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检测比格犬静脉血制取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自体牙髓细胞(canine dental pulp cells,cDPCs)增殖和趋化的作用,探讨PRF作为自体来源生物材料在临床活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cDPCs;用Choukroun一步离心法制取PRF,将其浸泡于纯净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alpha medium,α-MEM)中,于第7天取浸出液,即为PRF浸出液。细胞增殖作用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对照组为含2%(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α-MEM培养基,实验组为含2% FBS的PRF浸出液,并按PRF浸出液浓度(体积分数)分为20%、40%、60%、80%、100%共5组,分别记为PRF1、PRF2、PRF3、PRF4、PRF5。趋化实验采用 Transwell模型,实验组PRF浸出液浓度选择对增殖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浓度,阴性对照组为不含FBS的α-MEM培养基,阳性对照组为含30%(体积分数)FBS的α-MEM培养基,各组上室均接种1×105个细胞。结果:PRF2组的光密度值(1.45±0.06)显著高于对照组(1.21±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F1组、PRF3组、PRF4组、PRF5组光密度值分别为1.20±0.02、1.28±0.04、1.19±0.02、1.22±0.0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2、0.084、0.726、0.779),即40%浓度的PRF浸出液对自体cDPCs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该浓度下,PRF组细胞迁移数目为55.89±18.42,与阴性对照组(6.52±1.9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阳性对照组(59.25±2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结论: PRF与cDP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40%浓度的PRF浸出液可促进cDPCs的增殖、趋化作用,提示PRF可作为活髓治疗中牙髓修复的盖髓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2.
唾液对于维持摄食、消化、味觉、语言和保护口腔黏膜等口腔及消化道正常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静息状态下,下颌下腺的分泌量占全唾液量的60%~65%。全身性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 Sj?gren’ s syndrome )或局部疾病,如慢性下颌下腺炎症和下颌下腺失神经损伤,以及某些治疗后的并发症如头颈部肿瘤行放射治疗等,可导致腺体的分泌功能受损,唾液的分泌量降低,影响进食和吞咽等功能,严重者继发猖獗龋和念珠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下颌下腺分泌的靶点,对防治下颌下腺功能低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肿瘤是唾液腺组织中最常见的疾病,唾液腺肿瘤的诊治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过去的50余年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唾液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易产生瘤细胞种植,术前不宜作活检,辅助诊断特别重要,影像学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4.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中的血管危象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游离瓣移植时从血管吻合完成后到最终完成创口关闭的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血管危象称为"术中血管危象",如果未及时发现并处理之,其有可能转变为"术后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105.
侧方蒂颅骨膜瓣治疗眼球内陷畸形的解剖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侧方蒂颅骨骨膜瓣的血运和经眶外壁骨性通道填充眼眶的解剖可行性,并将其初步应用于陈旧性眼眶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治疗。方法:解剖2例经4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颅,观察颅骨骨膜瓣经眶外壁骨性通道充填眼眶的途径和解剖可行性;用乳胶和墨汁各灌注1例新鲜尸头,观察颅骨骨膜瓣的血运分布和来源。使用侧方蒂颅骨骨膜瓣矫治2例单侧陈旧性眼眶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用软件测量眼球内陷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颅骨骨膜瓣可经眶外壁骨性通道转位进入眼眶,范围可达眶内壁和眶底;血管灌注未发现有轴行血管支配颞上线上方颅骨骨膜瓣;在墨汁灌注的一侧尸颅解剖中发现,颞中动脉走行于颞深筋膜深方,但也未越过颞上线;颅骨骨膜瓣浅层可以明显观察到腱膜下血管网分布;临床治疗的2名患者术前眼球内陷度分别为5.35 mm和6.86 mm,术后眼球内陷度均小于2 mm,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眶外壁骨性通道作为侧方颅骨骨膜瓣转位充填眼眶的手术通道安全可行,侧方颅骨骨膜瓣由腱膜下血管网供血,类似于随意皮瓣。使用侧方颅骨骨膜瓣充填眼眶治疗眼眶骨折后重度眼球内陷患者初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107.
三叉神经支配对面瘫后肌球蛋白重链亚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对失神经支配后面部上唇提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各亚型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SDS-PAGE凝胶电泳以及电生理等方法观察上唇提肌形态学、电刺激收缩阈值、最大收缩力以及MHC各亚型的变化。结果:三叉神经可以明显减轻面肌MHC各亚型去神经后的蛋白降解,维持肌纤维的兴奋阈值,保持肌纤维的最大收缩力。结论:肌肉失神经支配后,感觉神经可以减轻MHC各亚型的蛋白降解,临床修复运动神经时应尽可能同时修复感觉神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1岁(17~28岁),其中9例患者同期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和颏成形术以获得良好的容貌。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上齿槽座点(A)水平移动量、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bsipmale, SNA)和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 nasion supramental, SNB)的度数以评价畸形矫正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颌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即刻上颌骨A点水平前徙量平均为(6.6±1.1)mm,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6.0±1.2)mm。SNA术前平均为75.9°±2.8°,术后即刻时平均为81.6°±8.6°,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81.0°±2.6°; SNB术前平均为82.6°±3.7°,术后即刻时平均为78.0°±2.4°,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78.5°±2.4°。结论: 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可成功矫正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该术式术中解除了腭侧瘢痕组织的牵拉,能使上颌骨前移更充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9.
三维CT平面测量在颧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索颧骨骨折畸形定量诊断的可行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二维测量系统对三维CT照片测量、分类、定量诊断颧骨骨折畸形。方法:96例(100侧)颧骨骨折分别于术前术后拍摄华氏位、改良颅底位片,并行二维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对骨折移位及畸形进行二维影像测量、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建立了一套颧骨骨折移位和畸形的二维测量方法,用该法对颧骨骨折移位造成的面部畸形进行分类,对各型骨折的移位定量测量。结论:计算机辅助三维CT不同角度影像照片的二维测量系统用于颧骨骨折畸形的定量诊断,可以近似三维地反映颧骨骨折移位情况,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监测系统(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定量研究腓骨瓣移植后腓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 行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的患者36例,常规以NIRS检测腓骨肌皮瓣术前及术后8 d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移植前后患侧为手术组,同一患者手术对侧下颌骨为对照组. 结果 35例腓骨肌皮瓣移植成功,1例因静脉血栓致移植失败.修复成功的35例中,术后144 h前,手术组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1.9%~5.7%;术后144 h后,手术组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明显,均约63.0%.移植失败腓骨早期,NIPS显示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结论 NIRS可无创监测埋藏腓骨瓣的血氧饱和度,真实地反映深部游离移植组织血运状况.腓骨移植后短期内血氧饱和度降低,移植术后7 d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