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2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48篇
妇产科学   231篇
基础医学   285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1509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1950篇
预防医学   176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981篇
  13篇
中国医学   306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罕见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5岁,阴道、子宫颈及双侧卵巢多发性椭圆形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色,内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呈海绵状外观,质软,细腻。光镜下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弥漫散在分布,形状不规则,部分腺体囊性扩张。腺体间见增生的短梭形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密集,无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病变局部见出血、退变及钙化。局部区域间质纤维化明显,可见呈簇的厚壁血管。免疫表型:间质细胞CD10和vimen-tin均弥漫(+),SMA(-),Ki-67增殖指数<2%,腺上皮细胞CK、上皮及间质细胞ER(+)。结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非常罕见的变型,在临床、外科手术及病理诊断中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Müllerian腺肉瘤及具有腺样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运用超声应变率显像(SRI)技术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左心室侧壁的位移,以此评价患儿心功能受损情况,及早为临床提供治疗信息。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40例HIE新生患儿,按临床轻、中度分级各20例,胎龄37.8~40.9周,平均胎龄39.5周;体质量2.83~3.89kg,平均体质量3.34kg。并选取20例正常出生足月儿做对照组,胎龄38.2~41.1周,平均胎龄40.1周;体质量2.92~3.68kg,平均体质量3.26 kg。分别采集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标准四腔心切面,应用应变率技术测量左心室侧壁基底段及中间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应变率(ESR)、舒张晚期应变率(ASR);二、三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所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轻度和中度HIE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MCA血流的Vs和Vd均减低(P<0.01),RI均增加(P<0.05);中度HIE组LVEF较正常新生儿LVEF低,轻度者无明显变化,但两组患儿的左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位点的收缩期位移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应变率技术可无创、敏感、准确地评价HIE患儿的心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治疗信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7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和开腹手术组(B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A组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而B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术后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所有动物术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于术后1、2、4、6周及8周取材,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2)临床试验部分: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观察组给予含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结果:(1)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左旋精氨酸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2)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内皮素-1(ET-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兔静泳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左旋精氨酸联合降脂药物能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及中膜增生,减少静泳桥狭窄.(3)含有左旋精氨酸的血管保护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95.
邓伟雄  郑文忠  钟文明 《医学综述》2012,18(14):2303-2304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和芬太尼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地佐辛注射液和芬太尼注射液进行术后静脉镇痛,并记录术后5个时点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作为评估参考,同时记录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和镇痛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芬太尼组在术后4、8 h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0.01)。芬太尼组的不良反应记录亦明显高于地佐辛组。结论地佐辛具有和芬太尼相当的镇痛效果,且镇静程度适当,并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996.
陈文  郑文忠 《医学综述》2012,18(16):2659-2661
目的观察单纯胶体扩容法、胶体扩容合并分次推注麻黄碱法、胶体扩容合并负荷量+微泵去氧肾上腺素法对产科脊麻后低血压及其伴随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美国麻醉协会Ⅰ~Ⅱ级拟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三组:扩容组(A组)、扩容+麻黄碱组(B组)、扩容+去氧肾上腺素组(C组),各50例。所有产妇建立静脉通道后,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15 mL/kg,以10 mL/(kg.h)维持。A组产妇视血压变化,在原输液速度的基础上,适当加快输液;B组产妇腰麻完成后,立即给予麻黄碱10 mg,术中收缩压(SBP)<80 mm Hg时,追加麻黄碱,每次5~10 mg;C组产妇则在腰麻完成后,立即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μg,并以5μg/(kg.min)静脉维持。观察患者腰麻后2、5、10、20、30 min的SBP、心率(HR)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SBP、HR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SBP均高于A、B组,HR均低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A、B组(P<0.05)。结论胶体扩容联合去氧肾上腺素微泵维持法治疗产科麻醉脊麻后低血压效果更好、对HR影响更小,心悸胸闷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97.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再兴 《吉林医学》2012,33(4):727-728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0~50岁无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围绝经期妇女90例,连续4年,每年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人群正位腰椎的骨密度1次,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排卵期血清雌激素的含量。结果:妇女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也相应地受到影响,同时也与骨的偶联过程失调从而造成机体骨密度的变化有关。通过观察发现第2年腰椎骨质丢失率约为1.12%,第3年比第2年又下降1.15%,第4年比第3年下降1.21%,而血清雌激素水平第2年比第1年下降了28.75%,第2年较第3年下降21.41%,第4年较第3年反而上升35.38%。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下降趋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雌激素的变化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彭艳  彭莉  姚吉龙  刘剀 《吉林医学》2012,(10):2042-2043
目的:探讨B超引导在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中的作用。方法:对85例子宫纵隔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一次完成,无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复查B超宫底部残留纵隔均<1 cm,宫腔形态基本正常,术后有效随访79例,均妊娠活产。结论: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效价比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诊断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240例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的病理检查,检验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诊断不孕症中的价值。结果: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病理分级显示,正常的有49例,其中受孕占85.71%,欠佳80例,受孕占72.50%,不良82例,受孕占30.49%,无分泌29例,受孕为0;有32例患者的双侧输卵管通畅,92例患者仅有一次输卵管通畅,79例患者的输卵管通液不顺畅,有37例患者出现输卵管堵塞。对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为:38例患者双侧通畅,89例患者一侧输卵管通畅,76例患者的输卵管的通畅性欠佳,37例患者出现输卵管堵塞。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与腔镜检查比较,对输卵管通畅与否的明确情况相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的变化好坏对受孕有预测作用,经阴道三维超声与输卵管造影检查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不孕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