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转化生长因子-β1小干扰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载体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TGF-β1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72 h后,以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细胞附壁试验和Miliicell小室测定细胞增殖、周期、体外黏附和侵袭力,并观察裸鼠体内成瘤性。结果与未处理组比较,TGF-β1-siRNA载体能明显下调TGF-β1 mRNA[(0.910±0.066)与(0.617±0.025)比较,P<0.01]和蛋白[(120.00±8.72)与(41.00±5.57)比较,P<0.0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细胞抑制率达30.18%,体外黏附、侵袭力下降,裸鼠体内成瘤性受到抑制。结论载体介导的TGF-β1 siRNA可显著下调TGF-β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2.
膀胱肉瘤临床甚为少见 ,且预后不佳。天津市肿瘤医院自 1 986年— 2 0 0 0年共收治 1 1例 ,均经病理证实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8例、女 3例。年龄 3~ 78岁 ,平均 4 7岁。本组横纹肌肉瘤 6例 ,年龄 3~ 78岁 ,平均 4 4 3岁。平滑肌肉瘤4例 ,1 7~ 6 0岁 ,平均 4 7 5岁。纤  相似文献   
73.
背景: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重点问题。目的:观察吗啡控释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科、秦皇岛市肿瘤医院。对象:2000-02/2004-07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科、秦皇岛市肿瘤医院住院的晚期癌痛患者167例。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及影像学、病理学证实为III期及IV期晚期癌症患者,全部病例均为重度疼痛患者。②karnofsky评分20~60分。排除标准:①非肿瘤所致疼痛患者。②非重度疼痛患者。③未按观察组要求治疗者。符合上述标准…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同时加量(SIB)与后程加量(LCB)在宫颈癌伴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或盆腔淋巴结转移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SIB组(n=56)和LCB组(n=56),SIB组给予同时加量,LCB组给予后程加量。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放疗完成后SIB组的完全缓解(CR)为71.43%,明显高于LCB组的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P=0.037);放疗3个月后SIB组的CR为85.72%,明显高于LCB组的71.41%(χ~2=4.983,P=0.025);SIB组的疾病进展(PD)为0%,明显明显低于LCB组的7.14%(χ~2=4.381,P=0.036);LCB组满3年随访者共35例,SIB组满3年随访者共37例,两组存活率分别为65.7%和75.7%,SIB组存活率高于L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5,P=0.038);SIB组的小肠最高剂量(Dmax)、直肠Dmax、膀胱1cc体积的剂量(D1cc)均明显高于L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B组的小肠2cc体积的剂量(D2cc)略高于LC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B组骨髓毒性Ⅱ度、Ⅲ度和Ⅳ度以上比率均高于L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组Ⅲ度以上持续时间为(3.23±1.52)d,显著低于LCB组的(6.87±2.43)d(t=8.371,P0.001);SIB组骨髓剂量受照20 Gy体积占总膀胱体积百分比(V20)为(46.16±4.27)%,明显低于LCB组的(56.81±7.43)%(t=5.282,P0.001)。结论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伴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SIB组的疗效显著高于LCB组,而安全性也高于LCB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背景: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重点问题。目的:观察吗啡控释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科、秦皇岛市肿瘤医院。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微小RNA-375(miR-375)对宫颈癌细胞系SiHa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宫颈癌细胞系SiHa,将细胞随机分为A组(转染对照抑制剂)、B组(转染对照模拟基因)、C组(转染miR-375抑制剂)、D组(转染miR-375模拟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SiHa细胞中miR-375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对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MTT法对SiHa增殖活性进行检测,并用划痕实验对细胞迁移能力进行检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miR-375与PIK3CA的靶向关系进行验证。结果采用生物学信息软件检测结果发现,miR-375与PIK3CA 3'-UTR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可见,miR-375模拟基因+PIK3CA-Mut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模拟基因+PIK3CAMut共转染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而相比对照模拟基因+PIK3CA-WT共转染组,共转染miRNA模拟基因和PIK3CA-WT后细胞荧光活性明显下降(P 0. 05)。相比A组,C组SiHa细胞中miR-37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 0. 05);相比B组,D组SiHa细胞中miR-37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 0. 05)。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可见,相比A组,C组SiHa细胞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0. 05);相比B组,D组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 05)。细胞培养后1 d、2 d、3 d,相比A组,C组SiHa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 0. 05);相比B组,D组SiHa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 0. 05)。划痕实验结果可见,相比A组,C组SiHa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 0. 05);相比B组,D组SiHa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 0. 05)。结论 miR-375具有阻滞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PIK3C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HIF-1α和P-gp的表达。结果 HIF-1α和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0%(36/59)、40.7%(24/59),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HIF-1α和P-gp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76.5%vs 40.0%和52.9%vs 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肿块的增大、组织学分级的增加,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增高(分别为30.8%、65.7%、81.8%和22.2%、58.6%、81.0%),并均具有线性趋势(P0.05),而P-gp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及月经状态组中HIF-1α和P-gp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P-gp表达呈正相关表达(r=0.380,P0.05)。结论 HIF-1α和P-gp的高表达提示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可联合检测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临床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前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在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直接法测定10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HDL-C水平的变化,并与96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步放化疗后有效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后无效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变化可为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住院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41例和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组)55例。两组照射剂量均为60~72Gy。对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的肿瘤原发灶控制情况,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及放疗副反应进行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其肿瘤原发灶控制情况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提高、放疗副反应减少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减轻患者放疗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0.
11例原发性肾肉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70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成人肾脏肿瘤752例,对其中11例原发性肾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8例以肿块、消瘦为首发症状:1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肉瘤2例,低分化肉瘤1例.术后无残余瘤组平均生存期为5.8年,残余瘤组术后平均生存10.6个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平滑肌肉瘤和脂肪肉瘤分别为3.5和10.2年.结论:肿块、消瘦是肾肉瘤的最常见临床症状,病理类型及术后有无残余瘤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