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71例卵巢肿瘤和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囊性肿块42例、囊实性肿块15例和实性肿块12例。恶性囊性肿块有不规则或厚的边缘或分隔或壁结节;囊性畸胎瘤有一些脂肪或钙化。CT检出敏感性为97.2%,但诊断准确率为87.3%。  相似文献   

2.
卵巢囊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囊腺癌的CT特征.方法 搜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癌的临床及CT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卵巢囊腺癌中,18例为多囊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毛糙并有不同程度强化,多有壁结节或肿块实质部分,其中2例囊壁有钙化;1例为单囊性病变,壁光滑.19例卵巢囊腺癌中,14例为浆液性,5例为粘液性.结论 卵巢囊腺癌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囊壁厚薄不均,多有壁结节.CT是目前诊断卵巢囊腺癌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胆管囊腺癌的CT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癌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胆管囊腺癌的临床及CT资料。5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58~76岁,病灶位于肝左叶3例,右叶1例,左右叶同时受累1例。均为多发囊性病灶,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和分隔;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1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1例有囊内出血。CT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增强后CT均表现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如见病灶有增厚囊壁和分隔、有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血多考虑为肝胆管囊腺癌。因此CT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重要、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平滑肌肉瘤,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文献研究其定位和定性征象并讨论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结果 6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2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CT表现均为腹膜后不规则巨块型占位,边界不清5例(83%),全部病例未见钙化、出血、囊变的改变,肿块中央出现低密度3例(50%),4例(67%)包裹周边血管。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在定位、定性上均容易误诊,其CT表现特点是容易侵犯腹部血管,鉴别诊断包括腹膜后脂肪肉瘤、肾源性肿瘤、恶性神经类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5.
少见类型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少见类型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少见类型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40例,对各种类型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少见类型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占同期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手术病例的0.74%(40/5487),包括12种病理类型:血管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横纹肌肉瘤1例,胚胎性肉瘤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淋巴瘤5例,囊腺癌4例,类癌3例,鳞癌2例,腺鳞癌3例,癌肉瘤4例门临床表现无症状者21例;右上腹痛者12例,其中肝肿瘤破裂1人;上腹不适者5例,黄疽2例,发热1例。实验室检查中32.5%HBsAg阳性(13/40),CT检查无1例直接确诊,其中3例肝脏淋巴瘤诊断为血管瘤或慢性炎症,3例肝肉瘤分别诊断为慢性炎症、血管瘤或囊腺瘤,2例鳞癌全部误诊为肝结核或肝囊肿,1例类癌诊断为纤维板层癌,1例囊腺癌诊断为肝囊肿,其余病例术前CT诊断均为肝脏恶性肿瘤。预后方面,4例肝淋巴瘤和2例肝囊腺癌生存期超过5年;肝肉瘤1年生存率超过50%,但3年生存率不超过25%;5例肝脏鳞癌、腺鳞癌病例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 各种少见类型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亦无血清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影像学与肝细胞肝癌和某些肝脏良性肿瘤很难鉴别,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以肝囊腺癌和肝淋巴瘤预后较好,以肝脏鳞癌和腺鳞癌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病理表现特征及其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宏智 《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1):42-44,F0003
爵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平滑肌肉瘤,研究其定位和定性征象特征及病理基础并讨论其鉴别诊断。结果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腹膜后不规则巨块型占位,边界不清12例(75%),13例包裹或累及周边血管(81%),全部病例密度不均但未见钙化、出血、囊变的密度。8例(50%)出现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2例误为脂肪肉瘤,1例误诊为间质肉瘤。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CT影像学表现特点是巨大占位肿块中无明显钙化、出血、囊变的密度并极易侵犯腹部大血管。本病容易误诊,须与脂肪肉瘤,恶性淋巴瘤,间质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58~76岁,病灶位于肝左叶3例,右叶1例,左右叶同时受累1例。均为多发囊性病灶,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和分隔;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1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1例有裳内出血。CT、MRI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信号,增强后CT、MRI均表现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重要、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58~76岁,病灶位于肝左叶3例,右叶1例,左右叶同时受累1例。均为多发囊性病灶,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和分隔;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1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1例有裳内出血。CT、MRI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信号,增强后CT、MRI均表现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重要、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及MRI结合对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诊断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MSCT(多层螺旋CT)及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病例,均作螺旋CT和MRI平扫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胆管囊腺癌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例胆管囊腺瘤,呈多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厚薄一致,部分分隔有较均匀的增厚。1例胆管囊腺瘤恶变,为单囊性病灶:3例胆管囊腺癌中2例为单囊性病灶,1例为多囊性病变,CT及MRI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及信号,4例恶性者均可见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另外1例有囊壁局部增厚,3例有厚薄不均的分隔,1例有囊壁钙化,1例有囊内出血,呈液液平征,螺旋CT及MRI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及壁上结节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结论:MSCT及MRI可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对鉴别良性胆管细胞囊腺瘤与恶性胆管细胞囊腺癌有一定优势。如见病灶有间隔增厚、壁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血以及伴粗大钙化者多考虑为恶性的胆管细胞囊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13例,多为圆形或分叶状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影,7例见纤维分隔,5例中央可见点状钙化,门脉期囊壁及分隔强化较明显?黏液性囊腺瘤8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单囊2例,多囊6例,囊壁厚薄不均,2例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黏液性囊腺癌5例,壁结节较大,位于胰头者1例伴胰管扩张和 CA-199增高,内见钙化者1例,胰周脂肪间隙欠清晰者2例?结论: CT能较好显示胰腺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肉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8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脏原发性癌内瘤患者7例,其中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42~64岁。患者均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3例有肝硬化病史,4例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3例患者CA199、AFP阳性,1例患者CA125阳性。肿瘤的最大直径为7.0~27.0 cm,4例肿瘤周边有纤维组织假包膜形成。7例肿瘤组织均由癌性成分与肉瘤成分混杂排列而成,癌性成分包括: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2例;肉瘤成分包括:纤维肉瘤4例,血管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对比增强扫描。7例肿瘤均为体积巨大的单发病灶,3例为外生型,4例局限于肝轮廓内,3例类圆形,4例不规则形。CT平扫,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内见大片状坏死囊变或厚壁分隔多房囊变区。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表现为边缘向中心逐渐填充强化,动脉期肿瘤实质表现为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质较周围肝实质表现为稍低密度(4例)或出现等密度区(3例)。 结论 原发性肝癌肉瘤是临床上罕见的恶性肿瘤,CT检查显示肝脏来源的巨大肿块、肿瘤中心大片状或不规则厚壁多房囊变、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为边缘向中心逐渐填充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肿瘤实质呈稍低密度或出现等密度区等CT征象,有助于肝癌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胸膜肿瘤的CT表现并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至今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原发肿瘤6例,对病变的形态学、范围、邻近结构的侵袭及增强模式分析。[结果]2例胸膜恶性间皮瘤,均见胸膜不规则增厚并伴同侧胸腔积液;2例良性孤立性胸膜纤维瘤,见边界光滑清楚肿物,推移邻近肺组织,增强见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见边界光滑清楚肿物,推移邻近肺组织,增强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侵袭肋间肌;1例纤维肉瘤,CT难以确定起源,仅见膈肌与心包间低密度不规则肿物,强化不明显。[结论]CT可清晰显示病变及其侵袭范围,帮助临床分期及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光镜、电镜下无特有的特征,利用其肿瘤细胞具有组织细胞的特点,用组织细胞的标志A1—抗胰蛋白酶、溶菌酶,对9例MFH、30例其它间叶组织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9例MFH中,7例(77.8%)A1-AT阳性;3例(33%)溶酶菌阳性;其它间叶组织肿瘤均阴性。表明A1—AT是MFH有价值的标志、溶菌酶则较差。  相似文献   

14.
尹燕  郑燕  陈超  鹿彩銮  徐凯  胡春峰 《当代医学》2011,17(30):31-33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原发前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收集5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前纵隔肿瘤,全部患者行CT平扫,55例行增强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胸部继发改变。结果胸腺瘤34例,21例可见囊变、坏死区,呈轻一中度强化,畸胎瘤11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10例可见脂肪成份,囊壁及实性成份强化较明显;淋巴瘤5例,4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均无钙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平扫密度较高,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心包囊肿2例,均位于右侧心膈角区,边界清晰,呈水样密度,无强化;滑膜肉瘤2例,1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及同侧胸腔积液,1例可见钙化及胸膜转移。结论仔细观察前纵隔肿瘤本身部位、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等特征,可提高对前纵隔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唐浩  胡桂周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2014,(6):608-610,6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51.7岁,病程112个月。结果6例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单独行X线平片检查1例,X线平片+CT 1例,X线平片+MR 2例,X线平片+CT+MR 2例。X线平片及CT表现: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中心发病;5例呈斑片状、地图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无硬化边、钙化及骨膜反应;1例呈皂泡状明显膨胀生长,可见基本完整的硬化边,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MR表现: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等、稍高或低T1WI信号,T2WT高信号,1例瘤内可见小片状长T1、T2区。结论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是-种以肿瘤性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形态为其特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ML)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杰金淋巴瘤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MR表现。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偏瘫、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18例患者单发肿瘤13例,多发肿瘤5例,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呈“类圆形”或“团块状”。所有病灶都有占位效应,水肿程度不一。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MR扫描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FDG代谢程度的差异及代谢的均匀性。结果: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均为单发,内有絮状间隔和(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团片影伴轻度代谢;黏液样脂肪肉瘤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单发或多发,代谢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增高;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为软组织密度影为主的混杂密度肿块,代谢不均匀,软组织成分代谢增高明显,常伴有大片片状坏死区;混合型脂肪肉瘤为高分化型与去分化型的混合类型,多发病灶,两种类型的影像表现均有。局部脂肪浸润12例,其中1例复发性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FNCCLE分级为G1、G2和G3级患者脂肪肉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3.00、5.67和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G1与G3、G2与G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患者的PET-CT表现不同,术前PET-CT检查能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有无转移情况,有利于初步判断脂肪肉瘤的病理亚型和评估组织学分级,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和MR表现。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偏瘫、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CT扫描大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呈“类圆形”或“团块状”。所有病灶都有占住效应,水肿程度不一。结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CT、MR扫描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L的CT与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其中单发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3例,弥漫肿大型4例。CT平扫7例呈稍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8例肿块密度均匀,1例中心见囊变坏死,均无钙化。动态增强:8例呈均匀轻度强化,1例中心伴囊变,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3例甲状腺包膜完整,6例病灶甲状腺包膜不完整,侵犯邻近结构,4例伴颈部或上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论 PTL具有一定CT特征,以弥漫肿大型多见,沿甲状腺轮廓塑形、膨胀生长,多呈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确诊仍需结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我院1987~1992年间收治之肢体软组织恶性肿瘤20例加以分析讨论。其中包括滑膜肉瘤(7例),脂肪肉瘤(3例),纤维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血管肉瘤(1例)。本文简要讨论了该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和预后问题。作者认为正确的诊断以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所见为主要依据,特别强调冰冻切片检查和活组织检查对指导手术方法选择的重要性。由于局部切除复发率较高,扩大切除结合放疗或辅助化疗应是首选的方法。但对行扩大切除不能保存肢体功能者,仍以截肢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