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CCTA判定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同时进行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病人,男13例,女5例,年龄49~76岁,平均(61±9)岁。选择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狭窄率为50%~70%)为靶血管,经ICA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记录CCTA影像数据,计算FFRCT。FFR及FFRCT均以≤0.80表示受累冠状动脉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并需要进一步治疗。以FFR为金标准,计算CCTA及FFRCT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CCTA狭窄及FFRCT对冠状动脉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18例病人共27段冠状动脉接受评价,以FFR为金标准,FFRCT诊断准确度88.9%,敏感度100%,特异度62.5%,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100%;FFRCT与FFR呈中等程度相关(r=0.663,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FFRCT与FFR的一致性较好(95%CI:-0.23~0.20),96.3%(26/27)的点落在一致性界限内,3.7%(1/27)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外。FFRCT?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CTA的(分别为0.947、0.500,P<0.001)。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FFRCT能够提高CCTA在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缺血方面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究基于CT血管成像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与传统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相比在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2月-12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后续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ICA)及FFR检查的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病人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4.72±8.01)岁。对病人CCTA影像采用简化一维cFFR软件进行FFRCT值测定,以有创性FFR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FFRCT对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FRCT与CCTA的诊断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Bland-Altman方法比较FFRCT与FFR的诊断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以病变为分析单位,FFRCT与CCTA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3.5%、86.2%、87.9%、92.6%、90.0%及83.9%、79.3%、82.1%、81.2%、81.7%。FFRCT和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及0.892。FFRCT与FFR诊断一致性及相关性良好(r=0.973,P<0.001)。结论FFRCT对于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探讨不同区间内基于机器深度学习的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先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FFR检查的病人125例(162处病变),年龄42.0~88.0岁,平均(61.0±8.2)岁,男79例,女46例。两项检查时间间隔≤2周。在CCTA影像上获得病变直径狭窄程度,采用西门子cFFR原型软件(cFFR,version3.0.0)计算FFRCT数值。以FFR≤0.8为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绘制FFRCT及CCTA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FFRCT及CCTA对于诊断功能性狭窄的AUC分别为0.85、0.76(P<0.05)。基于病人水平分析,CCTA和FFRCT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6%、69.7%、76.8%和85.7%、78.9%和86.1%。当FFRCT数值≤0.69、0.7~0.8、0.81~0.89、≥0.9时,FFRCT诊断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分别为86.4%、61.2%、88.6%、98.2%。结论以FFR为金标准,FFRCT数值在0.7~0.8之外的病变结果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而数值在0.7~0.8区域内的病变诊断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研究伴高危斑块的胸痛病人其斑块成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CCTA且于2个月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3例冠心病病人,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8±8.7)岁。依据病人是否存在高危斑块及胸痛将病人分为2组,组1同时存在胸痛和至少1个高危斑块特征(23例),组2仅有胸痛或高危斑块特征任意一项(20例)。测量斑块成分特征参数[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占比(脂质斑块%)、脂质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偏心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参数[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斑块近、远端FFRCT差值(△FFRCT)]。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参数的差异。利用约登指数计算斑块成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判断高危斑块合并胸痛的临界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其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组1的脂质斑块%、脂质斑块面积均高于组2(均P<0.05),FFRCT值低于组2(P<0.05),2组间其他斑块成分特征参数及△FFR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脂质斑块%、脂质斑块面积及FFRCT 特征参数的诊断能力,FFRCT的临界值为0.82时的敏感度最高(61%)、特异度最低(85%),AUC最高(0.80)。结论 采用CCTA分析高危斑块中脂质斑块成分特征并进行FFRCT测量,可作为评估高危斑块合并胸痛病人的有效辅助手段,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能谱CT动静脉期的碘含量差值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经病理确诊的胃腺癌病人104例,其中男66例、女38例,平均年龄(58.79±9.10)岁。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能谱CT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结果将病人分为转移组(64例)和非转移组(40例)。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基本资料、肿瘤病理特征及能谱CT参数[肿瘤最大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碘浓度(IC)值和标准化碘浓度(nIC)值以及动静脉期CT差值、IC差值、nIC差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计算能谱CT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相应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转移组中肿瘤低分化,T3和T4分期,Bommann Ⅲ、Ⅳ型占比以及肿瘤最大径均高于非转移组(均P<0.05),2组病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Lauren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组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IC、nIC以及动静脉期IC差值、nIC差值均高于非转移组(均P<0.05);2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以及动静脉期CT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OR=4.226)、Bommann分型(OR=3.006)、肿瘤最大径(OR=3.722)、静脉期nIC(OR=4.108)、动静脉期IC差值(OR=3.992)、动静脉期nIC差值(OR=4.607)是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动静脉期nIC差值的临界值为-0.35时,敏感度(0.933)、特异度(0.837)和AUC(0.918)最高。 结论 胃癌病人术前采用能谱CT检查有利于评估淋巴结转移,其中动静脉期nIC差值对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高于静脉期nIC。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特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椎椎体再发骨折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OVCF并行PVP后的病人93例。所有病人均行X线及MRI检查,根据椎体再发骨折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再发骨折组(48例)和无再发骨折组(45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其校准曲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再发骨折组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椎体内裂隙(IVC)、骨水泥周围积液及骨水泥-终板未接触(NPEC)与无再发骨折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优势比(OR)=3.232]、存在IVC(OR=27.117)和NPEC(OR=1.993)及较高的椎体高度恢复率(OR=2.943)为同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存在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的椎体骨质前份前移距离[(3.12±2.62) mm]大于无延伸者[(1.67±2.18) mm](P<0.05)。与不存在IVC病人相比,存在IVC病人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7.19%±8.60%和12.63%±11.81%)和NPEC发生率[78.38%(58/74)和94.74%(18/19)]均更高(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再发骨折的AUC为0.860,敏感度0.792,特异度0.84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尚可。 结论 基于影像学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够预测术椎椎体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脑白质疏松及颅内责任血管斑块与深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常规颅脑MRI、MR血管成像(MRA)及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的病人44例,包括男35例,女9例,平均年龄(64.16±9.87)岁。根据梗死灶径线大小将病人分为非腔隙性梗死组(NLI组,16例)和腔隙性梗死组(LI组,28例)。在HR-VWI影像的垂直于血管长轴的层面上进行斑块测量和计算,包括斑块处及邻近正常参照血管的血管外壁面积(OWA)、管腔面积(LA)、斑块处管壁面积(WA)、血管狭窄率、斑块重构率(RR)、管壁面积指数以及斑块负荷。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 NLI组和LI组间的临床资料、脑白质疏松程度及是否具有颅内责任血管斑块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一步比较2组间颅内责任血管斑块特点的差异。 结果 NLI组中的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病人的比例[62.50%(10/16例)]高于LI组[28.57%(8/28例)],P<0.05;有责任斑块的病人比例[68.75%(11/16例)]高于LI组[32.14%(9/28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和具有责任斑块的病人发生非腔隙性梗死的风险更高,优势比(OR)值分别为5.747(95%CI:1.275~25.900)及6.300(95%CI:1.392~28.514),AUC分别为0.670(95%CI:0.499~0.840)和0.683(95%CI:0.516~0.850)。2组间斑块测量参数比较,NLI组LA小于LI组,而WA、血管狭窄率、管壁面积指数、正性重构例数及斑块负荷均大于LI组(均P<0.05)。 结论 深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严重程度与病人脑白质疏松程度及是否具有责任斑块相关;伴有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或具有责任血管斑块时,穿支动脉供血区出现的梗死灶都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基于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否精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严重程度(缺血或不缺血)。 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的92例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66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3±10.3)岁。共纳入122支冠状动脉血管。依据FFR值将122支冠状动脉血管分为2组,即狭窄组(FFR≤0.8,68支)和非狭窄组(FFR>0.8,54支)。基于CCTA影像数据,选取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区域的468个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分析。构建3种冠状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模型、传统统计学模型和最小绝对值收敛与选择算子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种模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神经网络特征、原始影像组学特征与真实标签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的影像组学特征。 结果 3种预测模型中,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1.19%、81.23%、81.16%和0.781 3(0.773 8~0.788 8)。神经网络特征与真实冠状动脉狭窄标签的相关性[最大绝对相关系数(r最大)=0.683 8,P<0.001,平均绝对相关系数(r平均)=0.261 1]高于原始影像组学特征与真实标签的相关性(r最大=0.238 9,P=0.008和r平均=0.090 5)。狭窄组的W6_surface_area高于非狭窄组,而W6_Auto Correlation_mean低于非狭窄组(均P<0.05),其余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以影像组学特征为输入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其中10个PCAT区域影像组学特征或许在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官兵员工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某部队三甲医院642名官兵员工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问卷(GAD-7)、抑郁症自评问卷(PHQ-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9.44%、36.4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OR=1.86,95%CI(1.59,2.17),P<0.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2.84,95%CI(1.85,4.36),P<0.05]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对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的担忧[OR=0.50,95%CI(1.38,1.85),P<0.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3.16,95%CI(2.03,4.91),P<0.05]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相比普通工作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医护人员的职业背景是焦虑[OR=0.37,95%CI(0.21,0.64),P<0.05][OR=0.59,95%CI(0.36,0.95),P<0.05]、抑郁[OR=0.37,95%CI(0.25,0.70),P<0.05][OR=0.42,95%CI(0.31,0.79),P<0.05]的保护性因素。受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无显著关联。结论 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与负性认知及身体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钙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钙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6-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ACS患者24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标本行血清钙等生化指标检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M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7例ACS患者分为两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49例,年龄(62.88±9.91)岁;AMI组98例,年龄(60.21±10.86)岁。AMI组患者的血清钙(2.21±0.11)mmol/L,明显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25±0.09)mmol/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心率、血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磷等混杂因素后,血清钙四分位数(OR 0.591,95%CI 0.399~0.874,P=0.008)、年龄(OR 0.834, 95%CI 0.791~0.898, P<0.001)、血红蛋白(OR 1.048, 95%CI 1.017~1.079, 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532, 95%CI 1.544 ~4.151, P<0.001)、GRACE评分(OR 1.129, 95%CI 1.092~1.167, P<0.001)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相比,AMI患者表现出较低的血清钙浓度,血清钙水平降低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考标准,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CCTA检查并于3个月内行ICA检查的50例疑患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病人,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8±8.5)岁。AI软件、不同年资医师(低/中/高年资)及AI+不同年资医师分别对入组病人CCTA影像进行后处理并解读。将ICA和CCTA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采用Agatston积分法测量病人的钙化积分值,并将病人分为低钙化组(钙化积分<100)和高钙化组(钙化积分≥10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I、医师及AI+医师的图像后处理和解读时间进行两两比较。以ICA为参考标准,分析AI在不同研究水平和高/低钙化组的诊断价值,并比较AI、不同年资医师和AI+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 结果 50例病人共分析195支血管424个节段。AI和AI+医师的平均后处理和解读时间均低于单独医师诊断的时间(均P<0.05),AI的时间较低/中/高年资医师分别减少了80%、76.8%和75%;AI+低/中/高年资医师较单独医师分别减少了67%、64%、57.9%。在病人、血管及节段水平,AI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93.7%、83.1%、67.7%,特异度为50.0%、89.0%、91.0%,准确度为92%、86.7%、85.6%,阳性预测值为97.8%、83.1%、69.8%,阴性预测值为25%、89.0%、90.2%,AUC为0.87、0.89、0.83;在血管及节段水平,AI对低钙化组的特异度高于高钙化组(均P<0.05)。在血管水平,AI诊断的AUC值均低于中/高年资医师(均P<0.05);其余研究水平,AI与其他不同年资医师诊断的AU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研究水平下,AI+低/中/高年资医师诊断的AUC值与单独不同年资医师诊断的AU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AI辅助的CCTA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明显缩短后处理时间,可能成为临床医师诊断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钙化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_(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CTA检查和有创FFR检查的38例病人共50支血管的资料。用Agatston积分法测量50支血管的钙化积分值,以钙化积分值100为阈值,分为A1组(≤100)和A2组(100)。利用c FFR软件进行FFR_(CT)值测定,FFR及FFR_(CT)0.8定义为病变特异性心肌缺血。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总体及A1、A2组FFR_(CT)与FFR的一致性。以有创FFR作为参考标准,以血管为分析单位,分别计算总体及A1、A2两组FFR_(CT)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总体FFR_(CT)和FFR的ICC系数为0.771(95%CI:0.597~0.870),A1组FFR_(CT)和FFR的ICC为0.819(95%CI:0.633~0.910),A2组FFR_(CT)和FFR的ICC为0.649(95%CI:0.032~0.873)。总体FFR_(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7.4%、96.0%、90.9%、97.4%;A1组和A2组FFR_(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00%、96.9%、100%、96.0%和100%、92.3%、94.1%、80.0%、100%;A1和A2组间诊断效能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FR_(CT)与FFR在冠状动脉狭窄血流评估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未显示钙化影响FFR_(CT)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ML)方法探讨定量、定性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缺血特异性狭窄血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FFR测量的255例病人共328支血管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FFR≤0.80作为提示病变特异性缺血的指标,依据FFR值将纳入血管分为非缺血组(FFR>0.80)和缺血组(FFR≤0.80)。测量所有纳入斑块的CCTA参数,包括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LogitBoost算法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通过信息增益排序方法自动选择特征。分类准确度、敏感度以及f1值(分类准确度与敏感度的调和平均值)用以评价随机森林模型对造成缺血特异性狭窄斑块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采用十折分层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 结果 应用ML方法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FFRCT、ΔFFRCT是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最重要的2个特征,其次是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包括脂质斑块体积、斑块弯曲、斑块不规则、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纤维斑块体积和管腔体积。在排序前10的特征中有9个是CCTA相关参数,只有1个临床参数。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分类准确度为0.940,敏感度为0.940,f1值为0.940;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为0.921±0.047。 结论 ML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引起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特异性狭窄病变的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216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n=119)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n=97),分别检测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UACR),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logistic 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FFA、UACR、Hcy,明显升高[(0.80±0.35)mmol/L vs(0.53±0.20)mmol/L,P=0.035; (65.80±7.50)mg/g vs (40.99±6.07) mg/g,P=0.029;(19.36±6.33)μmol/L vs (12.93±7.07)μmol/L,P=0.03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FFA (OR=2.335,95%CI:1.770~4.018,P=0.018)、UACR(OR=1.166,95%CI:1.082~2.330,P=0.032)、Hcy (OR=2.113,95%CI:1.810~3.770,P=0.026)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FFA、UACR、Hcy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心肌灌注(CTP)半自动分析软件Myocardiac Kit(MK)测量心肌血流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负荷动态CTP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87例疑似冠心病病人,男67例,女20例,平均(60.98±0.78)岁。所有病人均在1周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并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由2名医师独立采用MK软件和CCTA工作站分析数据,计算心肌血流量(MBF)等动态CTP参数以及CCTA直径狭窄率,并记录软件分析数据所需时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在心肌节段和冠状动脉水平上参数测量的一致性。以在ICA检查中狭窄程度 ≥ 90%或FFR≤0.80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MBF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约登指数计算MBF判断心肌缺血的最佳临界值,分别计算CCTA上直径狭窄率 ≥ 50%、MBF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研究共纳入261支冠状动脉和1 479个心肌节段。在心肌节段水平和血管水平上,2名医师对各参数测量较为一致(ICC≥0.60)。缺血心肌节段平均MBF低于对应非缺血节段的[(123.14±41.83) mL·100 mL-1·min-1和(147.47±43.98) mL·100 mL-1·min-1,P<0.05],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节段的平均MBF亦低于非缺血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节段 [(124.34±42.86) mL·100 mL-1·min-1和148.68±44.49) mL·100 mL-1·min-1,P<0.05]。在血管水平,MBF最佳临界值为115.0 mL·100 mL-1·min-1,联合血管狭窄 ≥ 50%和MBF诊断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CI:0.87~0.95)]。MK软件平均数据处理时间为(10.51±1.95) min。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P半自动分析软件具有稳定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辅助诊断系统分析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 GGN)的CT定量参数对肺腺癌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2017-01至2021-1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磨玻璃结节患者97例,根据病灶的浸润程度分为非浸润组(44例)和浸润组(53例)。提取GGN的AI定量参数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统计学差异;预测GGN病灶侵袭程度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AI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非浸润组和浸润组比较,GGN最大径、体积、平均CT值和实性成分所占比均有差异(P<0.05),CT定量参数的预测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实性成分占比、平均CT值、最大径、体积。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实性成分占比(OR=1.262,P<0.05)及平均CT值(OR=1.010,P<0.05)在预测GGN侵袭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诊断阈值为1.085%和-557.00 HU。结论 AI可通过分析GGN的实性成分占比和平均CT值对肺腺癌亚型做出有效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