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多种原因,传染病是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传染病的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定防治原则,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医疗体系,推广免疫规划,搭建传染病预警系统,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人才梯队。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大幅提高了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建国70年来,中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本土无脊髓灰质炎新发患者,大幅抑制了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国HIV抗病毒治疗的病毒抑制率达到91%,丙肝的治愈也已成为现实。在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中国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获得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同时,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者也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然而,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树立大健康观念,改革和建立适应新时期的传染病防治体系,加大政府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投入,以专业性的科研政策引导传染病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优化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论证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存在;方法重新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病例的客观资料,寻找肾性血小板减少症存在的证据;结果我们发现了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高度疑似3例),另外文献计91例尿毒症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经我们分析约半数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结论 (1)肾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肾脏分泌血小板生成素减少为主要原因)理论上推测其存在,实践上有我们揭示的临床病例群支持,应该是存在的;但尚未见我们之外的文献提出。(2)重型狼疮性肾炎并发肾性贫血与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几率可能远高于其并存(而非并发)TTP的几率;(3)北京协和医院报告的两组(14+17)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存"TTP"文献及国外同类文献的诊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2种他达拉非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单中心、开放、随机、单次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试验研究设计方法,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分别入组28例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 mg,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他达拉非的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6.4版本)软件计算他达拉非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空腹组血浆中他达拉非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99.84±29.62)和(106.80±27.40)ng·mL^(-1);AUC_(0-t)分别为(2609.66±877.13)和(2617.84±967.29)ng·h·mL^(-1);AUC_(0-∞)分别为(2779.56±1043.90)和(2803.44±1281.10)ng·h·mL^(-1)。餐后组血浆中他达拉非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04.93±23.51)和(106.79±19.96)ng·mL^(-1);AUC_(0-t)分别为(2657.78±1096.81)和(2799.12±1074.22)ng·h·mL^(-1);AUC_(0-∞)分别为(2826.60±1321.58)和(3003.94±1352.96)ng·h·mL^(-1)。2种制剂的Cmax、AUC_(0-t)和AUC_(0-∞)经对数转换后90%可信区间分别为空腹状态下82.46%~100.42%、91.86%~108.48%、93.09%~110.40%;餐后状态下92.70%~104.48%、89.33%~98.95%、88.48%~98.42%。结论2种他达拉非片在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经治低水平病毒血症(LLV)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反转录酶(RT)区耐药突变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9月-2019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经治LLV CHB患者2096例,提取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采用巢式PCR扩增HBV RT片段,长度为1225 bp(nt54-nt1278),包含HBV RT基因(nt130-nt1161)及S基因(nt155-nt835)。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采用MEGA4软件对R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以肝炎病毒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rojects/genotyping/formpage.Cgi)的标准序列为参照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2096例CHB患者中男1727例,女369例,年龄(45.6±12.0)岁,HBV DNA为(2.5±0.5)log10 IU/ml。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1216例,占58.0%,以M204I/V、L180M+M204V为主要形式;阿德福韦耐药相关突变444例,占21.2%,以A181V、N36T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5.
目的拯救表达免疫检查点CTLA4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全面鉴定并体内外实验评价其溶瘤效果。方法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RG)技术,以A/Puerto Rico/8/34(PR8)为载体,分别在PR8病毒PB1和PA基因片段插入免疫检查点CTLA4抗体的重链和轻链构建重组质粒pFlu-CTLA4-PB1、pFlu-CTLA4-PA,与PR8病毒的其余6个质粒pHW191-PB2、pHW194-HA、pHW195-NP、pHW196-NA、pHW197-M、pHW198-NS共转染COS-Ⅰ和MDCK细胞,经拯救、筛选、鉴定获得重组溶瘤流感病毒,命名为rFlu-muCTLA4。通过血凝试验、EID_(50)、PCR等方法全面鉴定;ELISA测定anti-CTLA4抗体含量;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phophenyl)-2H-tetrazolium 3-(4,5-二甲基噻唑-2-基)-5(MTS)细胞活力测定重组病毒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杀伤效果;利用小鼠肝癌模型,评价重组病毒在体内对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 rFlu-muCTLA4的血凝效价为2~9~2~(10),且能够在鸡胚中稳定传代;EID_(50)为10~(-8)EID_(50)/ml;重组病毒的PB1、PA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病毒接种鸡胚培养2 d可检测到anti-CTLA4抗体,4天达到高峰值。MTS结果显示,rFlu-muCTLA4能特异性杀伤H22细胞活力,呈现剂量依赖性。动物实验表明,重组病毒能显著减小小鼠肝癌肿瘤体积,提高动物存活率并延长存活时间。结论表达免疫检查点CTLA4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rFlu-muCTLA4在体内外能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有望为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度依赖病房(HDU)和普通病房中重症肝病(SLD)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返率的差异, 反映HDU在SLD患者诊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ICU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降阶梯至HDU及普通病房的重症肝病患者, 比较两组间的主要肝功能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 分析转入不同病房的S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CU重返率等的差异, 阐明HDU病房在SLD患者等级病房管理中的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 探讨基线MELD评分界定HDU收治范围的可行性。结果 SLD患者转入HDU时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MELD评分等水平均显著高于转入普通病房组(P值均< 0.05)。转入HDU组中有70.7%的SLD患者MELD评分> 17, 而普通病房组中有61.9%的SLD患者MELD评分≤17。本队列总体ICU重返率为11.4%, 按照MELD评分四分位数P75分组, MELD评分>23的SLD患者ICU重返率(20.0%)显著高于MELD评分≤23的SLD患者(8.6...  相似文献   
87.
张秀秀  胡彦明  汤汝佳  王开利  姚红宇  邢汉前  刘鸿凌  周霞 《肝脏》2023,(12):1410-1412+1422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联合低量血浆置换(LPE)治疗中吸附量的情况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DPMAS联合LPE治疗的肝衰竭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161例次。分析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吸附量减少(小于4000 mL)的常见情况、报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DPMAS联合LPE治疗的161例次中,有24例次吸附量小于标准量,占14.9%。低吸附量组患者胆红素下降水平为(99.61±70.15)μmol/L,低于标准治疗组的(115.30±70.75)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4,P=0.337)。血管通路在两组间的差异较大(χ2=6.463,P=0.039),低吸附量组血流速度为(128.64±7.74)mL/min,低于标准组的(133.70±9.60)mL/min(t=-2.344,P=0.02)。低吸附量组发生不可纠正的仪器报警,主要为跨膜压(TMP)报警11例次(45.8%),静脉压(PV)报警8例次(33.3%)。低吸附组发生静脉壶加分离器凝血4例,单分离器凝血...  相似文献   
88.
89.
90.
目的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根治性治疗后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3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DL-C水平分为正常组(n=26)及异常组(n=17)。比较2组间基本信息、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肿瘤BCLC分期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38±60.86)mg/L vs(120.06±64.08)mg/L,t=2.184,P=0.035];肿瘤数目(HR=2.839,95%CI:1.120~7.200,P=0.028)、肿瘤大小(HR=2.634,95%CI:1.062~6.529,P=0.037)及HDL-C水平(HR=2.400,95%CI:1.040~5.537,P=0.040)是影响酒精相关性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正常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5%、72.4%、55.7%,HDL-C异常组分别为70.6%、43.7%、17.5%,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1,P=0.015)。结论HDL-C水平的降低可能预示酒精相关性HC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