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0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69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949篇
内科学   434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1004篇
综合类   1209篇
预防医学   376篇
眼科学   189篇
药学   329篇
  26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利尿延迟显像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盆腔利尿延迟显像患者的PET/CT资料,测量膀胱常规及利尿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记录延迟时间;分析常规显像膀胱SUVmax、呋塞米注射途径(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延迟时间、年龄、性别因素对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的影响。结果 根据呋塞米注射途径不同,分为静脉注射组(n=34)和肌内注射组(n=51),2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分别为3.10(2.60,3.45)和2.90(2.30,3.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4,P=0.372);延迟显像时间分别为18F-FDG注射后(215.00±30.03)min和(198.43±25.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0)。2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3),2组中不同性别患者间延迟显像膀胱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注射组和肌内注射组利尿延迟显像膀胱SUVmax与延迟时间和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注射18F-FDG后充分水化、应用呋塞米利尿,约180 min行盆腔延迟显像能显著降低膀胱放射性,患者年龄、性别、呋塞米注射途径对于膀胱放射性廓清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2.
继双能X线吸收仪之后,定量超声测骨仪器逐渐从群体筛查发展为筛查兼诊断手段,从补充、辅助工具进化成为潜在的主力。然而,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问题的本质,超声测骨仪器的产品名称、检测参数、派生参数、声学特性参数与骨矿密度相关性、产品性能表征与检验等方面,国内外均存在严重误读。本文就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作了系统厘清,以期推动该类产品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医院以微信官网为依托,构建移动端微小化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经验。建设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原则,各模块如预约挂号及科室专家查询、信息通告及院内导航服务、个性候诊提醒及检验报告查询、医患互动平台、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旨在让医院能够为公众及患者提供高效、丰富、精准、个性化、互动的移动端信息化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54.
蒯卫华  杨璐 《西部医学》2015,27(2):193-195
目的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引起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SL治疗组采用SL照射疗法并辅以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并辅以静卧加局部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VAS评分下降率、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可明显消除疼痛症状,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降低疼痛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的治疗。同时,SL照射治疗又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无侵袭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万古霉素首剂给予负荷剂量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CBM,纳入所有关于万古霉素首剂给予负荷剂量的研究。结局指标为感染治疗的有效率、目标浓度的达标率和肾毒性的发生率。结果:纳入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队列研究,共199名患者,其中1篇研究报道负荷剂量可以提高感染治疗的有效率[RR=1.27,95%CI(0.97,1.67),P>0.05],2篇研究报道负荷剂量可以提高目标浓度的达标率[RR=1.54,95%CI (0.72,3.30),P>0.05],1篇研究报道负荷剂量组与对照组的肾毒性发生率[RR=3.87,95%CI(0.46,32.57),P>0.05]。结论:万古霉素首剂给予负荷剂量可以提高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和目标浓度的达标率,但未显示出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系统评价奥美拉唑治疗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CNKI、Wanfang Data、VIP、CBM(建库至2015年4月12日),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按照Cochrane 5.1手册,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奥美拉唑治疗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分别与H2受体拮抗剂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奥美拉唑组止血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1或P<0.000 1);判定72 h为有效终点和96 h为有效终点(P<0.000 01)均有统计学差异。奥美拉唑组与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但鉴于纳入本次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仍需设计良好的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明确累及结直肠肠壁者53例,其中43.4%(23/53)仅累及浆膜/浆膜下,侵至黏膜层者占37.7%(20/53)。受累肠段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24/53,45.3%),原发肿瘤来源以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多见(33/53,62.3%),其次为消化系统(15/53,28.3%)。组织学类型以卵巢浆液性癌为主(22/53,41.5%)。96.2%(51/53)的转移肿瘤中心位于浆膜/浆膜下或肌层,26.4%(14/53)可见广泛脉管内癌栓。累及黏膜层时,35%(7/20)的转移肿瘤局灶缺乏间质结缔组织反应,20%(4/20)可见“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17例术前活检标本中,2例被误诊为腺瘤或慢性炎症。结论肿瘤自浆膜面侵向黏膜面的“自外而内”的生长方式,以及广泛的脉管内癌栓,均高度提示转移肿瘤。“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在肠镜活检标本中易被误诊,日常工作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8.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是一种可量化组织内水分子扩散非高斯运动的磁共振新技术,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延伸,对于描绘组织微观结构具有独特优势。DKI技术在神经系统已有较多研究,并已取得较好的成果。近年来,DKI逐渐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展现出一定的临床价值。现综述DK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全身各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服务的内容、形式、管理模式等情况,为提高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服务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对2011-2013年北京市共计42所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服务进行全面统计分析,了解其门诊预约挂号服务现状.结果 目前北京市预约挂号工作呈现覆盖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患者预约挂号使用率提高,就医习惯逐渐改变.结论 医院应多部门协作,提供完善的配套制度、足够的人力资源等作为保障,推动预约挂号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冠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Lenke 1型AIS患者,在正、侧位片上测量和记录顶锥(apical vertebra, AV)位置、主胸弯Cobb角(main thoracic, MT),以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C7转移比值(C7 translation ratio, C7TR)等矢状位参数,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51例,其中男18例,女33例,平均年龄(14.9±2.0)岁,顶锥位置在T7~T11, MT为(49.6°±16.7°),PI值为(44.7°±6.7°)。 PI与PT、SS和LL,LL与SS和TK等有相关性(P均<0.05)。不同腰椎修饰( lumbar modifiers, LM)组的TK、LL、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矢状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V位置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相关性不显著, MT与TK、LL、SS显著相关,与PI相关性不显著。结论:Lenke 1型AIS的多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显著相关,形成以PI为核心的矢状位平衡调节链,部分冠、矢状位参数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