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88篇
  免费   8586篇
  国内免费   1786篇
耳鼻咽喉   736篇
儿科学   942篇
妇产科学   562篇
基础医学   5996篇
口腔科学   3951篇
临床医学   23398篇
内科学   9325篇
皮肤病学   1878篇
神经病学   2915篇
特种医学   34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162篇
综合类   52012篇
预防医学   18523篇
眼科学   839篇
药学   15190篇
  483篇
中国医学   25361篇
肿瘤学   3509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1332篇
  2022年   1775篇
  2021年   3381篇
  2020年   3198篇
  2019年   4704篇
  2018年   2512篇
  2017年   4031篇
  2016年   5176篇
  2015年   5162篇
  2014年   11495篇
  2013年   11828篇
  2012年   14034篇
  2011年   14177篇
  2010年   11822篇
  2009年   10701篇
  2008年   10448篇
  2007年   14064篇
  2006年   11887篇
  2005年   9307篇
  2004年   7253篇
  2003年   5168篇
  2002年   4278篇
  2001年   2148篇
  2000年   2374篇
  1999年   900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88篇
  1994年   471篇
  1993年   746篇
  1992年   870篇
  1991年   839篇
  1990年   711篇
  1989年   719篇
  1988年   626篇
  1987年   570篇
  1986年   549篇
  1985年   473篇
  1984年   360篇
  1983年   276篇
  1982年   201篇
  1981年   178篇
  1980年   170篇
  1979年   56篇
  1978年   49篇
  1976年   34篇
  1975年   27篇
  1974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5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Tofts模型对中央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中央叶前列腺癌患者28例(中央叶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患者32例(前列腺增生组)为研究对象。采取DCE-MRI Tofts模型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血管外细胞外间歇体积百分比(V_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K~(trans)、K_(ep)、V_e判断中央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价值。结果中央叶前列腺癌组K~(trans)、K_(ep)、V_e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8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_e值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628,与K~(trans)、K_(ep)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 Tofts模型可用于中央叶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K~(trans)、K_(ep)表达为重度诊断效能,V_e表达为较弱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4.
55.
王建国  王琨  郑伟红 《癌症进展》2021,19(14):1421-1423,1484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多见.尽管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较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甚至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临床特征和分子特征在内的多种因素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本文综合相关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综述,以便于临床评估患者的预后,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Ⅰ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远端切缘长度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Ⅰ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福尔马林固定后,根据病理科测量的远端切缘长度,分为A组(远端切缘<1 cm+吻合环)、B组(远端切缘≥1 cm+吻合环)与Miles组,对比分析3组5年无瘤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结果:Ⅰ期低位直肠癌,Miles组与B组相比,5年无瘤生存率(94.7%vs. 94.7%,P=0.794)、5年总生存率(97.1%vs.94.4%,P=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5年无瘤生存率(69.6%vs. 94.7%,P=0.020)、5年总生存率(80.6%vs. 94.4%,P=0.042)较差。结论:远端切缘长度是影响低位直肠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中需保证远端切缘长度≥1 cm(标本固定后),外科医生术中离断肠管前应预留更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