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2015-2019年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混合感染情况,为腺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上海地区3家医院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对纳入病例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和采样,进行呼吸道病原体的多重PCR检测。结果 共纳入1 54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腺病毒阳性率2.92%(45/1 543),流感样病例(ILI)和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4%(29/1 058)和3.30%(16/485)。ILI在2019年1-5月的阳性率5.43%(7/129)高于2015-2018年同期的0.52%~4.48%(Fisher精确检验值=8.92,P=0.036)。45例腺病毒阳性病例的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一、二季度,合计占62.22%(28/45),各季度发病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06),以第二季度的阳性率最高(6.03%),高于其他季度的1.89%~2.93%。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χ2=10.16,P=0.001),13~19岁组的阳性率(9.43%)高于其他年龄组(1.48%~4.81%);学生组阳性率(12.07%)高于其他职业(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01)。45例腺病毒阳性病例中混合感染占31.11%(14/45)。ILI和SARI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4.48%(10/29)和25.00%(4/16),14例混合感染病例中,腺病毒的主要混合感染病原是甲型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结论 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阳性病例,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人群中的腺病毒监测,重点是关注第二季度的学生等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2.
低浓度酸气(雾)对鼻粘膜和肺功能的慢性职业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低浓度下单一和混合性酸气(雾)对鼻粘膜和肺功能慢性损害的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以车间作业工人呼吸带酸气(雾)平均浓度低于国家最高容许浓度(MAC)的上海市18家工厂766名接触氢氟酸(HF)、铬酸(CrO3)、三酸(H2SO4,HNO3,HCl)及HF混合三酸和CrO3混合三酸作业工人为接触组,174名不接触酸气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统一行系统体检和肺功能测定。结果接触组3016%(231/766)作业工人有不同程度鼻粘膜糜烂(225例)、溃疡(3例)和中隔穿孔(3例),2951%(185/627)出现小气道阻塞(167例)及不同程度肺功能减退(18例)。5组酸气接触组鼻粘膜、肺功能损害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铬酸与三酸的低浓度酸气(雾)混合接触,对鼻粘膜损害有明显协同作用(P<0001),损害发生与工龄呈正相关关系(rs=0892)。结论长期接触现行卫生标准下的5种酸气(雾)有明显鼻粘膜和肺小气道功能损害作用,对安全限值尚须进一步研究,鼻粘膜和肺小气道功能损害是检测低浓度酸气(雾)职业危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3.
妇产科医务人员与职业卫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已受到重视。肿瘤病房护理人员受抗癌药物的危害和麻醉科人员受麻醉剂影响的报道较多〔1,2〕。近来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问题已有综合报道〔3〕。现就妇产科医务人员与职业卫生有关的问题简述如下。1妇产科职业卫生问题妇产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外...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上海市综合性医院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为防控隐孢子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3所综合性医院肠道门诊,2013—2015年期间采集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采用病原学的改良抗酸染色法和检测粪抗原的免疫层析试剂条法进行检测,以了解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并对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2 817份,检出隐孢子虫病原学阳性37份,总阳性率为1.31%。3所医院腹泻患者病原学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孢子虫阳性者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职业以外来务工人员阳性率较高。6—9月为发病高峰,夏季明显高于冬季(P0.05)。各类性状粪便隐孢子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不洁食物史者分别为67.57%、21.62%、18.92%、16.22%、51.35%。试剂条法检测隐孢子虫粪抗原阳性率为2.59%。结论春末和夏秋季是隐孢子虫感染高发季节,应加强监测。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方法能提高隐孢子虫检出率。  相似文献   
95.
本文阐述疾病报告的重要性,分析传统疾病报告信息系统的局限性。引入基于规则库的自动化、智能化疾病报告理念,优化疾病报告流程,实现诊疗系统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结合当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趋势,详细论述智能插件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运作模式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96.
空调冷却水军团菌微生态环境与繁殖传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含氯消毒剂不能持久控制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繁殖、传播的原因,为寻找持久、稳固控制军团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定期跟踪调查7个大型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消长情况及其有机物、细菌、藻类构成;模拟空调冷却塔环境条件,构建藻类减少和藻类增加2种不同的军团菌生态模型,观察军团菌在不同微生态环境中的繁殖速率,同时检测空气中的军团菌.结果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数与水中总有机碳、硝酸盐氮及藻体数(主要是绿藻门中的盘星藻、四棘藻和蓝藻门中的地中尖头藻这类体积较大的藻类)成正比,含氯消毒剂不能持久杀灭军团菌.军团菌在模拟的最佳空调冷却塔水环境(藻类增加模型)中,繁殖速率可达1 h增加1倍,并随藻体数增加维持指数生长状态;在模拟藻类减少空调冷却塔水环境中,加入军团菌液1 h后,军团菌数也可增加1倍,但以后繁殖速率越来越低,3 d后军团菌数为藻类增加生态模型的1/160.当水中军团菌数达4.2×104/ml时,在空气中可检测到军团菌.结论军团菌在20℃以下的空调冷却水中不是处于休眠状态,而是处于失活状态.军团菌的繁殖速率和持续时间主要与空调冷却水中的藻体种类及数量密切相关,其次与总有机碳、硝酸盐氮有关.改变军团菌的微生态环境,去除冷却水中的藻类,阻断军团菌在空调冷却塔之间的相互传播,是预防和控制军团菌病爆发流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例,介绍基于社区自然人群的急性传染病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在传染病监测中的探索与应用,为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按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上海市16个行政区所有街镇进行抽样,建立基于社区自然人群的急性传染病监测队列,对所有监测对象开展基线调查,并发放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收集2022年12月21日—2023年9月30日前瞻性随访监测对象每周新冠病毒抗原、核酸检测情况,描述监测对象的基线特征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急性传染病监测队列共纳入12 881名监测对象,男性6 098人(47.3%),女性6 783人(52.7%),基线调查显示35.2%(4 540/12 881)的监测对象既往有新冠病毒感染史。2022年12月21日—2023年9月30日随访期间,该队列人群发病密度为0.61/人·年,女性(0.63/人·年)发病密度高于男性(0.59/人·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0.64/人·年)和有基础性疾病者(0.67/人·年)发病密度较高。医务人员的发病密度(0.84/人·年)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截至2023年9月3...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鲨烯复合剂的延缓衰老作用。方法:采用自制的鲨烯复合剂,进行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果蝇生存试验和SD大鼠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鲨烯复合剂能明显增加SD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高剂量组SOD活力为(181.6±19.9)mg/L,与老年对照组的(117.6±18.8)mg/L相比,差异显著;能显著降低血中丙二醛(MDA)含量,高剂量组MDA为(1.39±0.28)mmol/L,与老年对照组(2.63±0.48)mmol/L相比,差异显著;能延长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可延长至53-65d,平均寿命延长至(53±12)-(63±12)d,平均最高寿命延长至(72±3)-(81±2)d。结论:鲨烯复合剂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