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IGRT技术,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大分割放疗过程中分次内体位移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96例肺部恶性肿瘤接受大分割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前常规行千伏级CBCT扫描并在线配准,校正误差后进行治疗。治疗后再次行CBCT扫描并配准,记录治疗后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体位变化,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治疗后体位偏差的关系。结果 上下和前后方向随着分割序数增大分次内体位偏差减小(P=0.000);左右方向随治疗时间延长则分次内移动度增大(P=0.010),体重较大者则移动度较小(P=0.003)。相对于真空体膜,采用热塑网膜固定分次内左右移动度明显增大(P=0.009)。结论 肺部肿瘤大分割放疗分次内存在一定体位误差;这种误差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改进相关因素,可减少分次内体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危险因素及综合措施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接诊并实施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500例,依据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情况分为放射性肠炎组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价高危者腮腺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1-2017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全组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全腮腺或部分腮腺照射、选择性PLN照射,X线和(或)电子线补量,剂量45~60 Gy。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 腮腺区影像学可见淋巴结者共230例。确诊腮腺转移11例(占2.5%,11/440),其中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者占81.8%(9/11)。多因素分析显示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腮腺区淋巴结最大径≥5 mm、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者筛选为腮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根据腮腺区是否放疗分为放疗组及未放疗组。生存分析发现,在230例患者中,高危组腮腺区放疗者与未放疗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不同(P<0.05),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进展生存均相近(P>0.05)。结论 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低,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独立高危因素。对于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或腮腺区存在影像学可见淋巴结,即使其最大径<5 mm,但若合并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建议行腮腺区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IMRT对原发于韦氏环早期DLBCL的疗效、预后、放射剂量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08—2015年Ⅰ、Ⅱ期韦氏环DLBCL病例 80例,放化疗为主,3例单纯放疗。化疗后CR 24例,PR 53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引流区IMR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不良反应分级使用RTOG标准。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5年LRC、OS、PFS率分别为94%、88%、84%。DVH显示PGTV最高、平均和最低剂量分别为54.47、52.27、38.83 Gy。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为OS影响因素(P=0.009、0.002),年龄>60岁、IPI≥2分及LDH升高为PFS影响因素(P=0.001、0.035、0.007)。全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1级 12例、2级 53例、3级 8例,晚期不良反应口干1级 16例、2级 13例。 结论 应用IMRT技术治疗原发韦氏环的早期DLBCL,获得了较理想的LRC、PFS、OS率,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一种软件将随机六维摆位误差引入到直肠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中,并评估其剂量学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1例直肠癌IMRT计划作为参考计划(单次剂量 2 Gy, 共50 Gy;PTV为CTV均匀外扩5 mm)。对参考计划的每个分次,通过调整射野几何参数的方法引入随机生成的六维摆位误差,并重新完成剂量计算。再将各分次剂量累加后得到存在摆位误差情况下的总剂量分布。基于美国瓦里安Eclipse脚本应用程序接口(ESAPI)开发能够自动完成上述流程的治疗模拟软件,将服从两种预设分布[分布1:平移误差服从N(0,42),旋转误差服从N(0,22);分布2:平移误差服从N(0,22),旋转误差服从N(0,12)]的六维摆位误差引入参考计划,并评估剂量学影响。结果 参考计划、误差分布1和误差分布2情况下,CTV的Dmin分别为(49.4±0.41)、(47.56±0.76)和(49.17±0.64)Gy;CTV的D98%分别为(50.23±0.07)、(49.98±0.10)和(50.27±0.09)Gy;主体靶区(靶区除去边缘后的内核部分)D98%为(50.25±0.08)、(50.42±0.13)和(50.33±0.10)Gy;边缘靶区D98%为(50.22±0.10)、(49.88±0.11) 和(50.26±0.10)Gy。另外,相比参考计划,误差分布1和2的情况下,膀胱和股骨头平均受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分布的适形指数虽有微弱降低,但临床意义有限。结论 本方法及据此开发的治疗模拟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将服从不同分布的六维摆位误差引入到直肠癌IMRT计划中,并给出总体剂量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轻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方法将434例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7例。两组均接受放疗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护;观察组根据患者放疗剂量及患者局部情况设计标准化防护方案、规范评估方法、统一防护操作技术防护流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会阴部卫生清洁合格率及内裤穿着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标准化防护方案的实施可有效减轻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提高患者卫生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真空垫(VP)、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VB)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PB)对乳腺癌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次内患者移动及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2021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共96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VP组、VB组和PB组,每组32例。利用锥形束CT(CBCT)和计划系统获取患者...  相似文献   
8.
许恬  杨露  袁芳琴  何侠  尹丽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11):999-1005
目的 探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患者治疗前EBV DNA载量、治疗前血清EA-IgA及VCA-IgA抗体水平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78例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治疗前EBV DNA、VCA-IgA、EA-IgA阳性率分别为43.6%、20.5%、14.1%。EBV DNA与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PTI、治疗后未获得CR显著相关(均P<0.05)。VCA-IgA、EA-IgA滴度分别与EBV DNA、治疗后未获得CR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EBV DNA、治疗后未获得CR为早期ENKTCL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年龄、EBV DNA、原发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治疗后未获得CR(均P<0.05)则为早期ENKTCL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治疗前EBV DNA阳性与较晚的Ann Arbor分期、PTI、原发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治疗反应差有关。EA-IgA、VCA-IgA水平升高与EBVDNA阳性、治疗反应差有关。治疗前EBV DNA可用于ENKTCL的风险分层及预后预测,而EA-IgA、VCA-IgA对于ENKTCL的预后指导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行卵巢移位术后的宫颈癌患者固定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中卵巢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31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和卵巢移位术,术后需放射治疗的患者,设计9野均分IMRT计划和双弧VMAT计划,在保证靶区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限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卵巢剂量。分析两种技术卵巢平均剂量的差异,以及卵巢-靶区间的位置与卵巢剂量间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中共有54个卵巢进行了有效的移位(移至靶区外)。其中9个卵巢位于宫颈癌靶区上边界以上即射野外,IMRT和VMAT的卵巢平均剂量分别为(177.8±90.7)和(166.7±70.6) 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个卵巢与靶区处于相同的层面,IMRT和VMAT的卵巢平均剂量为(459.1±239.9)和(428.3±238.2) cGy (z=3.11,P=0.002);卵巢平均剂量与卵巢体心到靶区最近距离高度负相关(IMRT:r=-0.922,P=0.001;VMAT:r=-0.865,P=0.001);为将卵巢平均剂量降低至500 cGy,IMRT与VMAT计划中卵巢体心到靶区最近距离应分别大于3.6和3.3 cm。结论 卵巢位于靶区上边界以上时IMRT与VMAT卵巢剂量无差异;卵巢与靶区处于相同层面时,VMAT计划对于卵巢剂量和治疗效率上均优于IMRT;卵巢剂量可通过卵巢体心到靶区的最近距离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鼻咽癌N0‐N1期患者Ⅱb区淋巴结预防照射剂量CTV60Gy优化至CTV50Gy的安全性以及对腮腺保护的剂量优势和临床价值,了解PET‐CT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5 mm但<10 m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N0‐N1期初治非转移鼻咽癌157例,其中104例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进行上颈部Ⅱb区临床靶区优化,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复发模式,配对t检验比较剂量优化前后靶区及腮腺剂量参数差异。结果 N1期行对侧单颈Ⅱb区优化60例,行双颈Ⅱb区优化25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者);N0期双颈Ⅱb区优化19例。共有3例患者出现颈部复发,均在高剂量区内。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3.3%,淋巴结无复发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1%、91.3%、88.5%和80.8%。颈淋巴结复发与鼻咽局部复发有关,与咽后淋巴结状态无关。14例患者Ⅱb区内有可疑阳性颈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平均为7.1(5~9) mm,其中11例PET‐CT阳性,平均SUVmax为2.96(2.5~3.3)。优化后肿瘤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的Dmean、Dmax、D50%、V26Gy显著低于常规计划(P<0.01)。结论 鼻咽癌N0‐N1患者进行Ⅱb区CTV60Gy至CTV50Gy的剂量优化是安全的,腮腺及颈部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小淋巴结需要结合PET‐CT及DWI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