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0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12.
婴幼儿先天性多发体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典型病例患者男 ,4岁 ,以“间断咯血 7个月”为主诉入院。 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 ,每次量约 2 0~ 30ml。症状反复出现 ,咯血总量约 2 0 0~ 30 0ml。患者无肝炎、结核病史 ,无支气管扩张及心脏病史。入院查体 :双唇稍苍白 ,双肺呼吸音粗 ,两肺中、下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咯血过程中SCT显示右肺斑片状阴影 ,考虑肺内出血。血常规在正常范围。透视下配合应用水膜导丝及 4F猎人头导管插管至支气管动脉 ,造影显示左肺及右肺各有两支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动脉局部迂曲、扩张 ,肺动脉早期显影。左肺上叶支气管动脉造影时 ,造影剂通过两…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三维医学图像序列的特点出发,在满足医学图像失真要求的条件下,研究并完善医学图像三维小波压缩方法,并与基于运动补偿技术的医学图像压缩算法进行对比研究,探寻适合PACS系统的医学图像压缩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前置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体模CT扫描中图像质量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剂量的降低程度,探讨优化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最佳前置ASIR-V。方法 采用腹部仿真体模和Revolution CT机。根据噪声指数(NI)设置(6、8、10、12、14)分为5组。每组设置0~100%(间隔10%)前置ASIR-V扫描和常规扫描(即不联合迭代),共获得55组图像。分析各NI组图像CT值、噪声、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随ASIR-V比例的变化规律。各N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T值、噪声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在0~40%前置ASIR-V水平,NI为6、8、10组图像主观评分基本稳定,NI为12、14组图像主观评分呈略升高趋势;50%~100%前置ASIR-V,各组主观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NI为6、8、10组,超过70%前置ASIR-V图像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12、14组,超过60%前置ASIR-V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6、8、10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与40%前置ASIR-V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0.915、0.514),NI为12、14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略低于40%前置ASIR-V图像(P=0.041、0.036);各NI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均优于60%前置ASIR-V图像((P=0.021、0.012、0.015、0.014、0.007))。各NI组中不同部位CT值、噪声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基本稳定状态(P均>0.05)。各NI组CTDIvol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40%、50%和60%前置ASIR-V比例条件下,CTDIvol较常规扫描组下降比率分别为49.82%、62.51%、71.63%。结论 前置ASIR-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条件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腹部前置ASIR-V比例推荐40%~60%。  相似文献   
17.
优化前后置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腹部CT扫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对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优化ASiR-V前置联合后置百分比方案。方法 将160例接受上腹部CT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分别采用前置20% ASiR-V扫描联合后置20%、40%、60%、80% ASiR-V重建,前置40%联合后置40%、60%、80%,前置60%联合后置60%、80%及前置80%联合后置80%扫描及重建方法;对照组采用前置0% ASiR-V扫描,并分别采用FBP和后置20%、40%、60%和80% ASiR-V两种方式进行重建。对所有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各期相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01)。相同期相内,随后置迭代比例增加,SD值逐渐减小(P<0.01),而CNR值无变化或增加;试验组图像随后置ASiR-V(20%~60%)增高,图像主观评分增加,ASiR-V为80%时图像质量较差。试验组平扫前置20%联合后置40%、60%图像与对照组平扫ASiR-V重建图像、试验组动脉期前置40%联合后置60%图像与对照组动脉期ASiR-V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余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小于对照组ASiR-V图像。结论 一定比例ASiR-V重建可提高腹部CT图像质量,推荐使用ASiR-V前置40%联合后置60%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淋巴造影(MR-LG)显影兔VX2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将7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建立兔VX2乳腺癌(肿瘤组)及炎性(炎症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其行MR-LG检查,检查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其显像的因素。结果 实验兔建模成功率为97.33%(73/75);MR-LG对内乳SLN及淋巴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5.94%(11/69)和75.36%(52/69),其在肿瘤组与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内乳SLN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体质量,肿瘤生长时间,肿瘤长径,腋窝SLN数目、大小及阳性数目,内乳淋巴管显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乳淋巴管显示与未显示实验兔间肿瘤大小及腋窝SLN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LG检出内乳SLN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别为76.81%(53/69)、39.13%(9/23)、95.65%(44/46)、60.86%(14/23)和4.35%(2/46)。结论 MR-LG可有效显像兔VX2乳腺癌模型内乳SLN及淋巴管。  相似文献   
19.
晋晖  徐红卫  程敬亮  陈学军 《重庆医学》2015,(27):3842-384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维时空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最大径小于或等于3.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1例疑似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病患者行3.0T 3D-TOF-MRA 及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以3D-DSA 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3D-TOF-MRA 诊断微小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171例受检患者,经3D-DSA 证实,47例患有微小动脉瘤,共计56个,其中8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D-TOF-MRA 共检出48例,共57个微小动脉瘤,假阳性2个,漏诊1个。59例患者3D-TOF-MRA 及3D-DSA 检查均为阴性。3D-TOF-MRA 诊断微小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6%(56/58)、98.3%(59/60)、97.5%(115/118)。结论3.0T 3D-TOF-MRA 尤其是容积重建技术对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基本可以替代3D-DSA,成为筛查及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20.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不同方法各具特点,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途径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取得了一定进展.介入治疗为中晚期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因治疗方法较多,尚需规范,亟需深入研究,建立科学的介入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