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广东地区正常人群和鼻咽癌患者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2F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0例鼻咽癌患者全血标本中CYP2F1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的多态性变化。对于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368例鼻咽癌患者和344名正常对照人群中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40例鼻咽癌样本中,共检测到CYP2F1基因的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10个单核甘酸引起编码的氨基酸改变,1个移码突变,15~16bp之间插入C引起移码突变(15-16ins C),该等位基因频率为25%。但病例-对照分析却未能显示该位点突变与鼻咽癌易感的相关性(P〉0.05)。结论中国广东人的CYP2F1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较多,但暂未发现与鼻咽癌的易感性关联的单一多态位点,多个多态性位点或不同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协同互补作用可能才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BRD7(bromodomain.containingprotein7)是否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NCBI提供的BRD7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其编码区序列,经酶切、连接转化后进一步挑取单克隆菌落进行菌液PCR筛选及测序鉴定得到阳性重组质粒。共转293T细胞后收集浓缩病毒上清并感染U20S细胞,24h后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稳定表达BI①7、的细胞株。结果菌落PCR扩增及DNA测序分析证明重组pMSCV-BRD7.GFP质粒克隆成功。GFP绿色荧光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细胞成功整合了pMSCV-GFP或pMSCV-BRD7.GFP外源质粒;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感染重组质粒pMSCV-BRD7.GFP的细胞株中BRD7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功能结果显示,过表达BRD7显著抑制U20S细胞的增殖,促进下游靶基因p21与MDM2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针对BRD7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稳定系,且初步证明了BRD7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其被调控的机制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鉴定能被BAC5单抗识别的定位于鼻咽癌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方法 应用BAC5单抗作为靶抗体对噬菌体呈现的随机 12肽文库进行 3轮生物淘洗 ,用抗体捕获和竞争试验的夹心ELISA方法选择和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 ,对阳性和阴性噬菌体的外源性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 ,推导和比较由这些噬菌体所呈现的多肽氨基酸序列。结果 通过 3轮生物淘洗能被抗体捕获的噬菌体克隆为 77% ( 35 /45 )。用竞争试验从所捕获的克隆中测得 8个阳性克隆。来自这 8个克隆的噬菌体呈现三种外源多肽 ,即$CH Q S H Y P Y P V V S L ( 4/8)$CQ N Q A W F S Q P P V R M ( 3/8)和 T Q A Y K G F P V L P S ( 1/8) ,与来自阴性克隆的多肽序列 N H Q S T F W Q K W T A ( 6 /6 )比较 ,前 3个序列在靠近肽的N端都具有相同的脯氨酸 (P)和缬氨酸 (V)结构 ( P V )。结论 BAC5单抗能识别近N端含有脯氨酸和缬氨酸结构的多肽。这些多肽可能模拟存在于鼻咽癌细胞表面并与BAC5单抗相关的抗原表位的构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D2S123和D3S1298两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银染法,对36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费歇尔精确检验。结果:两个位点共检出MSI阳性11例,发生率为30.6%(11/36);与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P=0.048)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4)。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是正常细胞癌变的可能途径之一;中-高分化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RIT1基因突变和扩增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 PCR直接测序法检测 5 0例原发性 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RIT1基因在所包含的 6个外显子的全序列寻找突变位点 ;并用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RIT1基因的扩增情况。 结果 在 5 0例肝癌组织中 1例出现第 5外显子编码区 2 4 1位核苷酸 G/ C变异 ,其对应密码子改变为GAG81CAG,编码氨基酸改变为 Glu81Gln,该氨基酸变异位于 GTP结合的保守功能域内 ,该病例的非癌肝组织以及其余 4 9例的肝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均未发生此种改变 ;在 5 0例肝癌组织和非癌肝组织中均出现 5′- UTR(起始密码子前 2 1位核苷酸 ) G/ C变异 ;在获得有效扩增数据的 4 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 ,11例有 2~2 97倍的 RIT1基因扩增 ,扩增率为 2 5 .6 %。 结论 基因扩增是 RIT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激活方式之一 ,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而点突变方式可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7.
Objective: Epstein-Barr virus (EBV) associ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s an important squamous cell cancer endemic in souther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pIgR (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gene plays central roles during immune responses and EBV inflammatory and therefore is a good candidate susceptibility gene for NPC.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d potential associations between pIgR gene and NPC susceptibility. Methods: Sequenc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multipl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ithin the exon regions of pIgR in Guangdong population. Four SNPs were genotyped in 528 NPC patients and 408 normal individuals to perform case-control study.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llele frequencies of each SNP (P〉0.05). After categorized into 2 groups by age of 45 y, in the group of age below 45 the minor allele T frequency of C888oT was 7%, whereas 4% in control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Odds Ratio (OR=1.84) also showed higher risk of NPC with individuals carried the minor alleles. Conclusion: The result has proved that SNP C8880T is associated with NPC susceptibility and pIgR gene might play a certain role in onc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NP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鉴定不同人群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研究对象包括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170例鼻咽癌患者(96例血标本和74例组织标本)和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鼻咽癌低发区河南及山西的各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观察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在中国鼻咽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相关关系。【结果】①UGT2817基因的纯合缺失型(del/del)在中国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均较高(广东健康人群,67.5%;广东鼻咽癌患者,62.9%;河南健康人群,58.2%;山西健康人群,66.3%),且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远远高于非洲和高加索人群(约10%)。②UGT2817的各基因型和鼻咽癌之间的危险性分析结果显示UGT2817基因的各基因型均不会增加鼻咽癌发病的危险性(del/ins:OR=1.693,95%CI=0.636-4.503;del/de/:OR=1.132,95%CI=0.490-2.616;del/del+del/ins:OR=1.253,95%CI=0.551-2.847)。【结论】①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可能与种族密切相关,②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发病未见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9.
携带SARS-CoV刺突蛋白N端片段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携带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N端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方法]从SARS病毒cDNA扩增刺突蛋白N端基因片段(-45~1469nt,截短的S1区,SN),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通过体外连接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SN.用Ad-SN感染Vero-E6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N的表达.[结果]克隆的SN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Ad-SN基因组结构与预期一致.在Ad-SN感染的Vero-E6细胞中存在SN基因的转录和分泌型SN蛋白的表达.[结论]体外连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重组腺病毒Ad-SN能正确表达分泌型SN蛋白,可用于诱导抗SARS免疫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3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 的突变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曦  杨名添  方  梁启万  张如华  曾益新 《癌症》2001,20(9):916-920
目的:研究中国妇女BRCA1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乳腺癌患者石蜡标本,显微切割提取癌组织,酚抽提法提取DNA,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DNA纯度及含量,PCR扩增exon2、exon11和exon20片段直接测序,与基因库序列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231例乳腺癌中发现突变33例,突变率为14.28%,统计分析发现,≤35岁年龄组与36-45岁组比较,P值为0.724,无统计学差异。46-55岁年龄组与>55岁组比较,P 值为0.868,亦无统计学差异。将上述两组合并后统计发现,≤45岁年龄组患者突变率高于>45岁组患者,P值为0.00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BRCA1突变与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