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 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胶原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软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 0.50、1.01、1.96、3.26、4.00、5.21Gy组照射侧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侧分别延长了1.6、4.2、5.4、6.6、8.2、9.4d,7.0及10.0Gy组则创面不愈(>40d)。各组的已愈创面百分率在3-9d之间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侧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变化的幅度亦减小,表明创面愈合速度减慢。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结论 局部软X线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延迟,在0.50-5.21Gy之间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62.
目的:用糖皮质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区(GR-LBD)片段构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诱饵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 GR-LBD序列设计引物,以人胎肝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GR-LBD片段,该片段与pGEM-T Vector Systems连接,Sma I/Sal I双酶切鉴定,回收相应连接片段,与酵母表达载体pGBKT7连接,重组质粒命名为pGBKT7-GR LBD,送大连宝生物公司测序,用醋酸锂法转化酶母菌AH109,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观察pGBKT7-GR LBD在AH109中的表达情况,酵母双杂交检测GR与已知阳性蛋白SRC-1的结合,鉴定转化酵母株表型及表达,结果:PCR扩增出的DNA片段约893bp,大小正确,并成功连接到T-载体,释放出所需片段893bp,构建与Gal4-BD融合表达载体pGBKT7-GR LBD,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完全正确,融合区域的读码框正确,pGBKT7-GR LBD转化感受态AH109,在SD/-Trp板上生长良好,AH109[pGBKT7-GR LBD]与Y187[pTD1-1]杂交后在SD/-Trp,/-Leu,/-Trp-Leu板上生长而不能在/-His-Leu-Trp,/-Ade-His-Leu-Trp板上生长,说明AH109[pGBKT7-GR LBD]转化成功但并未自主激活报告基因,酵母双杂交测定GR LBD与SRC-1有结合作用。结论:获得了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未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GBKT7-GR LBD,可作为酵母双杂合系统中的“诱饵”。  相似文献   
63.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烧冲复合伤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ndothelin ,ET)和一氧化氮 (NO)在烧冲复合伤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烧冲复合伤模型 ,用 99Tcm 人聚巨蛋白 ( 99Tcm macro aggregatedalbumin ,99Tcm MAA)标记方法观察肺部血液循环状况和肺血管通透性 ,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和动脉血气变化 ;分别用ET受体 (ETR)拮抗剂PD 14 2 893和NO合酶 (NOS)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甲酯 (Nitro L argininemethylester ,L NAME)干预 ,观察其对上述与肺损伤密切相关的指标变化。结果 烧冲复合伤大鼠全血粘度、动脉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 ,BALF)放射性活性和肺部血液循环状况均出现了显著变化 (P <0 .0 5 ) ,给予PD 14 2 893和L NAME分别可减轻和加重这些指标的变化 (P <0 .0 5 )。结论 烧冲复合伤大鼠可出现明显肺损伤 ,ET和NO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4.
浅谈科研工作对防原医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原医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主要课程,主要研究战时核武器以及平时电离辐射所致伤害的医学防护与救治.防原医学教学对于培养我军军事医学高层次人才的业务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防原医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校防原医学教研室、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发挥学科特色,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被评为全军优秀建设课程,先后获得国家、军队多项教学成果奖,多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本文就如何结合科研工作,促进防原医学教学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5.
电离辐射对小肠上皮细胞PrxⅠ和PrxⅥ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BALB/c小肠上皮细胞PrxⅠ和PrxⅥ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辐射源全身照射BALB/c小鼠的方法建立电离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总剂量为9.0Gy;在照射前,照射后3、24h和72h分离BALB/c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采用Tripure试剂盒提取小肠上皮细胞总RNA,而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PrxⅠ和PrxⅥ基因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成功的分离了小鼠小肠上皮细胞;采用Tripure试剂盒提取的小肠上皮细胞总RNA经OD260/OD280比值测定和甲醛变性凝胶电泳证实所提取的RNA无降解并有足够的程度;正常小肠上皮细胞内有PrxⅠ和PrxⅥ基因的表达,在电离辐射后两者均有一短暂降低,随后逐渐升高,至照射后3d仍高于正常对照。结论:电离辐射后PrxⅠ和PrxⅥ基因表达在应激期内出现一短暂性降低,在辐射后期PrxⅠ和PrxⅥ基因表达升高,提示PrxⅠ和PrxⅥ基因可能参与辐射引起的小肠上皮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66.
目的:体外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基因转染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探讨GR促进创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株(ECV-304),脂质体法转染GRα基因,24h后用转化生长因子(TNFα)刺激细胞并收集不同时相细胞,提取核蛋白,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的核转位活化;同时观测GRα基因转染对NF-κB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单纯TNFα刺激组相比,GRα基因转染能显著抑制TNFα刺激后细胞NF-κB的活化。GRα基因转染可抑制NF-κB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α基因转染能抑制NF-κB的活化及转录调控作用,提示GRα基因转染有利于创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胶原支架结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移植修复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8):A组为假手术组,只暴露T_9、T_(10)段脊髓;B、C、D组切除长4 mm的T_9、T_(10)段脊髓后,C、D组分别于损伤处植入相应长度的线性有序胶原支架(linear ordered collagen scaffolds,LOCS)和结合了胶原结合结构域(collagen binding domain,CBD)-BDNF的LOCS。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每周对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测各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然后于L_2段脊髓组织注射荧光金(fluorogold,FG)实施逆行示踪,1周后取大鼠大脑及胸、腰段脊髓组织,脱水后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取包含损伤区的胸、腰段脊髓组织作切片。其中,脊髓冠状切片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计算FG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IA)值;胸段脊髓组织水平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全横断脊髓损伤造模情况、脊髓损伤区轴突再生情况、D组再生轴突的突触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B、C、D组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2~12周D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B、C组(P0.05)。电生理检测示,B组未观测到MEP;C、D组MEP潜伏期显著长于A组,C组显著长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形态观察示,B组脊髓损伤区域向两端延伸,损伤部位组织破坏严重;C、D组脊髓形态恢复较好,D组更接近正常组织形态。逆行示踪结果显示,各组大鼠损伤区以下的腰段脊髓灰质中均充满了FG阳性细胞;在损伤区以上的胸段脊髓中,A组FG阳性区域IA值显著大于B、C、D组(P0.05),C、D组大于B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自同一脊髓背侧至腹侧选出的组织切片显示了明显异于正常组织的全横断脊髓损伤区域。A组NF阳性轴突数明显多于B、C、D组,C、D组多于B组,D组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CS结合CBD-BDNF移植可以促进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以及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 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康,体质量(20&;#177;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lt;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 ,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哭喊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 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DNA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是指甲基基团与DNA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核苷共价结合,它对哺乳动物基因及胚胎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但也给基因带来额外负担。肿瘤细胞在整体低甲基化同时伴某些特殊部位的超甲基化使原来正常的甲基化成份频繁破坏,甲基化发生在肿瘤抑制基因的启动子区时将抑制该基因从而使细胞正常生长失控或导致突变。DNA甲基化在DNA修复和基因稳定性方面都有作用,DNA甲基转移酶家族的发现在甲基化研究领域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70.
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依据细胞的发育潜能,可将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全部机体组织细胞类型的能力)、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不同组织细胞类型的能力)和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为某一特定类型的组织细胞)。成体专能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其中造血干细胞和角膜干细胞已经成功应用于i临床,表皮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也取得了良好进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又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发育成熟的高等动物甚至人类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如骨髓和皮肤等)发现存在有成体多能干细胞。这些成体多能干细胞同样具有很强的分化潜能,甚至可以跨越传统的胚层概念的界限,分化为其他胚层来源的细胞。成体干细胞的发育来源是一重要的理论问题,对干细胞的研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成体干细胞发育来源的一个设想模武,同时对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比较和成体干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联系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对成体干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