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8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现已推广应用于临床。它既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又保证了液路的通畅,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导管对血管易造成刺激,形成机械性  相似文献   
2.
RAI16蛋白合成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RAI16蛋白的合成肽多克隆抗体, 并进行初步鉴定和应用, 为研究RAI16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获得重要的实验工具.方法: 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RAI16蛋白N端第44~55位氨基酸的多肽, 经C18的RP-HPLC纯化后, 通过高碘酸钠法将纯化的RAI16蛋白的多肽与KLH交联; 皮下注射抗原免疫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 加强免疫得到抗血清, 应用蛋白G纯化获得多克隆抗体.对纯化的抗体进行ELISA、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等初步鉴定和应用.结果: 化学合成RAI16蛋白N端第44~55位氨基酸的多肽, 纯化后多肽纯度为96% , 达到免疫用抗原标准.多肽与KLH交联, 用于免疫动物.经纯化后的抗体效价为1∶ 125 000.该多肽抗体可特异识别人脾脏组织中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5 000的RAI16蛋白.结论: 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天然RAI16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可应用于ELISA、免疫组化、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等实验, 为确定RAI16蛋白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定位、研究RAI16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脑星形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 ,评价它们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85例各级脑胶质瘤组织中EphB4、ephrinB2及CD3 4 等蛋白表达 ,根据CD3 4 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EphB4及ephrinB2的蛋白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胞质 ,呈异质性分布 ;两种蛋白在Ⅲ、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 ,P <0 0 5。EphB4( )和ephrinB2 ( )病例的MVD分别为 5 7 3 2±16 4和 65 2 5± 19 4,均显著高于相应的EphB4、ephrinB2弱阳性及阴性病例 (分别为3 5 2 3± 13 7和 3 1 12± 11 6) ,P <0 0 5。结论 :EphB4/ephrinB2在脑胶质瘤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inic/apyrimid-ic endonuclease,APE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骨肉瘤细胞株(HOS、U-2OS、Sa-OS-2)、10例正常骨、10例良性骨瘤和60例骨肉瘤组织中APE1蛋白表达,并根据CD34和FⅧ-Rag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1)APE1蛋白在三种骨肉瘤细胞株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核,60例骨肉瘤组织中43例(72%)呈高表达,17例呈低表达,且显著高于正常骨及良性骨瘤,χ2=30·997,P=0·000。2)APE1表达的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3)APE1强表达组中的瘤内MVD为46·4±26·7,显著高于弱表达组的33·3±20·7,t=2·277,P=0·030。结论APE1在骨肉瘤中过度表达与骨肉瘤分化以及MVD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一个新的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5.
^252锎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灵顿中子后装治疗中心从1999年1月起使用^252锎作为放射源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至2006年3月,已治疗病人400余例。下面把我们7年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文献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邱昊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918-191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在我国已基本成熟,临床应用较广泛,为患者开辟了一条便捷、安全、留置时间长的无痛静脉通路^[1]。但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轻者需治疗、处理影响治疗进程,重者需拔除PICC导管^[2]。PICC皮肤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导管周围的敷贴接触皮肤部位。年龄、性别、过敏体质、PICC导管、不同贴膜及各种消毒剂的应用、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均可引发生皮肤过敏%[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化疗在晚期卵巢癌腹腔积液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江津区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的患者共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2例患者分为局部热疗联合全身化疗组(试验组)45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对照组)57例,均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卡铂化疗。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采用腹盆腔深部热疗,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1%和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糖类蛋白125(CA125)下降至正常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3.3%和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2年生存率分别为51.1%和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80.0%和6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CA125半衰期分别为11.35和18.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比例为17.8%和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发生Ⅲ~Ⅳ度胃肠反应24.4%和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结论热疗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卵巢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近期疗效,缓解患者因腹水引起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在声门型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66例声门型喉磷癌患者,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各3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Met及EGFR在原发灶组织的表达情况,用H评分法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评估.定义H评分值高于中位值为高表达,相反为低表达.结果 在总群体中,c-Met和EGFR的H评分中位值分别为150 (0~270)和225(0~ 270).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Met或EGFR高表达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OR =7.111,P<0.001;OR=5.290,P=0.002).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Met或EGFR的高表达均可作为声门型喉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09,P=0.002; OR =4.231,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c-Met和EGFR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795,95% CI:0.685 ~0.905).结论 c-Met和EGFR的表达均与声门型喉磷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后复发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降低肝癌发病率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1]。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HBV/HCV感染、黄曲霉素暴露及肝硬化等,而吸烟、饮酒、肥胖和糖尿病等也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近几十年来,饮食习惯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肝癌研究中发现,一些常见饮食(如肉、蔬菜、水果、咖啡及茶等)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EGFR-TKIs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本院接受EGFR-TKIs一线治疗,并获得中国癌症基金会赠药的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1 14例.应用COX回归分析接受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治疗后,影响患者脑转移进展发生和1、2、3年生存的预后因素,并进一步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脑转移中位进展时间(time to neurological progression,nTTP)的差异.结果 114例患者中,17例治疗前即存在脑转移,14例在TKIs治疗期间出现脑转移,77.4% (24/31)在随访截止前出现脑转移进展.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EGFR-TKIs治疗后,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15%、78.50%、63.30%和92.05%、57.90%、28.40% (P =0.038);曾接受和未接受手术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0%、86.45%、48.90%和90.85%、61.65%、27.30% (P =0.034);无和有骨转移患者6、12、18个月脑转移进展发生率分别为3.40%、4.55%、10.90%和3.00%、11.70%、23.60%(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EGFR-TKIs治疗中的独立死亡风险因素(P =0.024);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nTTP分别为18.3个月和13.0个月(P =0.276).结论 <60岁的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接受TKIs治疗具有更低死亡风险,而合并骨转移者易发生脑转移,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脑转移患者具有更能从TKIs治疗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