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692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949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科学   916篇
综合类   1467篇
预防医学   41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术后肺功能损伤的各方面表现,从以往对肺功能损伤因素和机制的认识,阐述了肺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心脏手术围术期肺功能损伤防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普外科/肿瘤外科收治的23例复发肾母细胞瘤患者资料,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术中情况、术后放疗情况、术后复发时间及复发部位、复发后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Ⅱ期及Ⅲ期病例在复发时间(P=0.9301)及总体生存时间(P=1)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初发肿瘤是否为FH型(P=0.7383)、是否做过骨髓干细胞移植(P=0.6974)、复发后是否进行放疗(P=0.6573)以及不同复发时间(P=0.7323)比较,患者在总体生存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分期、初发肿瘤是否为FH型、复发后是否做过骨髓干细胞移植及放疗对总体生存时间无影响。术后密切随访,早期诊断复发肿瘤,积极再次手术以及术后予正规化疗及放疗等措施可以提高复发肾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3.
随着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美国多中心统计其国内75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人数已达2000~2500万,而每年行全髋置换术(THA)患者约12万例,约8.9%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上,用THR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骨肿瘤等髋关节疾病已逐渐成为主流。在固定方法的选择上,非骨水泥(cement less)作为髋臼假体的固定方法已被广泛接受[1]。但股骨假体的固定方法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其焦点在于骨水泥(cement)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两者的疗效比较上。笔者就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TH…  相似文献   
994.
骨关节炎生物学病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是导致关节疼痛、畸形、甚至病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1995年国际OA专题会议认为,OA是在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的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笔者就目前国内外OA的生物学因素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5.
肌部室间隔缺损类型与外科纠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类型和外科纠治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人道缺损5例,前部缺损4例,中部缺损7例,心尖部缺损5例。经右心房或右心室修补缺损。残余缺损5例,其中流入道缺损1例,中部缺损2例,心尖部缺损2例,直径均小于0.3cm,未处理。并发室上速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右侧气胸1例,心包积液1例,低心排2例,死亡1例。结论明确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选择合适的纠治方案能明显减少残余缺损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上海市青浦城乡家庭育儿知识获取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下,婴幼儿家庭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及其特点,以及对0~3岁儿童词汇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上海青浦地区位于城区和乡镇各3个社区562名儿童的家庭,调查主要教养人的情况(年龄、职业、学历);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及最关心孩子的问题。结果①两组的教养人均以祖辈为主,乡镇组的教养人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城区组,但学历显著低于城镇组。②城区组中绝大多数家庭以书籍和杂志作为获取育儿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其次为广播和电视;乡镇组中选择书籍和杂志的比例显著低于城区组,而选择广播和电视的则远多于城区组。乡镇组中从长辈、亲友、医师和教师那里获取育儿知识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区组。③城区组和乡镇组家庭最关注的都是孩子的智力发育,其次是营养素的缺乏。④30个月前,两组儿童词汇发育无差别。结论育儿的书籍和杂志是青浦城区家庭获取育儿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广播和电视的作用远不如书籍和杂志。但青浦乡镇中广播和电视在获取育儿知识方面的作用与书籍和杂志相仿,两者均作为乡镇家庭获取育儿知识的主要途径。长辈、亲友、医师和教师也是乡镇家庭获取育儿知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30个月前,婴幼儿的词汇发育并不受经济、文化、城乡差别以及育儿知识获取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髓母细胞瘤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及ERBB-2异常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髓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4例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改变;同时,在扩大系列的29例髓母细胞瘤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ERBB-2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CGH结果显示,在所有14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每一条染色体臂上都检测到了染色体的失衡(获得或丢失),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17q(85.7%)和7q(35.7%)的获得,以及8p(50%)、16q(28.6%)和17p(35.7%)的丢失;(2)FISH检测中,44.5%(13/29例)的肿瘤细胞有ERBB-2基因的异常表达;(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7.9%(11/29例)的病例有抗体c-erbB-2的阳性表达;(4)在预后较差的16例患者中,56%(9/16例)的病例有ERBB-2的过度表达。结论CGH研究发现了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染色体失衡。在染色体17q特异性位点上ERBB-2基因的异常改变很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二尖瓣反流程度影像学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尖瓣反流程度的评估在二尖瓣病变外科手术的术前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案的确定中起重要作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虽是评价反流程度的首选方法,但其存在的不足使其无法成为“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三维超声、多排螺旋CT、MR等,基于新技术的评价指标部分弥补了二维超声的缺陷,提高了二尖瓣反流程度的评估精确度。本文综述二尖瓣反流程度影像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FAB(French-American-British Cooperative Group)和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两种分类诊断的比较研究.方法118例AML患者根据FAB和WHO分类方法重新分类诊断,并进行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评估.结果根据WHO分类AML伴有重现细胞遗传学异常35例(33.7%),AML伴有多系病变21例(20.2%),治疗相关性AML 2例(1.9%),AMLWHO分类不明或同FAB分类46例(44.2%).各组的3年OS分别为(75.1±7.8)%、(47.4±13.9)%、(50.0 ±35.4)%和(54.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型的染色体对AML预后影响明显.染色体预后良好的3年OS为(87.4±6.9)%,预后中等的3年OS为(69.3±7.3)%,预后不良的3年OS为(19.6±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初发的AML患者进行WHO分类,能更有效地评估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前检测对血液选择及输注疗效的重要性。方法:对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并评估输血疗效。结果:2例标本的血型鉴定反定型中,均表现为O型红细胞凝集,抗体筛查均为阳性。根据抗体鉴定反应格局,一例标本含类抗-C抗体,另一例标本抗体性质不明。予输注适宜洗涤红细胞悬液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输血疗效评价为有效。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比较复杂,应根据抗体性质尽量选择无相关抗原的血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显示Rh血型等相关特异性时,应选择缺乏此抗原的红细胞悬液输注;如自身抗体性质不明,则应选择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做配合性试验,采用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血液;若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特别是抗C3d阳性,可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洗涤处理后予以输注,避免献血者血液中残留的补体成分引起患者溶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