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的简明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微机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的录入、显示、查询和处理的新管理方法。方法:根据归属将测量剂量学参数进行分类使之分属不同的层次,建立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库,按照该管理思想设计一个满足临床需要的软件系统。结果:将测量剂量学数据归类成适合层次管理的数据结构,开发了具有多种数据输入方式、剂量曲线显示、数据拟合、剂量转换、简单剂量计算和打印输出的软件系统。结论: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分层管理方法不仅方便、直观、可靠、快速,极利于数据的查询、验证和更新,而且很容易设计成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42.
简述山东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现状及放疗设备增长情况 ,阐述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基本理论及当前放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是呼吁有关部门加强质控 ,提高放疗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 :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 ,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 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 :综合定位误差 1 91mm ,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 1%。结论 :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44.
例1,男,7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钡餐检查见食管上段6cm狭窄段,食管拉网查见中分化鳞癌细胞。诊断为食管癌。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胸片及腹部B超正常。于1980年5月3日行~(60)Co体外常规分割照射,设前~后两野,总剂量72Gy。放疗后食管病变消失,能进普通饮食。5年后一次体检中发现右肺中叶有5×5cm肿块阴影,边缘光滑,穿刺查见鳞癌细胞。诊为食管癌肺转移。给子~(60)Co体外照射,总剂量40Gy。放疗后肿块缩小为2×2cm大小。再给予环磷酰胺、顺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化疗4周期,肿块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56岁.因"右眼红肿,眼球突出1年半"先后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给予抗炎等治疗,疗效不佳.右眼眶CT扫描示右眼眶内眼环后外部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外直肌受累显示不清,眼球突出;诊断为右眼眶肿物.并于2007年12月28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前路开框肿瘤切除术",术中将肿物分离后大部切除,残留少量肿瘤与外直肌不能分开,为保留外直肌功能未予切除.术后病理:(右眼眶)Castleman's病,混合型.免疫组化:散在CD20(+),个别CD45RO(+).给予三维适形放疗,临床靶区外放6 mm为计划靶区,2 Gy/次,1次/d,5次/周,DT40 Gy.随访至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视力正常.  相似文献   
46.
Objective PET with 18F-fluorodeoxyglucose (FDG) has been used to beth detect and stage a variety of malignancies.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18F-FDG PET/CT f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45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otal gastrectomy were included. PET/CT scans were obtained for restaging. The " gold standard" of 18F-FDG PET/CT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based on either histopathology or clinical follow-up. By using the t-test from SPSS 11.5, the cut-off of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 (SUVmax) from 18F-FDG to differentiate benign from malignant lesion at stomach were determined and calculated. Results (1) Of the 45 patients, 22 were suspicion recurrent lesion at stomach. Of the 22 patients, 12 were confirmed to have recurrent lesion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ere 100.0% (12/ 12) for sensitivity, 70.0% (7/10) for specificity, and 86.4% (19/22) for accuracy, respectively. A higher SUVmax in malignant than benign lesion was noted (6.27 ± 3.42 vs 3.92 ± 2.24), though not reached to the significance (t = 1. 862, P > 0.05). (2) For extra-gastric lesion detection,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for region lymph nodes were 78.9% (15/19), 92.3% (24/26), and 86.7% (39/ 45), for peritoneal spreading were 6/9, 97.2% (35/36), 91. 1% (41/45), and for distant sites were 86.7%(13/15), 93.3% (28/30), 91.1% (41/45). (3) False positive were found in eight sites. All were either inflammatory or physiological uptake at intestine. False negative were found in nine sites. Either due to small in size (less than 1.0 cm in diameter), wel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umor cell or with a nature of signet ring. Conclusion 18F-FDG PET/CT had a potential to detect local, regional, and distant metastasis in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56岁.因"右眼红肿,眼球突出1年半"先后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给予抗炎等治疗,疗效不佳.右眼眶CT扫描示右眼眶内眼环后外部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外直肌受累显示不清,眼球突出;诊断为右眼眶肿物.并于2007年12月28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前路开框肿瘤切除术",术中将肿物分离后大部切除,残留少量肿瘤与外直肌不能分开,为保留外直肌功能未予切除.术后病理:(右眼眶)Castleman's病,混合型.免疫组化:散在CD20(+),个别CD45RO(+).给予三维适形放疗,临床靶区外放6 mm为计划靶区,2 Gy/次,1次/d,5次/周,DT40 Gy.随访至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视力正常.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中的重要性,为抗EGFR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EGFR与食管鳞癌研究的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包进行分析。组织分级、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受侵及血管受侵采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采用合并危险比(odds ratio,OR)及95%CI进行分析。结果:入选13篇文献共1 150例食管鳞癌患者,结果显示EGFR在7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存在过表达,EGFR与肿瘤T分期有关,OR=1.941,95%CI:1.037~3.636,P=0.038;与血管受侵有关,OR=1.771,95%CI:1.134~2.764,P=0.012;与OS有关,HR=1.768,95%CI:1.039~3.007,P=0.036。EGFR过表达患者浸润深度增加,血管受侵概率升高,预后差。而EGFR与分化程度、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淋巴管浸润均无关。结论:EGFR的过表达对食管鳞癌T分期、血管受侵及OS有预测价值,可能是食管鳞癌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可考虑作为食管鳞癌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不同扫描视野(FOV)CT图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及剂量计算精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相同扫描条件在患者模拟定位CT等中心处及扩展扫描射野(eFOV)处建立50、60、70和80 cm FOV的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并比较其差异;扫描已知体积的标准模体,比较模体在不同FOV重建图像上自动勾画的差异。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癌患者30例,获取不同FOV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并与医师的勾画进行比较;基于FOV50图像设计治疗计划,将计划移植到不同FOV重建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剂量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 以不同FOV重建CT图像建立的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基本一致。在等中心处,标准模体随FOV增大,模体勾画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增大,最大为6 cm3(4.8%);在自动勾画中,脊髓、气管、食管、甲状腺、健侧乳腺和皮肤的勾画精度随FOV增大而减小(t= -28.43~8.23,P<0.05), 基于不同FOV图像的剂量计算比较中,锁骨上淋巴结区域靶区V95、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计划靶区覆盖度随FOV增大而减小(最大差异为4.06%)。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应选择FOV50重建图像,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应依据eFOV区域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建立,首选eFOV80的重建图像进行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50.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