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甲基化状态与宫颈鳞癌患者以顺铂为基础同期放化疗敏感性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RCC1基因甲基化状态,宫颈鳞癌患者均接受以顺铂为基础同期放化疗。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根据疗效结果将CR定为放化疗敏感组, PR+SD+PD为放化疗抗拒组。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ERCC1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ERCC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ERCC1甲基化概率为6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甲基化是影响宫颈鳞癌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敏感性因素(P=0.022);ERCC1基因甲基化与宫颈鳞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P=0.030),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差异均相近(P=0.729、0.707、0.340、0.747、0.073、1.000)。结论 ERCC1基因启动区甲基化状态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影响宫颈鳞癌以顺铂为基础同期放化疗敏感性,可能参与了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2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同期化疗+放疗,试验组给予同期化疗+参麦注射液+放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5年后无病生存率及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5年后无病生存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9.00%),且试验组患者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生存率,避免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的老龄化,≥70岁老年食管癌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对这部分患者的研究资料并不多,本研究评价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年龄≥70岁的食管鳞癌初治患者治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共5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位年龄74岁;单纯放疗患者29例,同期放化疗患者24例;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2%、44%、33%和19%;2度及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和9%,无一例患者发生4度及以上放射性损伤。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病变部位以及吸烟史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放疗能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所耐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同期化疗的参与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部位、危险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同步放化疗初治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30例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例无复发宫颈鳞癌病例作对照。   结果  30例患者中25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14例发生于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10 ng/mL是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肿大及SCCAg>10 ng/mL为独立危险因素。后续治疗以化疗为主,2年生存率为21.7%,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   结论  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以远处转移为主,预后差。放疗前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SCCAg> 10 ng/mL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1年收治的243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121例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放化疗手术组),122例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放化疗组),化疗方案为顺铂40 mg/m2·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化疗手术组、放化疗组随访率均为100%,随访时间满3年样本数分别为34、33例。放化疗手术组与放化疗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1.5%与82.0%(P=0.013),总生存率(OS)为95.5%与89.2%(P=0.085),局控率为96.7%与93.4%(P=0.375)。肿瘤直径(≥6 cm)、年龄(≤35岁)为放化疗手术组PFS预后因素(P=0.033、0.037)。病理类型(非鳞癌)、肿瘤直径(≥6 cm)为放化疗组PFS预后因素(P=0.013、0.002),其中肿瘤直径(≥6 cm)也是OS预后因素(P=0.007)。放化疗手术组下肢水肿发生率较高(P=0.000),放化疗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较高(P=0.000)。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能获得较好预后,肿瘤直径为两个组共同的PFS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同期560例鼻咽癌放射患者共26例发生了放射性脑病,发生率4.64%(26/560);发生放射性脑病的患者中首程放疗患者23例,中位潜伏期30个月(6~69个月),好发部位为双侧颞叶。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鼻咽癌放射性脑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是主要影响因素,放射性脑病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与腺鳞癌经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50例ⅠB2~ⅡA2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前均接受1次静脉化疗,宫颈肿瘤直径大于等于6 cm,给予阴道腔内放疗1次。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0例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死亡15例,2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0.12%和72.2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8个月;2年和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95.38%和73.56%,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缩短小于3 cm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而年龄、术后放化疗、淋巴管间隙受累分期、FIGO分期、是否保留卵巢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放化疗后肿瘤直径缩小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提高了ⅠB2~ⅡA2期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手术切除率,而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放化疗后宫颈肿瘤最大径消退程度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容积CT灌注成像(vCTP)在预测宫颈鳞癌(CS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并拟行放化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行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行常规增强CT复查。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患者分组。对不同疗效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宫颈鳞癌血流量(AF)、血容量(BV)及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进行t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CT灌注参数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22例患者在放化疗后达CR 15例、PR 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FIGO分期、病理分级、治疗前肿瘤最长径及最大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疗效患者宫颈鳞癌AF和髂外动脉A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明显高于PR组;而宫颈鳞癌BV和PS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鳞癌AF和髂外动脉AF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后达CR的AUC分别为0.829和0.876。结论:容积CT灌注参数AF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放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资料、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及血清鳞癌抗原(SCC)检查情况,分析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宫颈残端癌患者,临床分期为I期16例,Ⅱ期13例,ⅢB期1例,IV期0例。结果 30例患者中鳞癌占83.3%(25例)。29例(96.7%)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ⅢB期直接放疗。术后21例(72.4%)患者有临床病理高危因素,补充放疗或放化疗治疗。盆腔局部复发2例,无瘤生存26例,死亡2例。I~Ⅲ期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93.3%。HPV感染以16型为主,占41.2%。治疗前后,患者SCC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与腺癌(包括腺鳞癌)治疗前SC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残端癌以宫颈鳞癌常见,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HPV 16型感染是高危致病因素。血清SCC值在宫颈鳞癌中有明显升高,在腺癌及腺鳞癌中升高不明显。鳞癌患者术后SCC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在宫颈鳞癌治疗和随访中有一定参考价值。加强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前后宫颈癌筛查,以减少宫颈残端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放化疗后复发未控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32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放化疗后复发未控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31例(23.48%)出现了复发未控.研究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低、放疗时间﹥8周、化疗疗程﹤3个疗程、放疗剂量﹥85 Gy、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60 g/L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需根据患者体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低分化、肿瘤直径大、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低的患者需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维生素和抑郁研究的现况。 方法 对 WoS 数据库精准检索(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得到“维生素”和 “抑郁”研究的文献集群。 使用数据库在线分析工具、NoteExpress 软件分析模块进行一般定量分析,使用 CiteSpace 软件进行 网络聚类共现分析。 阅读高质量文献,结合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检索得到 2817 个结果,这些文献主要发表在 营养学和精神病学相关杂志上,有 3 个增长较为显著的年份,美欧等国的文献占绝大多数。 前 20 篇高被引文献中 9 篇来自美 国(45%),但高产作者、高频引文来自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 维生素 D、氧化应激、维生素 B12 、叶酸、维生素 E、维生素 A、 meta 分析等关键词备受关注,研究前沿包括生化标志物、肠菌、5-羟色胺、系统分析等。 最高被引文献(7 / 20),前沿引文(9 / 14),最高强度引文(13 / 20),长时长突现引文(18 / 22)中绝大多数为维生素 D 与精神健康(抑郁)的专题。 关键词时间域 2012 年迸现过一波次高频词,包括“应激”“炎症”“血 25(OH)D3 ”“补充维生素 D”“C 反应蛋白”。 引文时间域呈 3 个波次,最后一 个密集,引文聚类时间线显示不同聚类有明显时间变化趋势。 结论 维生素和抑郁的研究在 2013 年发生了范式转移,形成维 生素 D 和氧化应激为主的研究方向。 研究前沿为肠菌、5-羟色胺、生化标志物和系统分析,文献地区分布不均,数量上美国遥 遥领先,但高产和影响力较大的作者和文献却来自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 Meta 分析和系统评价在研究中仍受推崇。  相似文献   

12.
人体微生态,尤其肠道菌群是人体一个新的动态器官,菌群及其代谢物可直接作用于肠道或间接通过菌群-肠-器官轴作用全身组织器官而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微生态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调节胃肠道运动和消化、肠道屏障,调节免疫稳态和炎症反应、物质代谢、细胞分化和周转,以及认知行为等.肿瘤放疗可引起人体菌群的明显改变,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和丰...  相似文献   

13.
作为糖酵解的副产物,乳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代谢废物。 肿瘤细胞中瓦博格效应的发现使研究人员重新审视 乳酸,并先后阐明乳酸在充当燃料和信号分子、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免疫细胞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然而乳酸调控上述 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 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数千种代谢小分子不仅仅是蛋白质(酶)催化的产物,同时也能够反 过来通过共价修饰的方式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2019 年末和 2020 年初,有两个研究组独立报道了以乳酸为底物的一种新型蛋 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乳酸化,并揭示了乳酸化是乳酸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简要描述了乳 酸化的发现过程,总结了乳酸化的潜在“写入者”和“擦除者”、多种生物体中蛋白质乳酸化图谱概况以及乳酸化在不同生理和 病理过程中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蛋白质乳酸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肿瘤营养不良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根据肿瘤产生部位不同其发生率在40%~80%,改善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至关重要.肿瘤营养不良与肿瘤自身高代谢、肿瘤相关厌食症以及肿瘤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目前肿瘤专用肠内营养制剂并没有完全消除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人体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机制维持人体健康,健康的...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围手术期的禁食禁水、有创操作、手术打击、长期卧床等因素均会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 加、炎症反应加剧、蛋白质稳态失衡,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手术治疗的临床决策,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 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合理、有效、规范的外科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能量平衡,增加生理储备,加速术后 康复。外科医师对营养治疗的理解尚不充分,存在应用不足与应用过度并存的现象。因此,建立外科营养治疗规范化标准显得尤为 重要。本标准旨在建立完善的外科营养规范化管理体系,推动外科营养治疗的合理应用,在防治营养不良,维护患者医疗安全,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标准的发布能够为我国外科营养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为提高我国临床营 养及加速康复外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固醇类),提供机体必需脂肪酸和能量.脂类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的代谢特征.脂类代谢异常会导致细胞膜结构变化、细胞信号传导异常、能量稳态失衡、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分布破坏等分子变化,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新陈代谢、凋亡以及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细胞功能.高水平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与其 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合适的肌肉参数可反映肿瘤患者的营养水平和机体状况,指导患者的诊疗过程以及 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临床工作中往往对几种方式难以取舍。 目前,常用的肌肉评估方 式各有利弊且容易混淆。 因此,本文总结了检测肌肉参数的常用方法,介绍并探讨了不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归纳了肿瘤患 者肌肉参数评估的临床意义。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是通过影像学评估肌 肉质量的常用方法。 握力测量操作简便,常用于评估肌肉力量。 而对于肌肉功能的评估,临床上较常使用的是综合性较强 的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分,以期帮助临床工作者全面而系统地评估肌肉状况,重视肌肉参数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出现的新兴"组学",常用于疾病诊断、医药研制开发、营养食品科学、毒理学、环境学、植物学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领域.自20世纪以来,每年发表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代谢组学在肿瘤方面的研究亦在不断增多.从表面上看代谢组学的发展很迅速,但是仍然远远落后于基因组学和...  相似文献   

19.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异常的胆固醇代谢不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也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不可 分。肿瘤细胞在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胆固醇来满足自身快速生长的物质需求。胆固醇不能在体内代谢为二氧化 碳和水,参与供能。大量累积的胆固醇会代谢为不同生物功能的次级产物,参与微环境里的代谢调控和免疫调控,进一步促进 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内或者细胞外的改变会触发胆固醇的代谢改变,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另外,微环境里的免疫细胞,也需要胆固醇来维持自身正常功能的需要,单纯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可能会损害免疫功能,促进肿 瘤生长。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对微环境中胆固醇的抢夺以及胆固醇的代谢产物相互之间的影响,构成了微环境中胆固醇调控 的复杂体系。因此,阐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胆固醇代谢的特点,是靶向胆固醇代谢的抗肿瘤策略的关键,而基于靶向胆固醇 代谢的联合治疗有望提高某些特定胆固醇代谢特征的肿瘤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发生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非常高,中国肿瘤患者的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8%,营养不良明显 影响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近25%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许多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常常表现高静息态能量消耗和高 分解代谢。引发这些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肿瘤负荷;②由肿瘤引起的相关因素,包括炎症、神经内分泌紊乱、放化 疗、肠道微生态紊乱以及食欲下降和摄入减少等。这些因素交杂在一起并通过尚未完全阐明的复杂机制而激活不同组织器官 系统的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增强和合成代谢降低等,从而引起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由于引起肿瘤患者营养 不良的因素和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因此,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也应该是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即在营养不良综合评估和诊断基础上, 进行有效综合营养干预和阻断高代谢的药物干预等。本文就肿瘤患者高能耗代谢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