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的资料,评估放疗对初诊转移性头颈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SEER数据库筛选2010—2015年初诊为转移性HNSCC的患者1226例,包括放疗组762例(62.1%),未放疗组464例(37.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癌症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在全组患者中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评估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并在不同风险组中分析放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CSS和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0.0个月;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中位CSS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6.0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6.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转移脏器个数、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SS:P值为0.045、0.021、0.001、0.002、<0.001、<0.001、<0.001、<0.001;OS:P值为0.002、<0.001、0.002、<0.001、<0.001、<0.001、<0.001、<0.001)。PSM配对后,在低、中、高风险组中,放疗和未放疗患者3年CSS分别为:62.5%∶23.5%、22.4%∶15.7%和10.5%∶9.6%(P=0.008、0.001、0.203);3年OS分别为:58.0%∶20.8%、19.8%∶12.7%和7.0%∶6.1%(P=0.002、0.001、0.166)。结论 放疗显著提高低风险和中风险组患者的CSS和OS,但高风险组患者不能从放疗中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早期、左侧乳腺癌患者采用6 MV X射线有均整器(FF)与无均整器(FFF)模式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IMRT)技术放疗后的辐射致癌风险进行比较,为临床放疗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6 MV X射线有、无均整器模式两种放疗技术分别对20例早期、左侧乳腺癌患者设计两野共面动态调强治疗计划。在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临床靶区(C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射野参数和计划优化参数,尽量降低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非均整模式下调强计划的射野参数和计划优化参数与均整模式下相应参数一致。进而,通过辐射致癌风险模型计算,比较两组治疗计划右侧乳腺、肺、甲状腺、肝脏等危及器官的辐射致癌风险。结果 两组计划的靶区均达到临床处方剂量的要求。FFF模式计划中右侧乳腺、肺、甲状腺、肝脏等器官的当量剂量(OED)和超额绝对风险(EAR)均相对小于均整模式计划中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72,2.11~9.99,P<0.05)。采用FFF模式能明显降低右侧乳腺当量剂量和超额绝对风险。结论 早期、左侧乳腺癌患者放疗中采用6 MV X射线有、无均整器模式调强放疗技术,其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FFF模式能降低右侧乳腺、肺、甲状腺、肝脏等器官的超额绝对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发生相关的临床、剂量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接受胸部根治性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统计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治疗开始季节、治疗前体力状况(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放疗前化疗方案、同步化疗方案、放射性肺炎分级等临床因素,以及GTV体积、肺体积(lung volume, LV)、全肺V5V10V20V30、平均肺剂量(MLD)等剂量学参数。对各因素与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RP≥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者31例,占2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ECOG评分、同步化疗方案、GTV/LV比值与≥2级RP具有相关性(R=0.157~0.2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同步化疗方案、GTV/LV比值与≥2级RP发生显著相关(Wald=4.754、6.422和14.79,P<0.05)。结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部根治性放疗时,年龄增加和GTV/LV比值≥3.2%是≥2级RP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步使用单药小剂量紫杉醇也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颈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复发模式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分析初诊拟行根治性放疗颈段食管癌(CEC)患者的复发模式和生存结果。方法 检索2008年8月至2017年5月初诊拟行根治性放疗的CEC患者,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复发模式,并行生存分析。结果 97例CEC患者符合条件,均为鳞癌。中位年龄59岁(18~78岁)。病变局限颈段34例,超出颈段63例。气管、甲状腺和主动脉受侵患者分别为69、7、6例。Ⅱ、Ⅲ和Ⅳ期(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11、80、6例。中位大体肿瘤完成放疗剂量66 Gy,46例≥66 Gy,51例<66 Gy。中位随访时间14.9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6.03和23.30个月。1、2、3年PFS分别为56.86%、30.35%和26.34%。1、2、3年OS分别为72.54%、47.94%和40.81%。61例随访中发现治疗失败,其中40、27和18例分别发生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受侵患者与无甲状腺受侵患者比较,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3、13.461,P<0.05);气管受侵患者与无气管受侵患者比较,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受侵患者、甲状腺受侵患者与无主动脉受侵患者、无甲状腺受侵患者比较,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4.548、13.421、10.581,P<0.05);大体肿瘤放疗剂量≥66 Gy与大体肿瘤放疗剂量<66 Gy比较,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6,P<0.05)。结论 根治性放疗颈段食管癌治疗失败以局部区域复发为主,甲状腺、气管和/或主动脉受侵是预后不良因素,大体肿瘤放疗剂量≥66 Gy可能利于提高OS,但需前瞻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术前同步化疗方案在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病理诊断明确,分期为T3~4或N+M0(距肛缘≤10 cm),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术前放疗的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分析的患者至少具有以下高危因素之一:极低位,临床T分期为T4b,治疗前盆腔MRI提示直肠系膜筋膜受累或肠壁外静脉浸润阳性,侧方淋巴结受累。术前放疗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处方剂量:95%计划肿瘤靶体积50.6 Gy/95%计划靶体积41.8 Gy,22f,30 d,每天1次。同步化疗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双周方案,具体:每2周静脉滴注奥沙利铂85 mg/m2+放疗日每日2次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主要观察指标为肿瘤完全缓解(病理完全缓解+临床完全缓解)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R0切除率、保肛率,肿瘤消退率、降期率,复发转移率等。 结果共63例患者纳入分析,63例(100%)完成全部放疗剂量,50例(79.37%)完成全部3周期化疗。未观察到4级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5例(7.94%)发生3级不良反应。46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R0切除率为100%,手术保肛率为73.91%(36/46)。肿瘤完全缓解率为34.92%(22/63)。T、N降期率分别为82.61%(38/46)、95.65%(44/46);肿瘤消退分级0、1、2级分别为30.43%(14/46)、45.65%(21/46)、23.91%(11/46)。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患者死亡及局部复发,4例(6.35%,4/63)出现远处转移。 结论对于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双药同步放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可能是更佳的新辅助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基于5-Fu类药物的联合方案中奥沙利铂的最大耐受剂量。方法 本试验设计为前瞻性研究,自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T3、T4/N+)直肠癌患者15例,接受调强放疗以及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的同步化疗。放疗采用同步局部加量, 总剂量GTV为50.6 Gy,CTV 41.8 Gy,共22次,30 d内完成。同期化疗,卡培他滨为固定剂量825 mg/m2,2次/d,每周1~5服用,伴随放疗全程;奥沙利铂剂量分别为100、110、120、130 mg/m2,共4个递增剂量水平组,每21天为1个周期。15例患者,前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例,最后一组因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又入组了3例患者,因此,第4组为6例。治疗后充分评估不良反应和有效率。结果 近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肠炎、皮肤反应、恶心、乏力、泌尿系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并随奥沙利铂剂量的提高而增多、加重。观察100、110 和120 mg/m2组中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130 mg/m2组中则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1例3级血小板减少和1例3级恶心,该剂量为最大耐受剂量。手术后病理显示,所有患者均达到降期,4组患者分别有0、1、2、3例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方案安全有效。奥沙利铂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30 mg/m2,1次/3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固定射野动态调强放疗铅门跟随技术与铅门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采用两种治疗技术对10例直肠癌术前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在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和计划肿瘤区(PG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比较两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分别将两组治疗计划用电离室矩阵2D-Array 729和OCTAVIUS(PTW)模体进行剂量验证.结果 两组计划的靶区均达到临床处方剂量的要求.PTV和PGTV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铅门跟随动态调强计划中全身的V5V10V20V30V40Dmean以及双侧股骨头、膀胱、小肠的V10V20V30Dmean均低于铅门固定动态调强计划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2.24,P<0.05);双侧股骨头、膀胱、小肠的V40以及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γ-2D分析两组计划的通过率,两组计划均通过剂量验证.结论 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采用固定射野动态调强放疗铅门跟随技术与铅门固定技术两种技术,其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而铅门跟随技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完成诱导化疗(IC)联合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下咽鳞癌(HPSCC)患者的复发模式和生存结果。方法:检索200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IC联合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HPSCC患者,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复发模式,并行生存分析。结果:11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均为鳞癌。中位年龄59...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TrueBeam加速器6 MV非均整模式(FFF)X射线蒙特卡罗模拟,寻找最佳的模型参数,为进一步研究6 MV FFF X射线临床剂量学奠定模型基础。方法 借助BEAMnrc和DOSXYZnrc程序,调整入射电子束能量、径向强度分布及角度展宽等参数,对TrueBeam加速器6 MV FFF X射线4 cm×4 cm到40 cm×40 cm射野的百分深度剂量(PDD)和离轴比(OAR)曲线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比较不同大小射野情况下模拟和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入射电子能量为6.1 MeV、半高宽(FWHM)为0.75 mm和角度展宽为0.9°时,模拟结果与相应条件下实际测量结果最接近。不同射野的PDD和30 cm×30 cm及以下射野的OAR曲线与测量数据相比满足Local Dose的限制条件,剂量误差< 1%,位置误差< 1 mm;40 cm×40 cm射野的OAR满足剂量误差<1.5%,位置误差<1 mm的限制条件。结论 本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可将模型参数用于6 MV FFF X射线临床剂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不同营养不良评定标准,描述并比较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在放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选取拟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期和放疗结束时随访。采用营养不良评定标准全球领导人共识(GLIM)标准、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2015年营养不良专家共识(ESPEN 2015)和病人参与主观全面评定(PG-SGA)进行营养评定,其中,营养筛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肌肉量评价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得的四肢骨骼肌指数和去脂体质指数。结果:共纳入502名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着放疗进行,营养风险的比例显著增加;三种标准诊断的营养不良比例均显著增加;且三种标准得到的结果一致性均较差(0.303≤Kappa≤0.681)。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在放疗期间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比例均显著增加,不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差异明显。建议结合临床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研究,使其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