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宪锋  刘忠湘  李淑梅  缪军  李珣  丁劲 《医学争鸣》2005,26(21):1948-1950
目的:探讨TAT-p53融合蛋白转导进入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的特性. 方法:将纯化的TAT-p53融合蛋白和p53蛋白分别与培养疟原虫共孵育30 min后,制备血涂片,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转导. 同时计算融合蛋白与疟原虫共孵育12 h前后的感染率变化,观察蛋白转导对疟原虫生长的影响. 结果:TAT-p53融合蛋白可以突破红内期疟原虫各层细胞膜,进入虫体细胞内,并可根据荧光观察到融合蛋白主要分布在疟原虫滋养体和晚期裂殖体,而p53蛋白不能进入疟原虫内. 融合蛋白与疟原虫共孵育12 h后其感染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蛋白转导对疟原虫的生长没有影响. 结论:TAT融合蛋白可以转导进入疟原虫内,这将为疟原虫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哺乳动物细胞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军  郭颖  薛采芳  黄豫晓  李英辉  丁劲  宫卫东  赵亚 《医学争鸣》2003,24(24):2235-2237
目的:构建哺乳动物细胞siRNA表达载体。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人源性的U6启动子的序列,并将其克隆入pUC18载体中,进一步将针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编码siRNA的DNA克隆入U6启动子的下游,通过限制性酶切和测序对该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结果:限制性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siRNA表达载体pUC18U6。结论:哺乳动物细胞siRNA表达载体pUC18U6的构建为进一步利用siRNA研究基因的功能及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寄生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寄生虫的生物特性中起多种不可缺少的作用,除分解代谢与蛋白处理过程外,可能是寄生虫免疫逃避、脱包囊/包囊形成、脱鞘和组织细胞入侵的关键物质。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可作为血清学诊断的标记物、化学疗法和疫苗的靶分子。本突出介绍半胱氨酶蛋白酶的生物学特件和功能以及作为抗寄生虫药物的靶目标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4.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教学是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标本及活体寄生虫的应用,实验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物安全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对于教学中生物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处理好教学效果与生物安全之间的关系,建立并规范教学中生物安全的相关制度,贯彻生物安全行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是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红前期是疟原虫进入宿主的第一个时期,阻断红前期疟原虫的发育,就能够从源头上阻断疟疾的发生和传播,有效的红前期疟疾疫苗对于控制疟疾的发病及阻断疟疾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对红前期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合理的红前期亚单位疫苗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目前疟原虫红前期适应性免疫相关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改革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技术基础。改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胶原酶在体内、外的活性,探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赖株)假定的胶原酶(LA0872)在钩体病出血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重组赖株la0872,并行相关鉴定及蛋白酶学活性检测.比较不同毒力菌株赖株、赖株减毒株和双曲钩体三宝垄群montevalerio型Monte Valerio株钩体胶原酶的基因序列特异性及转录和酶活水平的差异.测定豚鼠和沙鼠赖株感染模型的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显示位点连接正确,插入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la0872序列完全一致,并证实其具有胶原酶活性;不同毒力菌株中的钩体胶原酶基因序列一致,转录和酶活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豚鼠和沙鼠感染赖株后,宿主体内血清胶原酶活性水平与未感染赖株动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表达和鉴定了有活性的钩体胶原酶,但其在钩体病出血中的作用尚待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HBV相关抗原在卡介苗(BCG)中的有效表达及其刺激产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将带有HBV截短C基因和preS1基因片段的穿梭载体转化BCG菌株,筛选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其抗原表达特性;分别以生理盐水、BCG、BCG-pDE22、BCG-pDE22-CS1皮下注射BALB/c小鼠,进行连续抗体测定和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组BCG可表达Mr为24000的新生蛋白,与CS1融合蛋白大小相符,Westernblot实验分析显示出良好的抗原结合特性;带有HBVCS1抗原基因的重组BCG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特异性杀伤能力更强。结论:BCG可以作为HBV相关抗原的活载体,为研制HBV新型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9.
血吸虫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宿主肝组织内虫卵的沉积诱发虫卵肉芽肿及其后的纤维化病变。在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已显示Th1细胞主要参与血吸虫虫体抗原的免疫调节反应,而虫卵衍生抗原主要介导Th2细胞免疫反应。研究证明Th1细胞、Th2细胞、巨噬细胞、Treg细胞和IL-17分泌型淋巴细胞对调节虫卵肉芽肿反应和肝脏的纤维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新方法。方法 :以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为上样抗原 ,胶体金标记羊抗人IgG为显色剂 ,建立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DIGFA) ;并以ELISA作平行对照。结果 :DIGFA和ELISA分别检测 8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 ,其阳性率分别为 95 .2 % (79/ 83)和 91 .6 % (76 / 83) ,两法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IGFA分别检测正常人血清3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 2 3例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 36例 ,前者均为阴性 ,后两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4 .3% (1 / 2 3)和 8.3% (3/ 36 ) ;DIGFA和ELISA两法的总符合率达 92 .3% (36 / 39)。结论 :DIGF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ELISA相近 ,但方法快速、试剂稳定 ,且不需特殊设备 ,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