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因为预后良好,这些患者一度被认为是低风险的。然而,局部晚期以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也在上升,与之相关的死亡率也在增加。因此,如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现阶段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4月~200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72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浸润性乳头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2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83.7%.肿瘤大小及病程长短与浸润性乳头状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存在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PR的表达状况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预后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则显示仅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预后较好的浸润性特殊型癌,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该类型乳腺癌应在个体耐受的情况下行手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检测患者BRAF基因状态对于能否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观察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突变蛋白V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腺瘤和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BRAF基因突变及其相关蛋白VE1的表达.结果: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率为67.6%,VE1表达率为64.8%,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相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和BRAF V600E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以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与其基因突变的一致性高,可间接有效地反映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状态.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突变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14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组12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3例为术前穿刺诊断,全部行术中冰冻检查,12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时伴淋巴结转移者7例,被膜有浸润者5例.术后平均随访47.3个月,有5例复发,复发病例中2例伴肺转移,伴肺转移中有1死亡病例.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术中病理冰冻切片诊断是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大部分微小癌处于低风险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微小癌处于高风险状态、预后差,这可能与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因此,明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病程长、预后好等生物学特点,但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被膜受累/腺外侵犯、多灶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量等因素相关.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及其适应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可能与乳头状癌亚型的侵袭性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对该病的研究及治疗策略有指导意义,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亚型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肖小琴  冷敏芳  陆艳萍  程文德 《癌症进展》2021,19(15):1517-1519,1529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较为常见的肿瘤,近年来,由于亚临床病例的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认识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随之而来的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带来更多的挑战.精准的诊断及规范化的治疗越来越备受关注.本文将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病理医师或临床医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精准治疗及预后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miR-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47例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21例,RT-PCR技术检测患者组织中miR-221的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X2检验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iR-22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miR-22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22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P<0.05),癌旁组织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表达未见显著差异(P>0.05).miR-22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无显著相关性,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性,X2检验得出相对一致的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及体重的患者miR-22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高的患者miR-221的表达较高,但肿瘤体积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高表达miR-221的患者比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结论:miR-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进展程度正相关,不利于患者预后,是潜在的促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77基因联合检测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见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自愿接受77基因联合检测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的215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信息、基因检测结果和初始复发风险分层结果。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基因变异分为有基因变异组(n=186)和无基因变异组(n=29)。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基因变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男性65例(30.2%),女性150例(69.8%);年龄13~85岁,(43.2±12.7)岁。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共检出27种基因变异,基因变异率为85.6%。其中单核苷酸突变(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NV)/插入和缺失突变(insertion or deletion,Indel)172例(80.0%),基因融合7例(3.3%),SNV/Indel伴...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较好,但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常是影响局部区域复发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侧颈部淋巴结处理至关重要,但清扫的指征和合理范围一直存在争议.全文就临床淋巴结阴性或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侧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和择区性颈淋巴清扫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原发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重新阅片确诊.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形态特征:癌灶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界限不清,质硬,灰白或棕黄色,大小约为0.1~1.0 cm,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毛玻璃状核、核沟、核内包涵体, 反应性纤维性间质或砂粒体.结论 对甲状腺标本切开呈书页状,仔细观察,多取材、连续切片可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对病变甲状腺腺叶行单纯切除,对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TD-2182N2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CTD-2182N23.1通过靶向miR-200c-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CTD-2182N2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收集2019年05月至2022年03月本院手术切除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TD-2182N23.1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qPCR检测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3-1和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MDA-T32、TT、SW579、B-CPAP中CTD-2182N23.1的表达。体外培养MDA-T32细胞,实验分为NC组和CTD-2182N23.1组。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MDA-T32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CTD-2182N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诊断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0年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7例,女性33例,年龄 17-71岁, 中位年龄44岁.平均肿瘤大小0.72±0.11cm(0.3-1.0 cm).83%(33/40)病例临床查体未能触及甲状腺微小结节而经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发现.40例中39例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1年.70%(28/40)患者接受腺叶切除术,其中10例补充Ⅵ区淋巴结清扫,随访期间无复发.2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的多发病灶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本组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较难诊断.大多数临床未能触及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可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并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手术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实行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宿州临床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肿瘤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测定C反应蛋白在其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反应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表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单因素分析中C反应蛋白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性别、年龄、肿瘤个数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同样结论。结论: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表达较高,并间接提示患者局部复发和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IF-1α和PTEN的表达,并对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率为69.0%,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率为46.0%,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F-1α和PTEN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F-1α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6,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IF-1α和PTEN的表达出现异常,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确诊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中CXCR4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6/72)、76.6%(95/124),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71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CXCR4的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CXCR4阳性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侵袭转移潜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新疆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APK1和RARβ的蛋白表达特点,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PK1与RARβ在新疆地区38例甲状腺乳头癌、21例甲状腺良性腺瘤、1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6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DAP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RAR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在甲状腺良性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DAPK1与RAR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DAPK1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DAPK1和RARβ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虽然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较好,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复发或者发生转移而导致预后差。分子标志物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的主要分子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