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7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163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815篇
内科学   573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611篇
综合类   1017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403篇
  4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2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CsA)对大鼠慢性肾毒性模型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肾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A组为橄榄油对照组 ;B组CsA 1 0mg/ (kg·d)组 ;C组为CsA 2 0mg/ (kg·d)组 ;D组CsA 30mg/ (kg·d) ;E组普通饮食加橄榄油对照组。除E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给予低盐饮食。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研究CsA对大鼠肾内TGF β1 、肾素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 :与A组相比 ,给予CsA 1 0mg/ (kg·d)组大鼠肾内TGF β1 mRNA、肾素mRNA表达轻度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给予CsA 2 0mg/ (kg·d)组大鼠肾内TGF β1 mRNA、肾素mRNA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CsA 30mg/ (kg·d)组增加更加明显 (P <0 .0 1 )。 结论 :CsA的慢性肾毒性与肾内TGF β1 mRNA、肾素mRNA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2.
自1980~1999年,我们为85例70岁以上原发性食管贲门癌病人进行手术治疗.三年生存率可达31.4%,因此对高龄贲门癌病人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993.
三氧化二砷诱导小鼠膀胱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小鼠膀胱癌细胞生长抑制、诱导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DNA凝胶电泳检测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用分光光度仪、流式细胞仪检测三氧化二砷对肿瘤细胞膜系统及死亡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三氧化二砷可以明显抑制小鼠膀胱癌细胞的生长,三氧化二砷作用肿瘤细胞后,光镜、电镜下可见特征性凋亡细胞的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在G1期前出现凋亡峰,DNA凝胶电泳显示出凋亡特征性的梯带现象.三氧化二砷对肿瘤细胞膜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可以降低细胞膜脂的流动性,增加MDA的产生,增加膜死亡受体Fas、FasL的表达.结论三氧化二砷能显著抑制小鼠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并通过降低细胞膜脂的流动性,促进肿瘤细胞膜中脂质过氧化,增加死亡受体Fas及FasL的表达作为其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实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4.
范建高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17-1618
脂肪肝与胆石症同为常见病,两者通常合并存在、互为影响,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化。为此,分析脂肪肝与胆石症的关系并探讨其防治对策非常重要。1基本概念1.1脂肪肝:脂肪肝是一大类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病理学上分大泡性、小泡性以及混合性肝脂肪变,结合肝内炎症和  相似文献   
995.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8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和60min、移植肝门静脉和腔静脉开放5min和30min、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其中70例采集门静脉开放后的肝静脉血进行测定。并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进行纠正。结果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腔静脉阻断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门静脉开放后低血压,57例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动脉血pH于无肝期30min开始下降,至术终恢复;二氧化碳分压(OaCO2)于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平均升高约4~5mmHg(1mm Hg=0.133kPa)。剩余碱(BE)平均值于无肝期下降,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为-13~ 9;血钾开放后5min时个体间波动在2.6~6.1mmol/L;血钙于麻醉后至开放后30min均降低,术终有所恢复。血钠基本保持平稳。开放后肝静脉血严重高钾、高CO2,而钠、钙、pH和BE显著降低。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前,经适当调控内环境保持相对较稳定,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开放后出现明显循环波动和内环境紊乱,显著低钙、高CO2,而血钾和酸碱平衡变化的个体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咪唑立宾在同种肾脏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患者中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32例白细胞减少 (WBC <4× 10 9·L-1)患者 ,将硫唑嘌呤或骁悉替换为咪唑立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其中 5例白细胞 <3× 10 9·L-1的患者 ,初始时加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75 μg(GCSF)一次或两次。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 3月以上。 2 7例未用GCSF的患者 ,1周后WBC计数均上升 ,与转换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3.4± 0 .3)× 10 9·L-1vs.(3.9± 0 .3)× 10 9·L-1,t=10 .7,P <0 .0 1) ],转换 1月及 3月前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 2例患者在转换后发生排斥 ,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结论 咪唑立宾具有较少的骨髓抑制作用 ,可替代硫唑嘌呤或骁悉 ,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细胞减少的肾脏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997.
鲍洁  朱长生  陈永烨  张瑾宜 《医学信息》2007,20(12):2001-2003
卒中单元是对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卒中数据库。本文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以ASP.NET为前台开发工具,建立了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了卒中患者临床信息在多个科室之间的共享,为脑卒中的临床分析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短信平台,实现了卒中单元中科室之间、医患之间以及医院和社区一级医院之间信息实时沟通。  相似文献   
998.
用自体足趾或甲皮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在完成对第二足趾或甲皮瓣游离未断蒂时,常会遇到足背动脉与第一跖骨背动脉(First Dorsal MetacarpalArtery FDMA)顽固性痉挛,足趾或皮瓣处于干瘪与苍白的状态,经过局部热敷、血管扩张药的应用以及剥离血管外膜等措施仍不好转的现象。顾玉东[1]为此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认为血管痉挛与组织及血管内内皮素(ET)增高即一氧化氮(NO)减低关系密切,发现术后16~22小时,移植组织内及动脉壁的ET含量降低至正常水平,NO含量也明显增高。认为此时断蒂移植最佳,即延迟移植…  相似文献   
999.
先天性胆系异常临床少见 ,部分患者因无临床特异症状而未被发现 ,我院收治 2例 ,均在手术时发现 ,报告如下。例 1 男 ,45岁 ,船员 ,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 2 0年加重 1年于 2 0 0 1年 3月收住院。病程中否认皮肤、巩膜黄染 ,无进行性消瘦。查体 :右上腹深压痛 (+) ,肝肋下两指 ,肝区叩击痛 (+) ,其它无异常发现。检查 :血常规 WBC3.8× 10 9/ L,Hb 92 g/ L。生化 :TBIL 2 3(2~ 2 0 ) μmol/ L,SBIL 15μm ol/ L,AL T 86 (1~ 5 0 ) U/ L,AKP2 6 0 3IU/ L,HBs Ag(- ) ,抗 HBs(- ) ,HBe Ag(- ) ,抗 HBe(- ) ,抗 HBc(- )。B超 :…  相似文献   
1000.
气液交换术治疗黄斑破口视网膜浅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晰 《眼科研究》1990,8(2):116-118
介绍了治疗黄斑破口视网膜浅而局限脱离的气液交换术。手术只需二只针头,放出液化玻璃体,眼内注入空气,术后采用俯卧位,不作黄斑凝固,不放视网膜下液,也不作任何视网膜脱离手术。手术简便易行,省时安全,损伤少,反应小,能恢复较好视力。即使复发也还能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