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21.
背景文献报告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最常见证型,中医认为肝阳上亢证是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而致肝阳偏亢,因而传统治疗着眼于平肝潜阳法.目的观察天麻、钩藤、石决明、牡蛎、牛膝混合剂(平肝潜阳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HR随机分为3组,未治疗SHR组(n=10,等量生理盐水)、依那普利组[n=10,1.75 mg/(100 g·d)]和平肝潜阳法组[n=10,0.1 g/(100 g·d)].SD大鼠(n=10)作为正常对照.观察各组大鼠收缩压、主动脉中膜厚度(MT)、腔内径(LD)、MT/LD以及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超微结构变化,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管壁脂联素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大鼠相比,未治疗SHR组收缩压明显上升,主动脉MT、MT/LD均显著增大,主动脉壁VSMC表型变化明显,动脉壁脂联素表达显著减弱.与未治疗SHR相比,平肝潜阳法和依那普利使收缩压明显下降,主动脉MT、中膜厚度与腔内径比值(MT/LD)均显著下降,可以逆转主动脉壁VSMC表型变化,动脉壁脂联素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强. 结论 平肝潜阳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SHR血压,而且能够对动脉血管重构具有明显地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管脂联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2.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上皮‐间叶转换(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肺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肺腺癌组织中CK、Vimentin、α‐SM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60.0%、59.0%,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各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25.0%、27.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K、Vimentin、α‐SMA与分化程度相关,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不相关。【结论】CK与a‐SMA、Vimentin呈现负相关,分化程度降低,CK含量降低,α‐SMA、Vimentin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提示肺癌恶变程度与EMT有关。  相似文献   
22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DN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洛沙坦干预组及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各干预组DN鼠尿蛋白排泄均减少。(2)联合干预组对足细胞超微结构及nephrin、podocin下调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干预组。结论:罗格列酮与洛沙坦联合用药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其机制部分与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及上调nephrin、podoc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4.
复方黄连处理后HNE1鼻咽癌细胞移植瘤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复方黄连能够抑制鼻咽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但其作用的机制并不很清楚.目的探讨复方黄连抑制鼻咽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方法实验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选用10只Balb/C裸鼠,鼠龄3~4周.饲养1周后,在每只裸鼠的前腋下接种0.5 mL(0.5×107个)HNE1细胞.移植瘤形成后,根据移植瘤的大小,按数字法将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灌喂复方黄连,对照组裸鼠仅灌喂无菌水.从瘤组织提取RNA,经返转录荧光标记作为探针与cDNA芯片杂交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分析基因表达并通过返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一步证实基因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复方黄连处理后HNE1鼻咽癌细胞移植瘤的基因表达.结果复方黄连处理30 d后,移植瘤明显减小,同时有335条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即242条基因表达下调和93条基因表达上调.通过RT-PCR分析,6条基因证实为真正差异表达.其中,MAD3,H731和EGR-α基因mRNA表达增高,而TRAF5,P68激酶和CHK1基因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复方黄连能够抑制HNE1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对HNE1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25.
肝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及明显的淋巴浸润。肝LELC主要包括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LEL-HCC)和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癌(lymphoepithelioma-like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LEL-CC)。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被认为是LELC癌变的重要因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3例EBV相关LEL-CC患者,CT均提示肝脏肿块,经手术切除后,3例患者EBV编码的RNA(EBV-encoded RNA,EBER)和CK19表达均为阳性,病理学证实为EBV相关的LEL-CC。2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1例患者术后接受相关免疫治疗及化学治疗。结合现有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可将肝LELC纳入肝肿瘤的分类,这将为肝LELC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6.
ABCA3基因突变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为肺表面活性物质代谢缺陷疾病的一种。后者是引起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重要原因之一。ILD是一类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上都有相同特征,但病因各异的疾病。2020年湖南省某医院儿科收治确诊的2例因ABCA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儿童ILD的病例,其临床特点为咳嗽、呼吸快、活动不耐受、低氧血症、生长及发育迟缓等,肺部影像学提示间质性病变,病理活检提示脱屑性ILD,电镜下可见异常嗜锇性板层小体,基因诊断提示为ABCA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因此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高度符合ILD时,需要考虑ABCA3基因相关性肺疾病,可以通过完善基因检测明确病因,与此同时肺活检的病理结果(电镜和光镜)也是临床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式。该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在加用羟氯喹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时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复查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均好转。说明羟氯喹对ABCA3复合杂合突变疾病有一定疗效,为临床医生在该病的治疗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227.
p27 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模型中p27在肾小管中的表达,了解p27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UO组及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es,SOR)术后第7 d,14 d,21 d肾小管中p27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UUO组术后第7 d与SOR组比较,p27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4 d UUO组p27的表达下降,与SO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21 d UUO组p27的表达明显下降,与SO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27在早期UUO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随着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增加,p27的表达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28.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砷尾矿地区居民砷中毒皮肤损害的现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 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3个村庄所有18岁以上的村民(孕妇除外),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信息, 由皮肤科医师检查调查对象有无砷中毒皮肤损害, 收集血液、尿液和头发样本测定砷含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砷中毒皮肤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92名砷尾矿地区村民, 756名(69.2%, 95%CI:66.5% ~ 72.0%)村民有砷中毒皮肤损害, 表现为角化过度、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发砷含量为0.31(0.14, 0.74)μg/g, 血砷含量为0.84(0.67, 1.10)μg/L, 尿砷含量为60.31(41.71, 91.52)μg/L。多因素分析表明, 砷中毒皮肤损害的发生与年龄、居住地和职业暴露史存在显著相关性, 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迁移史、发砷、血砷和尿砷浓度无相关性。以18 ~ 39岁组为对照, 40 ~ 59岁和≥ 60岁组的调整OR值分别为11.34(95%CI:5.98 ~ 21.50, P < 0.001...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发生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6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70(48, 92)岁, 其中<70岁125例, ≥70岁136例。基线PSA水平≥50 ng/ml 187例, <50 ng/ml 74例。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8分232例, <8分29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 153例(58.62%)有精囊腺侵犯, 90例(34.48%)肿瘤累及膀胱或直肠壁, 140例(53.64%)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177例(67.82%)有骨盆骨转移, 149例(57.09%)有脊柱骨转移, 18例(6.90%)高度怀疑肺转移。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 部分患者对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加穿2~4针。根据2016年WHO肿瘤分类, 判断患者病理标本是否存在IDC-P。IDC-P诊断标准为恶性上皮细胞填充大的前列腺腺泡和腺管, 并保留基底细胞, 形成实体型、致密筛孔型、疏松筛孔型或粉刺坏死型病理改变。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伴IDC...  相似文献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