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犬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 获取犬急性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及正常犬肺洗出液。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2 8只 )、B(2 9只 )、C(37只 )组 ,每组各取 7只不作处理作为正常对照 ,其余大鼠肺部作如下处理 :A组注入等渗盐水 ,B组注入正常犬肺洗出液 ,C组注入致伤犬肺洗出液。处死各组中正常对照大鼠 ,并于灌注后 4、12、2 4h处死灌注大鼠 ,观察各组大鼠处死前的存活情况、处死后双肺大体变化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匀浆中 6 酮 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 (PGF1α/TXB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结果 A、B组大鼠处死前均存活 ,C组大鼠非处死死亡 9只。犬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可引起大鼠肺产生类似于烟雾吸入性损伤样的病理变化。A、B组大鼠灌注后肺组织PGF1α/TXB2 均有升高倾向 ;C组大鼠灌注后PGF1α/TXB2 逐渐降低 (P <0.0 1),A、B组灌注后肺组织TNF α、MPO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P >0.0 5 ),C组灌注后 4h肺组织TNF α、MPO含量显著增加 ,分别为 (1.0 2± 0 .0 4 )ng/ml、(1.0 1± 0.0 9)U/g肺组织湿重 ,随后下降 (P <0.0 5~ 0.0 1)。肺灌注后4hC组大鼠肺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于A、B组 (P <0.0 1)。结论 犬  相似文献   
3.
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对烧创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观察口服谷氨酰胺(Gln)颗粒对烧(创)伤及大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受试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Gln组口服或管饲Gln 0.5 g·kg-1·d-1,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甘氨酸,疗程均为7 d.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蛋白代谢、免疫功能、肝和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伤后两组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含量、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甘露醇(L/M)]及尿氮排量均明显增高;但Gln组用药7 d后血浆Gln浓度与用药前比较增加38.04%(P<0.01).Gln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升幅分别为21.19%、51.11%、57.54%.血浆DAO活性、L/M比值、内毒素含量及尿氮排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降幅分别为47.26%、52.18%、22.22%、27.78%(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在用约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用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和便秘等,2~3 d后自行缓解,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Gln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减轻伤后肠黏膜受损程度,并能促进机体蛋白合成,降低蛋白分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贵州小香猪8只,每只背部脊柱两侧均有放创性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Ф3.67cm)各3个,共48个创面.将经处理的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ambrane, HAM)分别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和表皮细胞,移植到其左侧24个创面作为实验组(A组);以单纯无种植细胞的HAM敷盖其右侧前16个创面(B组);以单纯油纱布敷盖其右侧后8个创面(C组).B、C作为对照组.观察移植后1~3周内各组创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及上皮化等情况,并进行创面组织HE染色及vW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用图像分析法测算各组各时间点创面平均面积(cm2),并计算其愈合百分率. 结果 C组于伤后 22~23天愈合,B组于伤后19~21天愈合;A组于伤后15~17天愈合,较B、C组分别提前6~7天和5~6天,愈合质量好.移植15~17天,A组与B、C组创面平均残留面积及愈合面积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创面的新生上皮已完全覆盖整个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肉芽组织中vWF、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丰富,可见胶原沉积;B、C组创面仍见许多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中vWF、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少,胶原沉积不明显. 结论 HAM负载自体MSCs和表皮细胞植入对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有较好的促愈合作用,愈合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烧伤“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烧伤面积〉50%TBsA的3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分为烧伤组和UTI治疗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且UTI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于两组患者伤后2、4、7d采血,检测其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 elastase)、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以公认的各指标正常值作参考,并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伤后2、4、7d,两组患者血浆PMN elastase及cTnI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UTI治疗组与烧伤组比较,两指标偏低。(2)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4、7d烧伤组患者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高峰;UTI治疗组伤后2、4d CK—M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或0.01),但与烧伤组比较升幅较小,第7天降至正常值水平(P〉0.05)。(3)34例烧伤患者PMN elastase、cTnI含量及CK—MB活性三者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04,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2,PMN elastase含量与CK-MB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9(均为P〈0.01)。结论UTI能够显著减轻严重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有效抑制PMN elastase的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烫伤大鼠伤后早期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意义。 方法 制作 4 0 %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及伤后不同时相组。取心脏解剖左、右心室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HIF 1αmRNA的表达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正常大鼠左、右心室肌HIF 1αmRNA、蛋白表达结果有所不同。大鼠烫伤后 ,心肌组织内HIF 1αmRNA水平、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 (P <0.0 1)。结论 正常状态下 ,大鼠左心室肌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较右心室肌强。严重烫伤可以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IF 1α表达增加 ,介导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100例严重烧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两阶段烧伤死亡病人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总结近20年死亡烧伤病人100例,按前后各10年各50例病人分组(A和B两组),对其病死率,烧伤面积,深度,致伤原因,院前治疗情况,入院时间,存活时间,吸入伤,气管切开,呼吸机与纤支镜的应用,手术例次,血液透析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烧伤严重程度无差别。致伤原因(多为火焰,爆炸和热液)和死亡原因(严重全身感染,多脏器衰竭和吸入性损伤)也类似,而近10年烧伤病死率明显降低,而入院时间明显滞后,但病人入院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分析发现近10年气管切开和呼吸机应用更加积极和应用广泛,纤支镜辅助检查和治疗增多,手术积极并例次增多,血液透析病例增多。结论 近lO年积极的气管切开,呼吸机和血液透析的应用和积极的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改进对延长严重烧伤病人的存活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载银磷酸锆纱布对烧伤创面常见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载银磷酸锆纱布对烧伤大鼠创面感染常见细菌的抗菌效力。方法制作Wistar大鼠烫伤(以下称烧伤)感染模型,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载银磷酸锆及磺胺嘧啶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大鼠创面用磺胺嘧啶银纱布、普通尢菌纱布、载银磷酸锆纱布(小水洗及水洗20次)后痂下组织的细菌计数和对创面愈合的作用。结果载银磷酸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竹菌的MIC各为8、8、16mg/L,MBC各为16、8、32mg/L,为磺胺嘧啶银的2~8倍?大鼠创面用未水洗的载银磷酸锆纱布覆盖后,痂下细菌计数比用磺胺嘧啶银纱布低91%,比普通无菌纱布低99%未水洗的载银磷酸锆纱布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纱布,且其痂下组织细菌计数与水洗20次的效银磷酸锆纱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载银磷酸锆埘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敷料可作为治疗措施中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剂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生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GM~(low)DC)对异体抗原的摄取能力,以及负载异体抗原后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处于增殖期的C_(57)BL/6小鼠单个核细胞(MNC)作氚标记亮氨酸(~3H-Leu)掺入处理,制备~3H-Leu标记的抗原上清液。将此抗原上清液分别与昆明小鼠GM~(low)DC和成熟树突状细胞(DC)孵育30、60、90 min,检测细胞每分钟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cpm)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负载异体抗原前后GM~(low)DC表面I~A/I~E、CD80分子的表达情况。分离C_(57)BL/6小鼠的T淋巴细胞,根据加入的刺激因素分组并进行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对照组(不加刺激因素)、GM~(low)DC组、GM~(low)DC+异体抗原组、GM~(low)DC+异体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CTLA-4Ig)组。检测各组细胞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加入异体抗原上清液后30、60、90 min,GM~(low)DC的cpm值均明显高于同时相点的成熟DC(P<0.05或0.01)。负载异体抗原前,GM~(low)DC细胞表面I~A/I~E的表达率为(32±8)%,CD80的表达率为(25±10)%;负载后两者分别为(54±10)%、(71±18)%,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MLR:GM~(low)DC+异体抗原组细胞cp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2.0;GM~(low)DC组以及GM~(low)DC+异体抗原+CTLA-4Ig组细胞cpm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均<2.0。结论GM~(low)DC具有较强的抗原摄取能力,负载抗原后,细胞在表型及功能上渐趋成熟。应用CTLA-4Ig可阻断其免疫应答效应,建立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部分创面外用抗菌药物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皮生长因子 (EGF)、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按所加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丁胺卡那霉素(0.021、0.210、2.100 mg/L)组、庆大霉素(5、 50、500 mg/L)组、氯霉素(0.01、0.10、1.00 mg/L)组、磺胺米隆(5、10 g/L)组、FGF2(2 400 U/ml)组、 EGF(2 000 U/ml)组及rhGH(0.016、0.160、1.600 g/L)组。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1)MTT法检测:与对照组A值0.455 3±0.021 7比较,各种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成纤维细胞A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其中磺胺米隆(5、10 g/L)组降低最明显,分别为0.101 3±0.001 1、0.095 0±0.004 1(P<0.01)。FGF2组及0.016 g/L rhGH 组细胞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A值与对照组接近 (P>0.05)。(2)细胞周期检测: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PI)为(9.63±0.45)%,与之比较,0.210 mg/L丁胺卡那霉素组细胞PI值无明显变化(P>0.05),FGF2组、EGF组及0.016 g/L rhGH组PI值均明显升高,分别为(46.76±2.33)%、(42.30±1.41)%、(13.29±0.47)%(P<0.05或0.01)。 (3)形态学观察:对照组、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多,呈长条形或梭形, 轮廓不清,透明度高;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细胞数目较少,形态不规则,轮廓清晰,透明度低,细胞内多有颗粒样物质及空泡;FGF2组、0.016 g/L rhGH组细胞分布均匀、密集,呈长条形或梭形,核分裂相多见,轮廓不清,透明度高。结论不同创面外用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各异,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创面外用药物,以促进愈合并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