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紫素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增加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危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行联合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其中215例患者为术后三野放疗,61例为保乳术后切线放疗,依照辅助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个组,即PA组(紫素与阿霉素),CAF组(环磷酰胺,阿霉素,氟脲嘧啶),CMF组(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脲嘧啶),比较各组间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PA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高于其它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紫素为主的化疗增加了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2.
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T1~T2、0~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4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及Cox回归分析肿瘤复发和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20%阳性腋窝淋巴结率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HR=12.816,P<0.001);>20%阳性淋巴结率和浸润性导管癌是影响肿瘤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HR=11.088,P<0.001;HR=0.390,P=0.018);1~3枚阳性淋巴结和>20%阳性淋巴结数是显著影响10年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HR=2.110,P=0.001;HR=10.244,P<0.001),二者也是影响10 年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HR=1.634,P=0.004;HR=7.339,P<0.001).结论: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10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重要的预后因素.原发肿瘤组织病理是显著影响10年肿瘤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70例,其中腋窝淋巴结阴性者15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2、3个的分别为60、30、24例(114例).定义预后指数≥4分者为高危患者,<4分者为低危患者.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 腋窝淋巴结阴性与1~3阳性者10年生存率、10年无瘤生存率、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0%与63.2%(χ~2=4.40,P=0.036),71.2%与59.6%(χ~2=3.90,P=0.048)、(97.03±2.53)个月与(87.01±3.80)个月(t=2.28,P=0.023)、7.7%与16.7%(χ~2=5.22,P=0.022)、12.8%与21.1%(χ~2=3.27,P=0.070).高危组中未放疗者和放疗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72%(χ~2=4.07,P:0.04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4%和5%(χ~2=11.16,P=0.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6%和16%(χ~2=2.18,P=0.140).低危组未放疗和放疗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81%(χ~2=1.57,P=0.21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和11%(χ~2=0.01,P=0.9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和13%(χ~2=0.00,P=1.000).结论 T_1~T_2期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可考虑放疗,预后指数的应用似乎可选择那些复发概率较大患者,从而尽量减少一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ATS在乳腺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RNA水平,探讨FATS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检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56例乳腺癌患者FATS基因表达水平,并且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FATS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腺体组织(P=0.003).FATS基因低表达与高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FATS基因低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3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ATS基因的表达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OR=0.549;95%:0.308~0.977;P=0.041).结论:FATS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FATS表达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保乳术已成为导管原位癌(DCIS)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术后放疗可降低其复发风险。然而,对于DCIS放疗的照射范围、可不行术后放疗低危人群的选择、部分乳腺加速放疗(APBI)在DCIS中的作用等还存在争议。然而,多数研究均显示DCIS保乳术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主要证实低危组的DCIS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省去术后放疗。对单纯保乳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除有禁忌症的患者外,放疗成为保乳术后所有患者的常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术后放疗意见不一.笔者对11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ER、PR表达对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重点研究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5 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054 例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的ER、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确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之间存在的差异。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方法,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 检验。经COX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R+/PR- 表型肿瘤易出现于年长、绝经后的女性,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分化程度较高。生存分析显示:ER+/PR+ 组预后优于ER-/PR- 组(OS:P=0.000,DFS :P=0.000),ER或PR单阳组预后介于ER+/PR+ 组和ER-/PR- 组之间。相对于ER-/PR- 表型肿瘤,ER+/PR- 的生存优势强于ER-/PR+ ,ER+/PR- 的无瘤生存优于ER-/PR+(P=0.035),而两者之间总体生存无明显差异(P=0.890)。 不同的ER、PR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23)。 结论:ER+/PR- 和ER-/PR+ 是两种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完全不同的乳腺癌,ER-/PR+ 肿瘤表现的侵袭性行为更强,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ER-/PR+ 表型乳腺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及放疗靶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6 月~1998年12月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患者103 例,其中44例未接受放疗,59例接受内乳区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所有患者术前腋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定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 法,并用Log-rank 检验。结果: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8% 、72.9%(χ2=2.805,P=0.094),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7.3% 、10.2%(χ2=5.112,P=0.03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2% 、22.0%(χ2=5.263,P=0.031),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 、64.4%(χ2=4.063,P=0.044)。 两组患者胸壁复发率为7.8%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内乳区放疗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论: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患者术后放疗降低了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少见,建议不给予内乳区放疗。建议T2 期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仿根治术后约有10%~30%的患者会发生局部(胸壁)或区域性淋巴结(腋下、锁骨上或内乳)复发[1,2].复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放疗是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而胸壁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乳腺癌的胸壁复发是一种有效方法[3].笔者医院多年临床工作中一直将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放疗联合热疗作为标准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合并全身化疗增敏.现将1996--2002年收治的146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放化疗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但其时机顺序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放射抗拒与化疗耐药及两者如何相互影响的问题,是临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