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缺血性病变(FFRCT≤0.80)的预测因素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病人292例,其中男18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5.8±10.3)岁。利用CCTA影像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 (≥25%且<50%)、中度(≥50%且<70%)和重度(≥70%且<99%)。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FFRCT软件对病人的CCTA数据进行测量。根据FFRCT数值范围将病人分为阳性组(FFRCT≤0.80,102例)和阴性组(FFRCT>0.80,190例)。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CCTA上的血管特征及血运重建,以及基于FFRCT与CCTA制定的治疗策略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t检验及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阳性组病人的年龄更大,男性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阳性组较阴性组病人更多的表现为中重度狭窄(分别为80.4%和28.4%),更多的病人行血运重建术(分别为56.8%和11.1%),均P<0.05。74例病人(25.3%)基于FFRCT的结果治疗决策发生改变。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45)、糖尿病(OR=2.238)及中重度狭窄(OR=8.837)是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FFRCT技术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重度狭窄是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FFRCT可能影响病人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前后判断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并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追踪观察鼻咽癌分期是否对放疗具有敏感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其中9例侵犯咽旁间隙或/和口咽(T2),29例侵犯颅底或/和翼内肌(T3),12例侵犯颅神经或/和海绵窦或/和鼻窦或/和翼外肌(T4),均行近期放射治疗(1疗程30次,66~70 Gy/次,5次/周,共6周),前后均行T1WI、T2WI和MRI增强扫描,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对病灶形态、范围及周围组织侵犯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对比。上述数据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放疗前对比,MRI增强扫描,9例侵犯咽旁间隙或/和口咽,29例侵犯颅底或/和翼内肌,7例侵犯颅神经或/和海绵窦或/和鼻窦或/和翼外肌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及颈部淋巴结退小,并强化不明显或无强化趋势(P<0.05)。但5例病理分期为T4肿瘤中4例大小变化不明显及1例增大(P<0.05),并且病灶标准化强化强度变化也不明显。结论 MRI增强扫描灵敏显示鼻咽癌放疗前后的变化,对鼻咽癌的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鼻咽癌放疗疗效与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肺癌患者放疗前的CT影像组学特征,综合临床信息与放疗剂量学特征,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10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剂量学资料。获取这些患者放疗前胸部CT影像,勾画双侧正常肺组织结构,提取250种影像组学特征。用单...  相似文献   
4.
陈怡琪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88-189
目的对在相关医护人员和公众范围内进一步深入普及X线防护知识的效果和重要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X线检查的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及其护理人员不接受X线防护知识专项教育;研究患者及其护理人员接受X线防护知识专项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及其护理人员对X线防护相关知识了解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出现X线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相关医护人员和公众范围内进一步深入普及X线防护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3年6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接受检查的80例PSA灰区的早期PC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基于T2WI横断位及矢状位图像,分别采用椭圆公式测量法和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来测量前列腺体积(PV),从而获得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的PV1和PV2,进而计算两种不同体积下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别记为PSAD1和PSAD2。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将80例患者分为PCa组以及non-PCa组,比较PSAD1和PSAD2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组的PV2、PSAD1和PSAD2均大于non-PCa组(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SAD2对PCa的诊断价值高于PSAD1 (P <0.05);PSAD2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当截断值为0.145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74.1%,约登(Youden)指数为0.664。...  相似文献   
6.
钱立新  秦东杰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32-1634
【目的】探讨正电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联合诊断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均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及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并依据SLN活检结果将47例患者分为转移组(n=42)与非转移组(n=36)。对比两组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的差异,并通过ROC分析PET/CT代谢参数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结果】转移组SUV_(max)、MTV、TLG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ROC分析证实,SUV_(max)、MTV、TLG均能用于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678,0.871,且均P<0.05。PET/CT代谢参数联合诊断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944,准确率为0.897,阳性预测值为0.897,阴性预测值为0.947,κ=0.795。【结论】PET/CT代谢参数κ≥5.475,MTV≥8.155 cm^(3),TLG≥22.630 g时可用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且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双参数前列腺磁共振单一检测及二者联合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9例前列腺穿刺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于穿刺前行前列腺MRI检查)。通过记录每位患者的PSAD和双参数前列腺磁共振(由T2WI序列及DWI序列组成)结果,进而通过回归曲线和逻辑回归分析,评价PSAD和双参数前列腺磁共振(bp-MR)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PI-RADS评分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0±0.027),PSAD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43±0.031), bp-MR与PSAD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32±0.020)。PSAD、PI-RADS评分及二者联合的敏感度分别为67.4%、84.3%、84.3%,特异度分别为90.0%、91.2%、87.5%。结论 bp-MR对于前列腺癌的预测效果要显著强于PSAD,,并且PSAD与bp-MR两种检测方法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53Sm-DTPA-c(CGRRAGGSC)对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法合成153Sm-DTPA-c(CGRRAGGSC)放射性药物.对8种不同细胞系IL-11受体表达,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选择肿瘤接种.20只MHCC97-H皮下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低、中、高剂量组尾静脉分别注入153Sm-DTPA-c(CGRRAGGSC),剂量依序为5.5、11.0和22.0 MBq/0.2 ml,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2 ml.观察16 d后处死,比较肿瘤的体积,计算抑瘤率;观测标本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5 MBq低剂量组瘤体组织治疗后Ki-67、Bcl-2和IL-11受体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组IL-11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选择IL-11受体表达最高的MHCC97-H细胞接种.尾静脉内注射153Sm-DTPA-c(CGRRAGGSC)后,早期瘤体中央可出现坏死、干瘪、结痂,后期又出现坏死周围瘤组织继续增长.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2.72±2.76)%、(34.65±2.36)%和(85.13±5.78)%(F=89.32, 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照组及低剂量组瘤内IL-11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4.13±5.71)%和(61.57±5.98)%(t=13.62, P<0.05),低剂量组瘤细胞排列相对疏松,细胞内染色数量明显减少.低剂量组Ki-67、Bcl-2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下降(t=20.91、6.68,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抑瘤作用增加,IL-11受体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153Sm-DTPA-c(CGRRAGGSC)能够有效抑制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促进IL-11受体表达下调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髂总静脉受压迫情况,以及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下肢静脉CT造影(CTV)的263例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CTV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4例、女119例,年龄18~88(61.9±11.9)岁。将患者按年龄分为18~45、46~55、56~65、66~75和≥76岁组。在CTV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分别测量左髂总静脉受压点及受压点近心端、远心端各1 cm处的前后径D1、D2、D3,并计算左侧髂总静脉狭窄率(Dsr)。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左侧Dsr。依据左侧Dsr值将狭窄程度分为Dsr<25%、25%≤Dsr<50%、Dsr≥50%,评估不同狭窄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263例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Dsr为22.0%(13.5%,31.8%),其中Dsr≥50% 21例(8.0%),25%≤Dsr<50% 77例(29.3%),Dsr﹤25% 165例(62.7%)。男性18~45、46~55、56~65、66~75、≥76岁组Dsr分别为34.6%±16.7%、25.8%±14.8%、20.0%±11.6%、16.6%±10.9%、17.2%(13.8%,21.1%),女性分别为24.6%(21.7%,41.8%)、24.4%(19.9%,33.0%)、27.6%±18.2%、22.7%±18.6%、16.9%±13.5%。总体女性患者Dsr大于男性患者(Z=-2.165, P<0.05)。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比较,仅56~65岁组女性患者Dsr大于男性患者(t=-2.199, P<0.05),其余各年龄组Dsr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Dsr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8, P<0.01);两两比较显示,18~45岁组的Dsr明显大于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年龄组间D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患者不同年龄组间D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2, P>0.05)。男性、女性及总体Dsr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男性=-0.305、r女性=-0.244、r总体=-0.272, P<0.01)。左侧髂总静脉狭窄程度与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线性趋势关系,且为负相关(χ2=13.215, R=-0.225, P值均<0.01)。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髂总静脉狭窄严重程度逐渐降低;年轻男性患者Dsr最大。对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检查左髂总静脉受压情况,狭窄率≥50%时应同时行左侧髂总静脉血管腔内治疗,解除左侧髂总静脉压迫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低剂量 CT灌注成像的灌注参数值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2017年 1—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腺癌病人 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低剂量 CT灌注成像测取血流量及血容量,化疗结束 1周内手术切除肿瘤,评估术后病理疗效。对比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流量、血容量在化疗前后的差异性,分析血流量、血容量减少率与病理疗效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有效组化疗后血流量为( 81.94±12.48)mL·100 g-1·min-1血容量为( 11.97±1.97)mL/100 g,均小于无效组的( 92.53±14.86)mL·100 g-1·min-1、(16.63±2.58)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6.420,P=0.018,< 0.001);化疗后病理疗效有效组血流量、血容量减少率分别为( 14.96±2.58)%及( 42.49±9.57)%,均大于无效组的( 7.97±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