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CT灌注作为近年来CT影像学的一项新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Cr灌注研究遍及全身各部位及组织器官.鉴于该领域发展较快,本文拟对目前CT灌注国内外研究情况及胰腺CT灌注领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性,30岁,因车祸外伤行上下颌骨内固定术后15 d,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后3 d入院.患者于15 d前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上下颌骨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但一直咳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壳聚糖颗粒(Gd-CPs)载体在小鼠直肠壁黏附和吸收情况,实现结肠黏膜途径微粒载体的MR分子成像.方法 采用乳化-微滴融合技术合成包裹Gd-DTPA的Gd-CPs和壳聚糖颗粒(CPs).将16只小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d-CPs和CPs组,每组8只,将Gd-CPs和CPs混悬液分别注入小鼠直肠内,于灌肠前、保留灌肠中和灌肠40 min后行直肠MR扫描.测量灌肠前后直肠壁、盆壁肌肉和图像背景MR信号强度,计算灌肠前后肠壁与盆壁肌肉的相对信号值,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Gd-CPs粒径约500 nm,Gd-DTPA包裹量质量分数约30%.Gd-CPs组灌肠前后直肠壁相对信号值分别为0.84±0.06和0.98±0.09(t=4.327,P<0.01);CPs组灌肠前后直肠壁相对信号值分别为0.83±0.04和0.84±0.05(t=0.658,P>0.05).Gd-CPs组直肠壁信号增加率中位数为19.0%.电子显微镜示Gd-CPs颗粒位于结肠黏膜细胞内.结论 Gd-DTPA可包裹于壳聚糖微粒载体内,并可以用MRI显示载体结肠壁黏附和吸收现象,MRI是活体内监测结肠黏膜途径颗粒载体运转机制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04.
多层螺旋CT检查中常因外伤患者躁动不安的移动而引起头颅移动伪影,而影响临床诊断.CT分段重建是一种新的重建技术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头颅移动伪影对CT扫描图像的干扰,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放射防护,本研究对50例(含66个出血灶)有头颅移动伪影的患者进行CT扫描分段重建,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在良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瘤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1例临床拟诊为脑膜瘤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波谱检查:二维多体素PRESS序列,TR/TE1000/144ms,波谱分辨率16×16;31例术后病理证实22例良性脑膜瘤、2例不典型性脑膜瘤、2例间变性脑膜瘤和5例血管外皮瘤。以正常脑实质的Cr峰(NCr)作为内标进行统计。结果:22例良性脑膜瘤中除1例微囊型脑膜瘤外,Cho峰均明显升高,mI峰轻度升高;15例可见Ala峰;5例显示Lip峰;17例Glx峰轻度升高。5例血管外皮瘤Cho峰均明显升高,以mI峰升高、Ala峰缺如为特征,未见Lip峰,Glx峰轻度降低。统计显示:Cho/NCr、Cho/NCho在两类肿瘤之间无差异;Glx/NCr、Glx/NGlx、mI/NCr、mI/NmI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mI/NmI在良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瘤的分布明显不同(1.285±0.093vs3.442±0.359)。结论:Ala峰及mI峰的差异(尤其是mI/NmI)对良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6.
上颌埋伏阻生牙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在上颌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Siemens螺旋CT扫描机,对20例共25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者进行螺旋CT横断面扫描,并进行曲面、三维重建。结果:20例患者CT图像均清晰、直观地反映了25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在上颌骨内的位置、方向及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并从各个平面显示了它们与邻近重要结构,如切牙管、上颌窦和邻近牙根的关系。结论: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能全方位显示埋伏阻生牙各方面特征,有利于再现上颌埋伏阻生前牙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牙外科医生精确定位,选择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7.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表现及文献资料对其影像特征进行讨论。结果:5例病人均接受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有延迟扫描。2例脾肿大,4例表现为脾脏散在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病灶,绝大多数病灶直径<2cm,1例表现为脾脏巨大肿块。CT平扫所有病灶密度与正常脾脏组织差异微小,病灶显示不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显示清晰,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部分稍有强化,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密度与正常脾组织接近,病灶基本消失。1例巨块形肿块病人还接受了腹部MRI检查,病灶T_1WI显示不明显,T_2W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信号肿块,其中心部分有轮辐状高信号区;FSPGR动态增强扫描,病灶随着时间延迟,强化程度逐渐增强,增强早、中期中心表现为轮辐状低信号区,于延迟期病灶完全强化,其中心轮辐状低信号区域信号反而略高出周围组织信号。肿瘤病理:肿瘤都是由类似于脾窦吻合的血管腔组成,部分区域呈囊状扩张,内衬单排立方或柱状内皮上皮,细胞无异型或核分裂,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结论:病灶延迟强化填充、MRI T_2WI低信号的特征,有助于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8.
胃肠道间质瘤的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UCK和DSA方法,对12例GIST患者术前1周行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区2例,空肠8例,回肠2例。良性者7例,恶性者5例。肿瘤供血动脉明显增粗者8例,静脉提前显影者3例。GIST的血管造影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1)肿瘤血管紊乱呈卷发状,部分血管边缘毛糙、模糊。(2)肿瘤血管呈抱球状,肿瘤染色均匀一致。结论血管造影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黑便患者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肝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对肝癌的发生、转移机制以及影响其预后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血管形成决定了实体肿瘤细胞能否发展成为临床可测及的肿瘤、能否转移和导致宿主死亡[1].对肿瘤而言,获得并维持本身的血供,即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并具有致死性的先决条件,而肿瘤能够持续产生某种因子来诱导血管生成,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得以增生.  相似文献   
110.
原发性肝肉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R  Wei J  Li R  Zh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41-545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肉瘤的CT表现,包括 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2例,血管肉瘤、癌肉瘤、囊腺癌肉瘤、间皮肉瘤、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果:121例原发性肝肉瘤中仅2例脂肪肉瘤术前CT诊断正确。对照手术病理所见,肝肉瘤的CT表现可概括为实质性肿块型和囊性肿块型两种类型。实质性肿块型8例,包括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癌肉瘤、间皮肉瘤、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各1例。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者呈不均强化、环形边缘强化或边缘结节状强化。边缘强化是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共有的特点。以脂肪密度为主、内含多发条索状结构的肿块是脂肪肉瘤的特征性表现。囊性肿块型4例,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及囊腺癌肉瘤各1例。均为单发巨大囊性肿块,其中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者为单房囊性肿块,其他3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或)分隔厚薄不均,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有明显强化。囊腺癌肉瘤的囊性肿块内可见明显实质成分,并可见壁结节。结论:肝肉瘤的 CT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部分病理类型如脂肪肉瘤、血管肉瘤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大部分肝肉瘤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