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5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653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825篇
中国医学   1678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2点Dixon技术定量鼠骨质疏松(OP)模型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18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及去卵巢组(OVX),每组9只。分别在基线、6、12周行2点Dixon水-脂分离成像及骨密度(BMD)扫描,获取骨髓脂肪分数(FF)及BMD。第12周末行骨髓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OVX组FF呈时序性增高而BMD呈时序性降低。第6、12周时,OVX组FF较基线时分别增高40.0%、69.4%( P均<0.001)。第6周始组间FF有显著性差异,而组 间BMD至第12周时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OVX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直径及面积百分比较SHAM组分别增高 57. 3%、29. 5%、163% (P均<0. 001 )。结论 OP骨受损伴随骨髓脂肪组织增多,2点Dixon MRI成像可动态定量骨髓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考察改装滚轮微针在人增生性瘢痕皮肤中对醋酸曲安奈德的促透作用。方法采用亚甲蓝和H-E染色法观察不同针长的微针刺入人增生性瘢痕皮肤的形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含量;采用洗脱法、匀浆法分别考察给药1、12h时增生性瘢痕皮肤醋酸曲安奈德在体吸收特性;采用经皮水分流失(TEWL)测量法、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考察其皮肤刺激性。结果所优选的针长500μm滚轮微针能有效穿透角质层,形成的微孔分布相对均匀;微针处理1、12h后,分别有27.42%、60.64%药物吸收进入皮肤。给药12h,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皮肤中滞留药量较给药1h下降至45.98%,而微针、直接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分别增加到2.73、4.18倍,微针组皮肤中滞留药量是直接涂布乳膏组的3.56倍(P<0.05)。皮内注射12h皮肤药量分布并不均匀,均值为(4.83±5.51)μg,微针组均值为(0.93±0.14)μg,分布相对均匀。TEWL法显示微针处理与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显示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是微针处理的8.40倍。结论改装滚轮微针处理后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较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在人增生性瘢痕中吸收均匀、皮肤刺激性较小,但其瘢痕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3.
四君子汤加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加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腹腔感染脓毒症致肠黏膜屏障损害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每日灌喂中药2次。于造模后72h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并取肝、肾、脾、小肠等脏器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治疗组脏器细菌易位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肝,肾、脾、小肠等脏器光镜下炎症性病理损害均明显轻于模型组,肠黏膜炎症病理损伤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君子汤加大黄能降低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NLRP3炎性小体是一个重要的多蛋白信号平台,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协调宿主抗菌防御,并通过激活caspase 1,使促炎因子成熟(如IL-1β和IL-18),引起凋亡等病理改变。近年报道,组装并激活的NLRP3炎性小体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密切相关,可能是这些疾病重要触发因素或者内源性调节体,并参与了心肌重构的病理过程,这为探索心肌重构治疗新策略奠定了基础。本篇综述概括了目前NLRP3炎性小体与心肌重构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50例,均于入院第1天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胸部CT、中医证候特征、舌象、脉象等信息;并依据《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进行分析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居多,男女比为1.27∶1;74%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居史,20%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胸部CT以多肺叶病变为主,白细胞未见明显升高,多见淋巴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发热(84%)、咳嗽(62%)、乏力(62%)、纳差(58%)、口干(56%)、腹泻(56%)、自汗(54%)症状;舌象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多见腻苔(68%)、白苔(74%)。证型以湿毒郁肺证为主(82%),少数患者表现为热毒闭肺证(18%);其中湿毒郁肺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热毒闭肺型患者(P=0.002),而湿毒郁肺型患者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热毒闭肺型(P=0.02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湿毒郁肺型为主,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川黄方对2~4期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纳入84例CKD合并AK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压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黄方汤剂口服及浓煎剂灌肠,两组疗程均为2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为4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BUN、U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eGF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Scr、BUN水平降低程度及eGFR水平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P0.01);两组患者的24 h U-pro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24 h U-pro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O-1、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HO-1、SOD水平升高程度及MDA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川黄方能有效减轻CKD合并AKI患者的肾损伤、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