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4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总结放射性脑坏死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治疗的放射性脑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癌放疗后13例,行切除坏死病灶或部分切除坏死病灶联合颞极切除及颞肌下减压;其他肿瘤6例,行部分切除坏死病灶及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后随访6~72个月,头痛症状消失13例,偏侧肢体麻木及偏瘫症状好转6例,癫疒间发作次数减少5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放射性脑坏死,手术可迅速缓解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利用直接射野优化技术和加速器独立准直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及测试运行,探索其用于鼻咽癌临床治疗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一种基于直接射野优化技术的商业化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独立准直器调强(JO-IMRT)和多叶准直器调强(MLC-IMRT)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参数,以及剂量监测器跳数和执行时间等差别.结果 两种计划均能满足鼻咽癌简单调强的临床剂量要求.JO-IMRT与MLC-IMRT的计划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941±0.015和0.981±0.013(P<0.001).肿瘤靶区的剂量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904~0.012和0.915~0.019(P>0.05),前者的计划质量略差于后者;简单调强条件限制下两种计划的子野数接近,但总剂量监测器跳数平均值分别为474.3和419.6(P<0.05),执行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8.0与7.5 min(P<0.01),JO-IMRT的执行效率稍差于MLC-IMRT.结论 JO-IMRT可以满足较简单的鼻咽癌调强治疗要求.尽管其计划质量与执行效率略差,JO-IMRT对没有配置多叶准直器的放疗单位作为MLC-IMRT的替代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放射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以单纯放射(IR)和放射前联合索拉非尼(IR+S)处理后,使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并计算放射增敏比;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后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照射后DNA损伤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索拉非尼增加肝癌细胞放射后克隆形成,放射增敏在SMMC-7721和BEL-7402细胞中比分别为0.78和0.88.放射2天后,IR+S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IR处理靠近.加入索拉非尼后出现:1)放射后24h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比增加(IR+S vs IR在sMMC-7721细胞中为18.3%±2.0%vs 6.1%±1.0%,在BEL-7402细胞中为17.0%±2.4%vs 8.2%±2.1%,P<0.05),但对放射后48h细胞凋亡比例无影响;2)延迟和延长放射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3)不影响放射后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但是减少放射后6h DNA受损阳性细胞残留(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IR+S V8 IR在SMMC-7721细胞中为23.8%±2.9%vs 59.9%±2.4%,在BEL-7402细胞中为25.0%±3.0%vs 46.4%土3.8%,P<0.001).结论:放射前联合索拉非尼降低了放射对肝癌细胞的作用.进一步体内实验需要考虑更合适的联合方式.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期)患者19例,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面罩上定出左、中、右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直径约为0.3 mm的铅珠作为显像标记,然后CT扫描.将CT图像通过网络传至Peacock逆向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实施治疗.治疗1~6周每周在CT模拟机进行重复扫描,扫描及固定和摆位方法都与进行计划CT时相同.将每周验证体位重复性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通过读图软件进行比较,并利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头、颈部摆位误差.结果 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2.44±2.24)、(2.05±1.42)、(1.83±1.53) mm,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1.05±0.87)、(1.23±1.05)、(1.17±1.55) mm;颈部和头部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5.28、-3.42,P=0.000、0.000、0.001).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系统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33、1.67、1.56倍,颈部随机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57、1.34、0.99倍.结论 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采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情况下,颈部的摆位误差大于头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itioning errors of head and neck du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 Nineteen patients with middle-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2-4N1-3M0), treated by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underwent repeated CT during their 6-week treatment course.All the patients were immobilized by head-neck-shoulder thermoplastic mask.We evaluated their anatomic landmark coordinated in a total of 66 repeated CT data sets and respective x, y, z shifts relative to their position in the planning CT.ResultsThe positioning error of the neck was 2.44 mm±2.24 mm,2.05 mm±1.42 mm,1.83 mm±1.53 mm in x, y, z respectively.And that of the head was 1.05 mm±0.87 mm,1.23 mm±1.05 mm,1.17 mm±1.55 mm respectively.The positioning error between neck and head have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t=-6.58,-5.28,-3.42,P=0.000,0.000,0.001).The system error of the neck was 2.33,1.67 and 1.5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ead, respectively in left-right, vertical and head-foot directions;and the random error of neck was 2.57,1.34 and 0.99 higher than that of head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the immobilization by head-neck-shoulder thermoplastic mask, the positioning error of neck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d.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吉西他滨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吉西他滨与常规放疗同步治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350mg/m^2。第1、8、15、22、29、36天。放射源为6MV或15MVX线,照射靶区包括转移淋巴结及原发灶和预防性淋巴引流区。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11.1%),有效28例(62.2%);治疗组完全缓解13例(28.9%),有效38例(84.4%);治疗组的肿瘤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8.9%(13/45)、35.6%(16/4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1.1%(5/45)、17.8%(8/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急性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价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吉西他滨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吉西他滨与常规放疗同步治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350mg/m2,第1、8、15、22、29、36天.放射源为6 MV或15 MV X线,照射靶区包括转移淋巴结及原发灶和预防性淋巴引流区.结果 两组的近期疗效: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11.1%),有效28例(62.2%);治疗组完全缓解13例(28.9%),有效38例(84.4%);治疗组的肿瘤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8.9%(13/45)、35.6%(16/4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1.1%(5,45)、17.8%(8/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急性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8.
紫杉醇与调强放疗同期治疗鼻咽癌的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CY  Lu TX  Zhao C  Lu LX  Han F  Sun Y 《癌症》2007,26(4):398-402
背景与目的:各放化疗序贯方式中以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局控率以及无远处转移发生率的增益作用最为肯定.临床试验证实,紫杉醇是目前治疗鼻咽癌最为有效的单药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每周1次紫杉醇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同期使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紫杉醇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t dose,MTD).方法:局部晚期(Ⅲ/Ⅳa期,'92福州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入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按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第3版(CTCAE v3.0)分级,出现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ring toxicity,DLT)为观察终点.紫杉醇起始剂量为30 mg·(m2·w)-1,逐级递增10 mg·(m2·w)-1.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均采用全程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和锁骨上区靶体积采用常规颈前分割野技术照射.IMRT处方剂量鼻咽肿瘤68 Gy分30次照射,颈部转移淋巴结60~66 Gy分30次照射.结果:从2005年4月至2005年9月共入组15例患者,完成了30~60 mg·(m2·w)-14个剂量水平的试验.30 mg·(m2·w)-1和40 mg·(m2·w)-1水平的6例患者均未出现DLT;50 mg·(m2·w)-1水平的3例患者仅1例出现3级口腔粘膜炎并持续4周,按原定试验方案,再以此剂量治疗3例患者,均未发生DLT,试验继续进入下一剂量级别;60 mg·(m2·w)-1水平的3例均出现3级口腔粘膜炎并持续3周以上,剂量递增试验终止.由此初步确定本研究治疗方案中紫杉醇的MTD为50 mg·(m2·w)-1,DLT为口腔粘膜反应,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除口腔粘膜反应外的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较轻.全组患者治疗结束时鼻咽肿物及颈部转移淋巴结临床缓解率均达100%.结论:口腔粘膜反应是每周使用紫杉醇与IMRT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主要DLT,紫杉醇的MTD为50 mg·(m2·w)-1.  相似文献   
39.
MRI、CT和PET-CT检查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LL  Ma J  Chen Y  Zong JF  Sun Y  Wang Y  Wu HB  Cui NJ 《癌症》2007,26(7):737-741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RI、CT以及18F-FDG 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87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MRI、增强CT及PET.CT检查资料.在MRI、CT及PET-CT上分别评价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4侧(87例患者)咽旁间隙中,MRI、CT和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44.8%、33.9%和24.1%.MRI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优于CT(P=0.037).MRI及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PET-CT,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咽后淋巴结的最小径与PET-CT的标准摄取值呈正相关(r=0.832,P<0.001).结论: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CT及PET-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三者的结合应用将有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0.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ang Y  Gao JM  Hu WH  Gao YH  Xie FY 《癌症》2007,26(8):885-889
背景与目的:诱导加同期放化疗有提高鼻咽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趋势,本研究对比鼻咽癌接受单纯放疗或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的生存率差异,探讨增加诱导及同期化疗对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诱导加同期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3~5疗程联合放疗75例鼻咽癌与同时期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住院患者460例的生存期进行比较.生存相关分析用Cox回归分析,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加化疗组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Ⅲ期患者组单纯放射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85.1个月和82.9个月,而化疗加放疗组为94.5个月和89.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a期患者组单纯放射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44.4个月和40.3个月,化疗加放疗组为82.4个月和69.6个月,两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化疗与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可提高Ⅲ、Ⅳa期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