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22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itric oxide (NO) on LoVo cells after hyperthermia combined with MMC and their mechanisms. Methods The levels of NO were determined in cell culture medium of LoVo cells by Cu-Cd reduction method.Results The levels of NO in control (45.9±16.12) μmol/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hemohyperthermy(92.3±24.30) μmol/L and hyperthermia (67.67±15.48)μmol/L group (P<0.01,P<0.05 respectively). Levels of NO in chemohyperthermy and hyperthermia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hemotherapy(47.03±16.32)μmol/L(P<0.01,P<0.05 respcevtively). The levels of NO in chemo-hypertherm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yperthermia group(P<0.05), and those in chemotherapy group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but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Chemohyperthermy and hyperthermia could remarkably enhance the levels of NO produced by LoVo cells. NO levels could also be enhanced by chemotherapy.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 tumor cells might be activated by hyperthermia, chemohyperthermy and chemotherapy, and increased NO level which induced cytotoxic reaction. This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treatment with chemohyperthermy.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分割问题中感染区域具有高变异性以及病灶与背景对比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反向注意力的COVID-19感染分割网络。首先,利用残差网络作为主干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全局上下文聚合策略对不同层次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粗略的分割结果;其次,在网络瓶颈处添加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利用空洞卷积与多核池化增强网络分割不同尺度病变的能力;最后,设计一种级联结构的反向注意力模块,利用互补区域的细节特征增强背景与目标的对比度。本文方法在COVID-19 CT分割测试集上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达到0.714、0.700和0.958,误检和漏检区域明显减少,细小病灶的分割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参加过腹腔镜技能培训的普外科青年医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学习曲线,探讨腹腔镜虚拟现实模拟培训的意义。方法 将青年外科医师50人分为两组,干预组参加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对照组参加传统腹腔镜临床培训。培训完成后,在高年资拥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医师的监督下完成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CUSUM分析法,根据完成率、手术评分和手术时间绘制学员的手术学习曲线。x为手术例数,k为斜率。计算k=0时的x值,比较两组学员的手术学习曲线和术中评分。采用SPSS 23.0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x=19.24±0.39、x=21.72±0.73时跨过手术学习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显露胆囊部分得分分别为(10.82±2.73)、(9.71±2.69)(t=4.61,P<0.01);解剖胆囊三角得分分别为(12.59±3.12)、(8.87±2.99)(t=6.21,P<0.01);剥离胆囊得分分别为(10.69±3.38)、(8.80±3.55)(t=3.10,P<0.01)。结论 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可以促进腹腔镜培训的基本技能转化为临床操作技能,可促进普外科青年医师成长。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共治疗上睑下垂28例37眼,其中轻度10例16眼,中度18例21眼。此改进的术式与常规术式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分离上睑提肌腱膜的长度(22mm)和宽度(16mm),腱膜在睑板上固定4对缝线,以增加其牢固度。结果术后3~4月进行随访,成功35眼(94.59%),上睑缘达角膜上缘以下1mm;2眼(5.41%)上睑缘达角膜上缘以下1.5~2mm。结论该上睑提肌缩短术与常规手术比较有改进,术后的睑缘高度易保持在上方角膜缘,弧度与健侧对称,不易形成眼角畸形,能较好提高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产前高凝状态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420例孕末期妇女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追踪观测产后临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0.5 mg/L时,要尤其注意DIC的危险,特别是>5.0 mg/L,一定要采取治疗措施.结论 对于孕末期妇女检测D-二聚体高于正常值的妇女临床应严加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营养型脂肪乳类药物不同专业间的应用方式现状,为肠外营养制剂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5家三甲医院2019年4月至6月期间甘油三酯含量为50 g以上的药品临床应用数据,分析不同专业间脂肪乳类药物应用方式差别,按时间顺序抽取每家医院5%的工业化多腔袋营养处方进行评价。结果:调查期间5家三甲医院甘油三酯含量为50 g的药品应用总量为61 810例次,其中单瓶方式41 940例次(67.9%)、工业化多腔袋方式15 774例次(25.5%)、全营养混合液方式4 096例次(6.6%),三种方式应用比为10.2:3.9:1。ICU、内科、外科专业单瓶应用比例分别为67.1%、77.2%、64.2%,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全合一"方式应用中,ICU、内科、外科间工业化多腔袋应用比例分别为50.3%、55.0%、91.2%,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抽取的789份工业化多腔袋营养处方中,无药物添加的有158份(20.0%),至少添加1种营养药物的有631份(80.0%)。添加其他药物后处方的氮量范围3.4~13.4 g,热氮比范围67~219 kcal:1 g。结论:5家三甲医院营养型脂肪乳类药物仍以单瓶方式应用为主,工业化多腔袋应用比例偏低且添加营养药物的现象较为普遍,亟需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EC-1细胞株。方法: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pXJ40-Stat3质粒转染入EC-1细胞中,G418筛选得稳定转染pXJ40-Stat3的EC-1细胞株,IL-6处理20min以获得稳定表达p-Stat3蛋白的EC-1细胞株(转染pXJ40-Stat3+IL-6处理组)。同时以稳定转染pXJ40-Stat3(转染pXJ40-Stat3组)、IL-6处理组(不转染)、空载体组和空白组细胞作为对照。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3 mRNA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5组细胞中Stat3 mRNA和p-Stat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tat3 mRNA=5.971,P=0.010;Fp-Stat3=7.334,P=0.005)。转染pXJ40-Stat3+IL-6处理组EC-1细胞中Stat3 mRNA表达最高(0.72±0.01),其次是转染pXJ40-Stat3组(0.65±0.01),均高于其他3组。转染pXJ40-Stat3+IL-6处理组EC-1细胞中p-Stat3蛋白表达最高(0.72±0.03),其次为IL-6处理组(0.65±0.01),均高于其他3组。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表达p-Stat3蛋白的EC-1细胞株。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我国以最快的响应速度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并明确指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使中医药尽早、尽快参与其中,积极发挥其作用。本研究从中药临床药学的角度,以国家及各省区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及诊疗方案为切入点,分析中药临床药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提出中药临床药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观点,以期能为壮大中医药参与传染性疾病队伍,完善中医药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的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袁咏梅 《中外医疗》2014,33(6):52+54-52,54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实施急诊内科治疗后的效果,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总结。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一2012年6月2年期间某医院急诊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3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6例),观察组病人,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并结合关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9.1%,而对照组中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69.2%,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并辅以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