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14例患者临床病理及穿孔前后CT影像特征。并将14例患者中穿孔后积极手术干预的12例患者分为2组:术后继续抗肿瘤治疗组和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男性9例(64.3%)、年龄≥60岁10例(71.4%)、左半结肠癌10例(71.4%)、RAS/BRAF突变型10例(71.4%)、一线治疗11例(78.6%)、肠梗阻同时合并消化道穿孔8例(57.1%);14例晚期结直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中有10例在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穿孔,其中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7例,治疗有效8例。穿孔术后继续抗肿瘤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穿孔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特征包括老年、男性、左半、RAS/BRAF突变、肠梗阻、影像学显示局部分期T4a~T4b、憩室等。另外,晚期肠癌治疗中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抗肿瘤治疗有效时也需高度警惕消化道穿孔风险。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积极手术干预后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2年5月对该院收治的15例不同类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根据不同类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早期行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5.
背景与目的: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在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cEPCs的影响.方法:35例晚期NSCLC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过程中,分别于化疗前1天、化疗开始后第7天、第15天和第42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EPCs数量.cEPCs的分子标志物定义为CD34+/CD133+/VEGFR-2+.结果:化疗周期的不同时间点外周血cEPCs数量存在差异.化疗后第15天cEPCs最多(F=4.36,P=0.006),化疗获益者化疗后cEPCs减少(t=4.35,P<0.001),疾病进展者cEPCs增加(t'=5.35,P=0.001),cEPCs数量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t=0.641,P<0.001).化疗获益者治疗前的cEPCs数量低于化疗无效者(t=4.46,P<0.001).结论:NSCLC的化疗疗效与cEPCs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合并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性程度多较严重。对于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的牵引或常规的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角状钢板)及髓内固定(Gamma钓、Ender钉等),常存在固定不牢、髋内翻畸形率高、卧床时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分析眼部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12月眼部碱烧伤 2 8例 5 0眼治疗。结果 :男性占 98% ,年龄在 15~ 5 0岁发生率最高。经局部及全身治疗后 ,Ⅰ度烧伤 8眼及Ⅱ度烧伤 2 4眼全部治愈。Ⅲ度 16眼治疗后遗留去翳 ,Ⅳ度 2眼中 ,1眼治疗后行角膜移植 ,视力达 0 4以上 ,另 1眼伤后就诊时间晚 ,治疗不彻底 ,角膜穿孔 ,视力丧失。结论 :眼部碱烧伤正确治疗 ,及时抢救 ,彻底冲洗清除有毒物质 ,局部及全身用药 ,避免感染或角膜穿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Dickkopf同源物1(DKK1)水平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PHC患者110例作为PHC组,肝硬化(LC)患者90例作为LC组,慢性乙肝(CHB)患者90例作为CHB组,及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URIT-3060型)测定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数量,计算得出NLR;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FP、GP73、DKK1水平。比较四组受试者NLR及血清AFP、GP73、DKK1水平,分析其与PHC患者TNM分期关系,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四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受试者NLR及血清AFP、GP73、DKK1水平高低依次为PHC组患者、LC组患者、CHB组患者、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TNM不同分期间NLR及血清AFP、GP73、DKK1水平高低依次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及血清AFP、GP73、DKK1水平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698、0.775、0.9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25、12.39 ng/mL、115.87 ng/mL、5.36 ng/mL,敏感度分别为75.70%、61.40%、65.70%、85.70%,特异性分别为85.70%、71.40%、78.60%、80.00%;而NLR联合血清AFP、GP73、DKK1水平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敏感度为88.60%,特异性高达92.90%,诊断效能优于四者单独诊断。结论:PHC患者外周血NLR及血清AFP、GP73、DKK1水平明显升高,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