患者则升高。结论 :CEA、NSE、CYFRA2 1 1联合用于肺癌的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NSE CYFRA2 1 1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很好的相关性 ,为无法做病理学检查的患者的治疗提供支持 ,此外在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易瑞沙(Iressa,Ge-fitinib,ZD183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化疗失败或不适宜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91例,易瑞沙250mg,口服,1次/d。对服药超过16周者进行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91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53例,其中CR1例(1·9%),PR15例(28·3%),RR16例(30·2%),SD26例(49·1%),疾病控制率(DC=CR PR SD)79·2%,PD11例(20·8%)。肿瘤进展时间(TTP)3·5~25个月,中位TTP7·0个月。1年生存率51·7%(15/29),2年生存2/3。全部患者症状改善率(ITT)90·1%(82/91)。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25例(47·2%),皮肤干燥5例(9·4%),口腔溃疡4例(7·5%),恶心10例(18·9%),腹泻6例(11·3%),肝功能显著异常(SGPT升高)4例(7·5%)。结论易瑞沙治疗国人晚期NSCLC有效,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药物,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耐药性的发生成为其进一步应用的瓶颈.现已证实T790M突变、KRAS突变、c-met癌基因扩增在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第2代TKI的应用、再次应用化疗或厄洛替尼以及针对失败模式进行后续治疗等多项临床试验不断开展.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胃癌单独外科治疗失败率高,术后单独应用化疗或放疗未能提高生存率,而术后联合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已被初步证实.但更进一步的分层研究,即不同手术方式、不同分期与不同放化疗联合方式、化疗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8.
作者报告用佳代胞(济南假单胞菌注射液,PVI)治疗46例癌性胸腔积液的结果,以治疗顺序分组为PVI加化疗组和单用PVI组。按Millar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CR+PR)91.3%,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别。既往局部用药与既往未治者的疗效亦无统计学差异。PVI的副作用主要是发热(67.4%),术前给予吲哚美辛和地塞米松对疗效无不良影响,并可减少发热的出现率(P〈0.05)。  相似文献   
9.
T1期肺癌原发灶18F-FDG摄取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1期肺癌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61例治疗前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的T1期肺癌患者,确定其临床分期以及原发灶大小(最大径)和18F-FDG摄取值[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表示],并分为无转移组、仅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分析各组的18F-FDG摄取与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原发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466,P<0.05),各组间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在无转移组(5.05±1.97)与仅淋巴结转移组(7.96±2.98)、远处转移组(8.25±2.93)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2).而仅淋巴结转移组与远处转移组之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8).肺腺癌、鳞癌的大小(t=1.566,P=0.111)和SUVmax(t:0.478,P=0.6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1期肺癌原发灶18F-FDG摄取可能对预测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42~70岁),其中鳞癌3例,低分化腺癌1例,Ⅲ期3例,Ⅳ期1例。卡氏评分为80~90分。2例患者有发热,其中1例持续发热38.5~40℃,1例低热37.4~38.3℃,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及体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10天无效,血培养未见菌血症,使用消炎痛和激素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但停用后又升高。胸部CT检查示3例鳞癌患者均有明显的低密度液化病灶,骨扫描检查均未发现骨转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