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23.
目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的检测方法中是尤为重要的检测手段。其在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药物的选择、耐药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液体活检在NSCLC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以期明确液体活检对NSCLC靶向治疗的指导作用,进而有助于指导靶向药物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ubMed、中国知网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液体活检、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为关键词,检索2009-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液体活检的机制;(2)靶向治疗在NSCLC中的应用;(3)NSCLC的治疗。排除标准:(1)中文非核心期刊的文献和英文非SCI收录文献;(2)结果重复且相对陈旧的实验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29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液体活检技术可对N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获取肿瘤基因突变信息,在指导靶向药物选择,对耐药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液体活检对指导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NSCLC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检测我院梅毒螺旋体(TP)的临床样本DNA基因型。方法:收集梅毒患者皮损棉拭子,提取其中的TP DNA。提取的D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证实为TP DNA;使用MLST法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55例DNA标本,发现9种MLST分型,1.1.8分型为42例,3.2.3分型为5例,1.1.1分型为2例,24.1.8分型为1例,25.1.8为1例,1.52.8为1例,1.53.8为1例,1.1.17为1例,25.3.1为1例。其中24.1.8,25.1.8,1.52.8,1.53.8,1.1.17,25.3.1为首次报道的分型。所有分型都存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结论:我院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其中优势分型为1.1.8,各分型都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基于仰卧位与俯卧位实施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时靶区体积及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30例保乳术后拟行EB-PBI的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序贯完成俯卧位及仰卧位模拟定位3D-CT扫描。由同一勾画者分别在两种体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金属夹完成瘤床(TB)勾画和临床靶区(CTV)及计划靶区(PTV)的构建,并勾画肺脏、心脏和双侧乳腺作为危及器官(OAR)。分别制定三维适形EB-PBI治疗计划,比较两种体位靶区间及OAR剂量体积差异。结果 基于仰卧位、俯卧位勾画的TB分别为14.40和14.10 cm3,CTV分别为57.35和62.60 cm3,PTV分别为108.85和113.70 cm3,俯卧位CTV及PTV均大于仰卧位(Z=-3.01、-2.87,P<0.05),而不同体位间TB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09和0.10,俯卧位大于仰卧位(Z=-3.137,P<0.0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69和0.78,仰卧位小于俯卧位(t=9.034,P<0.05)。两种体位EB-PBI计划中,心脏平均受照剂量(Dmean)分别为0.34和1.19 Gy,俯卧位大于仰卧位(Z=-4.12,P<0.05);患侧肺Dmean分别为1.72和1.59 Gy,俯卧位小于仰卧位(Z=-2.18,P<0.05);患侧乳腺Dmean分别为10.01和10.40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国乳腺癌保乳患者而言,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俯卧位实施三维适形EB-PBI是可行的。在降低患侧肺脏受照剂量以及提高靶区适形指数方面,俯卧位较仰卧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完全缓解1例(2.17%),部分缓解34例(73.91%),稳定9例(19.57%),进展2例(4.35%),客观有效率为76.09%(35/46).46例患者中,4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根治切除率86.36%(38/44),其中86.84%(33/38)患者接受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R0切除率为86.36%(38/44),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 给予进展期胃癌患者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目前临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放射性炎症反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血必净注射液是否会影响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此问题目前罕见报道.本实验探讨了血必净注射液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1.25 mg/mL)血必净注射液刺激鼻咽癌细胞HNE-2,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thiazol-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应用Transwell实验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测血必净注射液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观察对照组、血必净组、放疗组、放疗+血必净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曲线.结果 MTT实验显示,小剂量血必净刺激鼻咽癌细胞生长,但随浓度的增加,血必净注射液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012±0.069,血必净0.25 mg/mL组为1.034±0.061,0.50 mg/mL组为0.974±0.077,0.75 mg/mL组为0.806±0.103,1.00 mg/mL组为0.656±0.098,1.25 mg/mL组为0.626±0.017,F=28.353,P<0.001.凋亡实验显示,血必净处理20 h,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3.97±0.13)%,血必净0.25 mg/mL组为(8.79±0.36)%,0.50 mg/mL组为(16.07±0.52)%,0.75 mg/mL组为(25.60±0.57)%,1.0 mg/mL组为(26.93±0.74)%,1.25 mg/mL组为(30.84±0.69)%,F=1 167.35,P<0.001;血必净处理40 h,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5.58±0.31)%,血必净0.25 mg/mL组为(7.42±0.23)%,0.50 mg/mL组为(9.30±0.08)%,0.75 mg/mL组为(10.02±0.39)%,1.00 mg/mL组为(12.6±0.31)%,1.25 mg/mL组为(13.65±0.35)%,F=311.28,P<0.001.随着血必净浓度增大,细胞凋亡率增加.鼻咽癌荷瘤动物模型实验显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与放疗有协同作用.单独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鼻咽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可抑制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细胞的运动.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穿孔数为120.50±8.35,血必净0.25 mg/mL组为94.5±2.08,0.50 mg/mL组为85.00±2.58,0.75 mg/mL组为77.25±2.21,1.00 mg/mL组为74.00±4.83,1.25 mg/mL组为61.75±1.71,F=88.873,P<0.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人鼻咽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增殖和移植瘤生长,以及细胞运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癌症晚期阶段,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灶内的细胞面临着低氧、营养匮乏的生存环境.近年来研究表明,癌细胞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饥饿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方法 无血清培养基干预DU145细胞,分别用MTT、细胞计数实验观察血清饥饿对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干预前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Akt)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 血清饥饿72h,细胞活力(t=8.233,P=0.001)和细胞增殖能力(t=12.291,P=0.000 3)显著降低.血清饥饿48 h的细胞数目为0.792±0.063,较血清饥饿24 h的0.591±0.070增多,t=3.686,P=0.021.随着血清饥饿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受到影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血清饥饿能明显促进Erk (P=0.007)和Akt(P-0.001)磷酸化,却对Erk和Akt总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Erk通路抑制剂U0126显著抑制了血清饥饿环境下Erk的磷酸化(P<0.001),同时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t=8.544,P=0.001;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血清饥饿环境下Akt磷酸化(P=0.003)的同时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t=10.472,P<0.001.结论 在血清饥饿条件下,DU145细胞可以通过激活Erk和Akt信号通路来保持一定的增殖能力,这可能是其在血清饥饿环境下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29.
信息动态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腹胀1年,诊断为胰腺癌并综合治疗11个月”于2014-10-20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患者既往体健,2013-09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伴上腹部间歇性隐痛,与饮食及体位无关,后腹胀逐渐加重,于2013-09-13就诊于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107例中国汉族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衔接蛋白复合体1-σ1亚单位异构体基因(AP1S3)的突变。方法:提取全部107例GPP患者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AP1S3基因全部外显子,并进行测序。结果:107例GPP患者均未发现AP1S3基因突变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论:本组GPP患者发病与AP1S3基因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