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8例患者MRI表现为宫腔增大,肌层不均匀增厚,宫腔和肌层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影和等信号结节影,外肌层和盆腔内可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5例宫腔和肌层内见斑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出血灶.6例双侧附件出现实性或囊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宫腔、肌层及附件病灶呈环形和结节状强化.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2.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起病在24 h内852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比较有进展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的特征、危险因素、重要体征、头部CT、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以及预后情况.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根据起病到7 d内肌力下降情况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判断.结果 852例患者中有206例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24.18%),有进展的患者头颅CT早期异常(78.24%)及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较无进展的患者多;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率高;有进展的患者入院时血糖较无进展的高;医源性处理不当亦为进展性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头颅CT早期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入院时高血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医源性处理不当,均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减影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对增强前后T1加权图像行减影处理。在不同的解剖层面,随机选取120处异常强化柔脑膜在常规增强T1加权和减影图像中分另Ⅱ进行长度及相对信号强度测量,所获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比较异常强化柔脑膜在减影图像与常规增强T1WI中的显示。结果磁共振减影图像比常规增强T1Wi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更清晰、直观。减影图像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多呈连续状,而常规增强T1加权图像大多呈断片状,2种成像方法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的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减影图像中异常强化柔脑膜信号强度相对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增强T1W1,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是一种能明显提高结脑异常强化柔脑膜显示率的简便方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结脑提供一个全新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T”形引流管及其瘘管的介入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161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出现胆道并发症的患者分别行胆道扩张成形术,引流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161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6例(10%)。其中胆道狭窄合并胆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5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8例。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病人和4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患者,经球囊扩张成形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吻合口狭窄1例治疗后,黄疸明显减退。1例胆道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行再次肝移植。6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的病人,经反复多次的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的病人,对狭窄明显的总肝管置入支架治疗,由于大量胆泥造成支架内狭窄。另1例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后,狭窄仍反复存在,黄疸无缓解。【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T”形引流管及其瘘管的介入治疗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痛苦小成功率高,为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的影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核素骨扫描、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2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11例骨转移癌接受HIFU治疗前后的影像变化,随访观察1~4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HIFU能有效灭活骨肿瘤病灶,表现为骨肿瘤治疗前骨扫描的放射性浓聚灶治疗后呈放射性冷区,治疗前增强MRI的肿瘤于强化治疗后消失,肿瘤灭活的范围、局部残余复发病灶在影像中能准确地显示.本组25例根治性HIFU灭活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现平均生存17.5个月,生存24例(96%),无瘤生存20例(80%),出现肺转移4例,局部残余复发2例,神经损伤、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36%.结论核素骨扫描和增强磁共振成像能准确评估HIFU治疗骨肿瘤的疗效,HIFU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治疗骨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脂肪乳顺铂混合液,行胰腺局部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健康杂种犬,按随机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6只.4组顺铂用量均为4 mg/kg.A、B组以20%脂肪乳为溶剂,配制成顺铂-脂肪乳混合液,A组用量为2 ml/kg、B组用量为1 ml/kg;C、D组以生理盐水为溶剂,配制成顺铂-生理盐水溶液,C组用量为2 ml/kg、D组为1 ml/kg.置管至实验动物脾动脉开口部,根据各组的用药标准,分别将配制好的药物经动脉灌注到胰腺肿瘤区.分别于给药后即刻及3、5、10、20、30、40、50、60 min采集外周静脉血,60 min后取胰腺、胰周和肝、肾、脾等组织,测定血液和组织匀浆内顺铂的浓度,计算实验犬血液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初始药物浓度(C0)及生物半衰期(t1/2),并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组织染色采用HE染色.4组AUC、C0、t1/2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A、B组组织中顺铂浓度的比较用成组t检验,数据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结果 AUC、C0、t1/2在A组分别为(54.5±10.1)%、(2.6±0.5)mg/L、(16.7±3.6)min,B组分别为(18.3±6.0)%、(1.5±0.2)mg/L、(47.9±11.1)min,C组分别为(116.7±20.6)%、(6.5±0.4)mg/L、(10.5±2.8)min,D组分别为(126.6±30.7)%、(5.5±0.4)mg/L、(10.1±3.1)min,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C、C0、t1/2的F值分别为42.42、249.61、12.48,P值均<0.01).A、B组的AUC和C0明显低于C、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AUC,t值分别为6.64、8.49,比较C0的t值分别为16.34、22.30,P值均<0.01),t1/2明显长于C、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为3.36、3.71,P值均<0.01));B组的AUC、C0明显低于A组(t值分别为7.57、5.48,P值均<0.01),t1/2长于A组(t值为3.22,P<0.05).B组的胰左叶、胰腺角中顺铂含量较A组增高[B组分别为0.18、0.18 mg/L,A组分别为0.05、0.0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73,P值均<0.05);胰腺右叶和脾脏组织中的顺铂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分别为0.11、0.29 mg/L,A组分别为0.07、0.24 mg/L,P值均>0.05].病理检查所见:A、B组犬胰腺、胰周淋巴结、肝脏、脾脏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可见脂肪乳颗粒.其余组织及C、D组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脂肪乳作为溶剂可使顺铂在胰腺的浓度显著增高、进入血循环的药物总量减少.进入组织的药物量与脂肪乳内所含顺铂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进入组织内的药物越多.  相似文献   
27.
患者 男,48岁.主因发现盆腔、右侧臀部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右臀部可扪及囊性肿物,质软,无压痛.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网膜动脉栓塞化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行TACE.观察术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周边区26例,1例位于肝脏Ⅳ段下部.38支网膜动脉参与肿瘤供血.18例患者网膜动脉被成功栓塞.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成功止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l%(15/21)的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常见于多次行TACE并且包块位于肝右叶周边区的患者.网膜动脉行TACE是安全可行的,但肿瘤残留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行常规TSE序列T2WI及FLAIR序列检查,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独立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成像序列对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38例MRI检查30例出现脑膜异常,共发现102处脑膜受累及,FLAIR序列显示脑膜病变97处,显示率为95.1%,TSE序列T2WI显示脑膜病变82处,显示率为80.4%,两种成像方法显示脑膜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LAIR技术是一种能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病变显示率的简便方法,可以作为TBM常规序列而应用。  相似文献   
30.
椎间盘压力测定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盘压力测定在颈椎、腰椎间盘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及椎间盘压力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同组医生施行局麻下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手术治疗的颈椎、腰椎病例各10例,于术中射频消融前后分别测量椎间盘内压力。共测量18个颈椎间盘及17个腰椎间盘,其中5个腰椎间盘术前同时行椎间盘前部测压。另随机选择术中行椎间盘造影检查的椎间盘源性颈腰痛病例10例,10个椎间盘(颈椎、腰椎间盘各5个),于术中椎间盘造影检查前后分别测量椎间盘内压力。分析射频消融减压前后椎间盘内压力数据分布的正态性、减压情况、应用造影剂及穿刺部位等相关干预因素对压力的影响。结果全部测压病例术前与术后椎间盘压力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颈椎间盘压力术前为26.56mmHg±3.35mmHg(1mmHg=0.133kPa),术后为22.94mmHg±4.12mmHg;腰椎间盘压力术前为37.18mmHg±4.23mmHg,术后为31.47mmHg±5.95mmHg。射频消融术后椎间盘压力均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造影剂后,颈椎间盘压力增高21.44mmHg±7.82mmHg,腰椎间盘压力增高30.06mmHg±11.25mmHg,较应用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间盘前部压力比中部高2.00mmHg±3.12mmHg,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压力变化与射频消融术及造影剂的应用关系密切。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椎间盘压力监测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中具有可行性,并有助于量化减压程度,为保证术后疗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