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1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727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917篇
内科学   63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598篇
综合类   656篇
预防医学   486篇
眼科学   108篇
药学   275篇
  18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至2013年间采用双镜联合、单纯胃镜、单纯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共107例,比较4种治疗方式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无死亡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双镜联合组、单纯胃镜组,单纯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肿瘤直径分别为(3.7±2.8)em、(2.1±1.2)em、(3.8±2.4)em和(4.2±2.6)em,操作时间分别为(1.8±1.0)h、(0.8±0.5)h、(2.4±1.0)h和(2.5±1.0)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4±42.7)ml、(35.0±37.2)ml、(59.3±54.6)ml和(236,7±332.2)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3)d、(0.5±0.1)d、(3.7±1.4)d和(5.3±2.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0.5±0.1)d、(0.4±0.1)d、(0.6±0.2)d和(3.7±0.7)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5.1)d、(2.0±1.8)d、(9.2±3.1)d和(11.5±4.0)d。双镜联合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肿瘤直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或长于单纯胃镜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适用范围广,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2.
73.
74.
目的分析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表现为鼻出血、皮下出血、恶心呕吐、腹痛、血尿、消化道出血、下肢肌肉出血等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误诊为鼻出血2例次,糜烂性胃炎出血、结肠炎、泌尿系结石、泌尿道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各1例次,凝血功能障碍4例次,误诊时间2 d~3周,平均(8.7±7.7)d。血液标本检出毒物分别为溴敌隆、溴鼠灵各3例,溴敌隆合并溴鼠灵1例,且有不同部位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均确诊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其中2例予维生素K_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联合治疗,5例仅给予维生素K_1治疗,治疗后好转出院。3例随访1~2个月,凝血功能持续正常;1例出院2周后自行停用维生素K_1,再次发生凝血功能异常伴消化道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痊愈出院;3例失访。结论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加强病史询问及查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79.
目的:探讨物理振动疗法对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与心肺运动耐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辅以物理振动疗法,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患者肺功能指标(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心肺运动耐力参数(最大功率、无氧阈值、最大公斤耗氧量、氧脉搏),比较组间和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参数及其改变程度有明显改善,FVC、FEV1明显增加,干预组增加程度更大,治疗后组间比较干预组参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更明显。治疗前两组心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参数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干预组各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增加程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干预组患者心肺运动耐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辅以物理振动疗法可使患者肺功能与心肺运动耐力明显改善,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