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全身骨显像可清晰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及代谢情况,检出骨骼疾病。本研究分析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04-01-2018-08-3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ethylenediphosphonate,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患者1 524例,显像质量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仪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分为质量佳(A)、质量良好(B)、质量差(C)3组,总结性别、年龄、血钙、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注射部位核素有无浓集、治疗措施、膀胱充盈状态、软组织摄取状态、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等资料,计量资料对显像质量有影响者进一步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全身骨扫描显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本研究中显像质量佳者(A)约占40.0%(610/1 524),显像质量良好者(B)约占50.3%(766/1 524),显像质量差者(C)约占9.7%(148/1 524);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与性别(χ2=73.143,P<0.001)、年龄(χ2=11.543,P=0.003)、BMI(χ2=16.057,P=0.000)、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χ2=20.226,P<0.001)、注射部位核素异常浓集(χ2=10.880,P=0.004)、放疗(χ2=20.871,P<0.001)、膀胱充盈(χ2=75.929,P<0.001)及软组织摄取(χ2=338.872,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与患者血钙、尿素氮、肌酐、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居于首位的影响因素为注射点核素浓集,约占10.8%(164/1 524),其次为软组织摄取高及膀胱充盈,分别占7.4%(113/1 524)和6.6%(101/1 524);对年龄及BMI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显像质量佳(A)及质量良好者(B)年龄<45岁组与45~59岁组及≥60岁组<24.0kg/m2分别与24.0~27.0kg/m2及BMI>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9岁与≥60岁组、24.0~27.0kg/m2与>27.0kg/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像质量差者(C)BMI<24.0kg/m2组和24.0~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影响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性别、年龄、BMI、注射部位核素浓集、软组织摄取、膀胱充盈状态、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等;人为可控因素中,提高注射技术、降低软组织摄取及检查前及时排空膀胱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99^Tc^m-SC不同配置条件及注射部位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的影响,探讨进行乳腺癌SLN活检术(SLNB)的最佳方法.方法 制备99^Tc^m-SC时将煮沸时间分别控制在3 min(显像剂1)和5 min(显像剂2),分别测定显像剂1和显像剂2放置10 min、1h、2h和4h的放化纯及胶体大小分布.将147例乳腺癌患者用抽签法分成3组:A组40例,于乳晕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显像剂1;B组40例,于乳晕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显像剂2;C组67例,于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显像剂2.所有患者均于术前0.5~1 h行SPECT/CT显像,并在肿块上方皮下注射蓝染料.比较3组患者腋窝及内乳SLN显像成功率及术中检出率.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r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显像剂1和显像剂2的放化纯在放置10 min、1h、2h及4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7、-0.794、0.826和-0.977,均P>0.05);显像剂2与显像剂1相比,粒径<100nm的粒子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65.25±3.56)%与(73.72±2.36)%;t=6.436,P<0.05],平均有效粒径明显增大[(75.59±7.04) nm与(45.27±6.42) nm;t=7.315,P<0.05).3组患者内乳SLN的检出率分别为70.0% (28/40)、47.5% (19/40)和17.9% (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25,P<0.05);3组患者腋窝SLN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40/40)、95.0%(38/40)及97.0%(6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686,P>0.05).结论 通过缩短煮沸时间减小99^Tc^m-SC胶体粒径,经肿瘤上方皮下注射蓝染料、乳晕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核素及SPECT/CT断层显像,可获得较好的乳腺癌腋窝和内乳SLN检出效果.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3岁,因“上腹部疼痛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进食后症状可减轻.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患者无于术、外伤、结核、肝炎病史.血清学肿瘤标志物:AFP连续3次测量均>1050(正常参考值0~10.9)μg/L,实测值9186.0 μg/L;CEA 、CA125和CA19-9均正常.肝炎标志物阴性 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腹部增强CT示:肝实质未见异常;胃小弯侧、肝门区、肝总动脉旁多发肿大淋巴结佯强化,以肝门区为著,大小约3.0 cm×2.1 cm.CT诊断: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腹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4岁,因右侧阴囊处潮湿、溃烂2年入院.无糖尿病、结核病史,无肿瘤家族史.体格检查:右侧阴囊处见大溃疡,表面糜烂、渗液、结痂,面积约5 cm×8 cm,周围皮肤粗糙,有明显异味;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血清ALP为116.0(正常参考值32~92) U/L,ALT 66.0(正常参考值0~40)U/L,AST 41.6(正常参考值0~40)U/L,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4.7(正常参考值0~3.3)μg/L,CEA 8.7(正常参考值0~3.4) μg/L.为明确病变的性质及范围,行18F-FDG 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6.
笔者报道了一例交叉异位融合且左肾区囊肿患者的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该类肾畸形发病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该病特点,还通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畸形肾的功能状态,旨在为该疾病的检出、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5岁,身高165cm,体重47.5kg。因进行性吞咽梗阻6个多月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自患病来梗阻逐渐加重,体重明显下降,饮水困难,既往多年"支气管炎"。查体营养状况差,慢性病容,消瘦体型,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少许湿鸣音。  相似文献   
8.
可视化气道管理技术的普及是麻醉学科近年来最突出的进展[1],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麻醉医师气道管理的有力工具.传统上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主要是基于困难气道的管理理念,但此法耗时,造成患者痛苦,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2-3].快速序贯诱导(RSI)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困难气道指南推荐的,其优点为在急诊快速控制气道,使用起效快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无不适感,安全性更高[2-5],目前逐渐被我国麻醉科医师认识并采用.本试验在RSI下比较纤支镜经口与经鼻两种路径的气管插管时间等临床指标,旨在为麻醉科医师进行气道管理提供新思路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核素肝胆显像在婴儿胆汁淤积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淤积临床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我们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装置 (SPECT)进行99mTc -EHIDA肝胆动态显像 2 0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3年以来住院及门诊病人共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2 8天 - 3个半月 ,平均为 2 3月 ,表现为皮肤粘膜黄染 ,大便黄白或灰白色 ,肝肋下 2 .5 - 4.0cm不等 ,血总胆红素 86 - 2 6 5 .4μmol/L ,直接胆红素 44 .8- 148μmol/L ,谷丙转氨酶升高 16例 ,为 5 0 - 174u/L。B超示胆总管中下段探查不清 4例 ,胆囊不显影 1例 ,肝实质回声增加 4例。2 方法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在检测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扫描的NSCLC患者362例,按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骨盆、肩胛骨和锁骨、长骨、胸骨、肋骨及颅骨将机体骨骼分为10个区域,比较同机CT、PET及PET—CT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共有82例患者的331个区域被确诊为骨转移。PET—CT诊断NSCLC患者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9%,98.9%和97.8%,高于同机CT和PET的74.4%,90.7%,87.0%和84.1%,93.2%,91.2%(P均〈0.05)。PET—CT诊断病灶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8%、98.6%和98.7%,显著高于同机CT的79.5%、87.9%、84.5%和PET的94.3%、89.2%、91.2%,P均〈0.05。结论18F-FDGPET—CT在诊断NSCLC骨转移中优于同机CT和18F—FDGPET,对NSCLC的临床分期及治疗计划确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