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2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867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777篇
内科学   428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科学   505篇
综合类   1494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383篇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64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移植肝组织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动态观察.按热缺血时间随机分为0、15、30、45、60min 5组,观察肝移植后的恢复性变化.结果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组织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和三磷酸腺苷酶(Mg2+-AT Pase)活性逐渐降低,糖原减少.热缺血30min以前各组酶活性变化轻微,而45、60min组均出现明显的酶活性降低和高碘酸-无色品红(PAS)反应减低.15、30min组,在复流后24h糖原颗粒逐渐增多,呈明显的恢复,酶活性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45、60min组,复流后24h PAS反应和酶活性仍无明显恢复趋势.结论移植肝热缺血在30?min以内,肝组织损伤仍处在可复性阶段,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移植肝糖原含量、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以及术后其恢复性的潜能可作为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2.
nm23产物/NDPK表达与精原细胞瘤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nm23在精原细胞瘤发生、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兔抗NDPK多克隆抗体对精原细胞瘤及正常睾丸组织中nm23产物/NDPK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38例肿瘤和5例正常睾丸生殖上皮组织中nm23/NDPK均呈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生殖上皮组织,而与其组织病理类型无关,强表达缺失与肿瘤的转移行为有关。提示nm23/NDPK在精原细胞瘤发生和转移抑制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快速切片953例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切片953例诊断结果分析张晓岚石麒麟1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1~1996年快速切片953例,其中快速石蜡切片710例,恒冷冰冻切片243例,诊断结果分为确诊、未能确诊和误诊3类。2结果男性347例,女性606例,年龄5~79岁,平均36.5...  相似文献   
54.
作者对33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行高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HSAPC),其中2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与同期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的10例胃癌患者比较,采用本法治疗除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外,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原发灶和淋巴结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其近期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作者认为,胃癌患者术前行选择性化疗近期抗癌效果好,毒副反应轻,不仅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根治率,而且对减少或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是我国现阶段对于医疗卫生专业专科一线医生最主要的培养方式,是医生成长的基石,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病理诊断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对于行业内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对于临床病理医师的诊断能力要求再次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和临床需要的病理人才是现代病理人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病理学专业培养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在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应用中提供一些启示,以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培训的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临床病理诊断医师。  相似文献   
56.
<正>PDCA循环法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通用工具,主要用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改进,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医院管理领域并取得了实效[1]。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对肾脏细针穿刺活检的病理制片质量与诊断准确率的要求较高。为提高肾脏细针穿刺活检组织制片质量的优良率,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我科自2016年8月开始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肾脏细针穿刺活检组织制片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本病理科的规范化肾脏细针穿刺活检组织制片流程,对制片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经过1年的实践操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β-catenin和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联合全自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APC、β-catenin和COX-2在11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β-catenin和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APC的表达与β-catenin、COX-2的表达呈负相关(r_s=-0.551,P0.01;r_s=-0.542,P0.01);β-catenin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558,P0.01)。结论 APC、β-catenin和COX-2三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β-catenin和COX-2的表达影响结直肠癌的侵袭及转移,其机制可能与APC、β-catenin和COX-2蛋白通过Wnt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8.
<正>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基础。常规HE染色中,新型隐球菌呈淡红、淡蓝或不显色的圆状小体,不易观察,常需联合其他特殊染色才能予以明确诊断。本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甲苯胺蓝染色对于新型隐球菌有较好的显色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9.
报告了41例透明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超微结构和免疫标记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它的临床、组织结构、亚微结构和细胞学特点等。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广东地区正常人群和鼻咽癌患者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2F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0例鼻咽癌患者全血标本中CYP2F1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的多态性变化。对于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368例鼻咽癌患者和344名正常对照人群中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40例鼻咽癌样本中,共检测到CYP2F1基因的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10个单核甘酸引起编码的氨基酸改变,1个移码突变,15~16bp之间插入C引起移码突变(15-16ins C),该等位基因频率为25%。但病例-对照分析却未能显示该位点突变与鼻咽癌易感的相关性(P〉0.05)。结论中国广东人的CYP2F1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较多,但暂未发现与鼻咽癌的易感性关联的单一多态位点,多个多态性位点或不同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协同互补作用可能才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