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88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3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原发性肺癌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危害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外科、放射肿瘤和肿瘤内科在各自领域都有明显进展,但总体看来疗效并不理想,五年生存率在10%~15%左右。而且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肺癌的死亡人数在美国比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总和还要多。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肿瘤基础研究科学家和临床学家在预防、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就是近年来研究的新成果之一,有的靶向药物已经上市造福于病人。有更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中毒患者血液毒鼠强的方法.方法考察5种有机溶剂液-液法提取血液毒鼠强的回收率,研究毒鼠强的线性方程、最低检测限及精密度.结果乙酸乙酯提取毒鼠强的回收率为90.40%,RSD=2.8%,n=5;毒鼠强线性方程为y=156.5x+236.1,R=0.9988;最低检测限为4ng/ml;日内精密度为RSD为4.3%,日间精密度为RSD为6.7%.解析了毒鼠强质谱图的主要碎片归属.结论所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临床中毒患者血液毒鼠强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
HPLC测定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中两组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中2个组分(洛伐他汀、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05 mol·L-1己烷磺酸钠溶液-乙腈(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9 nm。结果烟酸和洛伐他汀的浓度分别在49.8~249和2~10 mg·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9.93%(n=6,RSD=0.73%)和101.3%(n=6,RSD=1.6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复方醋酸氯己定洗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μBndapak-C18柱(5μm,250 mm×3.9 m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21:37:42),每1000ml内含磷酸5ml,三氟乙酸1 ml,三乙胺调pH3.9~4.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醋酸氯己定和克霉唑分别在10~125μg·m1和2~2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6%及96.5%(RSD 1.2%,1.5%).结论:本法色谱分离效率高,专属性好,同时测定两种成份,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由加拿大科学家Ralph Steinman于1973年首次发现[1],历经40年的研究探索,目前全球围绕树突状细胞的临床试验已经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开展,并且在相关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更重要的是通过树突状细胞疫苗临床试验的开展,为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医院医学工程科是为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提供物质保障的重要科室之一,研究医学工程科科室建设对医院的科学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分析医学工程科的现状,并研究出现阻碍医学工程科发展问题的原因所在。结果: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经验,得出改善医学工程科现状的对策,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结论:提高医学工程科的工作质量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医院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7.
近来研究表明miRNAs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单个miRNAs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作者对microR-NA-185(miR-185)在肝细胞癌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实验发现,与非肿瘤性的肝脏实质相比, miR-185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qRT-PCR检测显示,与原代肝细胞相比, miR-185在人肝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下降;在体外人肝细胞癌细胞中miR-185的过表达会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且阻止SCID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miR-185的过表达能够抑制肝细胞癌细胞中DNMT13′端非翻译区域荧光素酶的活性,当 miR-185结合位点发生突变时,就不存在该效应;miR-185的复制或过表达会减少肝细胞癌细胞中DNMT1蛋白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DNMT1是miR-185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的靶向作用蛋白。 DNMT1在miR-185诱导抑制肝细胞癌的增殖中所起的作用,可进一步通过DNMT1的过表达阻止miR-185诱导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这一事实所证实。 miR-185的复制或过表达能够减少PTEN启动子DNA甲基化并且提高PTEN的表达,从而抑制Akt磷酸化;如果DNMT1过表达,这些效应刚好相反。以上结果表明:miR-185靶向作用于DNMT1,通过诱导PTEN和抑制Akt,从而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活化或激活miR-185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新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8.
作者对1例44岁复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s)/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女性患者进行包括全部外显子组和转录组在内的基因测序,检测到转录抑制因子NAB2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6的融合。另外在对其它27个SFTs的转录组测序中发现所有肿瘤均出现NAB2-STAT6基因融合现象。通过RT-PCR和测序技术检测发现51个SFTs中均检测到NAB2-STAT6基因的融合,提示NAB2-STAT6基因融合在SFTs中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同时证实了SFTs中存在NAB2-STAT6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连续血小板计数法血小板功能检测仪PL-11监测血小板功能的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SC-2000光学比浊法(LTA)与PL-11连续血小板计数法两种血小板功能检测仪,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负荷剂量(600mg)服用氯吡格雷后的第8小时、PCI术后第三天晨起时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PL-11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测试人群中,LTA测得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范围均较PL-11广;所有受试者在刚入院未服用氯吡格雷时,PL-11与LTA不相关(相关系数r=0.35,P=0.058>0.05),在术前氯吡格雷大剂量冲击后及术后第三天两次检测的MAR存在相关性(r=0.500和0.571,P<0.01);两种仪器三次检测结果均为第一次和第三次明显高于第二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11用于诊断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 CI:0.621~0.964).结论 PL-11连续血小板计数法与“金标准”的(LTA)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检测结果可供临床及实验室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舒尼替尼刺激下,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D-L1)和PD-L2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实验组分别加入(100、200、300)ng/m L舒尼替尼,刺激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成熟DC(m DC)和总DC(包括m DC和im DC)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达PD-L1的未成熟DC(im DC)、m DC和DC百分比均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m DC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DC百分比在100 ng/m L、300 ng/m L舒尼替尼组中显著降低。结论舒尼替尼可显著降低小鼠DC表面PD-L1、PD-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