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究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参与老年科实习的中医培训护士92名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则应用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中医培训护士的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导师对中医培训护士的学习能力评价及中医培训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中医培训护士在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综合成绩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师对中医培训护士在知识理解力、问题处理能力、理论结合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培训护士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中医培训护士在老年科的实习带教效果,培训护士的考核成绩显著提升,导师对中医培训护士的能力培养效果更为满意,中医培训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医学生职业使命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以及职业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在二者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温州地区2 7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星在线调查,采用职业使命感问卷、职业效能感问卷、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分析结果。结果:职业使命感、专业承诺、职业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0.60,P<0.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使命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5,95%CI=0.035~0.059,效应量为9.34%;学习动机对职业使命感通过职业效能感影响专业承诺的中介模型起调节作用。结论:职业使命感是影响专业承诺的重要因素,提升职业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是增强医科院校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设计浓缩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ocial cognition interaction training, SCIT)干预程序并探讨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浓缩版SCIT干预+药物治疗)和等待组(仅药物治疗),干预组31例和等待组32例完成干预后评估。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面部情绪识别任务(FEIT)及眼区心理阅读任务(ET)评估2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及社会认知水平。结果 实施干预后,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01),但干预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等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患者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面部情绪识别任务及眼区心理阅读任务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干预组评分[(70.23±6.39)分,(25.35±1.52)分,(29.48±2.67)分]显著高于等待组[(62.69±9.24)分,(22.19...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5-羟色胺2C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C receptor,5-HTR2C)基因-759C/T和-697G/C位点多态性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纳入184例接受奥氮平单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基线及治疗第6周末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运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5-HTR2C基因-759C/T–697G/C基因多态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治疗前后糖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5-HTR2C基因–759C/T和–697G/C位点各基因型基线糖脂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759C/T位点基因型间FBG和TG净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2,P=0.009;F=3.397,P=0.036),其中FBG净增野生CC型患者高于CT或TT型患者(P=0.038,P=0.010),TG净增野生CC型患者高于TT型患者(P=0.010);–697G/C位点基因型间FBG净增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4.385,P=0.014),其中野生GG型患者高于CC型患者(P=0.006);两位点联合分析也发现,野生CC/GG基因型患者FBG净增高于CT+TT/GC+CC基因型患者(P=0.021)。结论 5-HTR2C基因–759C/T和–697G/C位点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糖脂代谢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伴忧郁特征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方法:对“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中626例符合伴忧郁特征的抑郁症患者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模块评估自杀风险,并将患者分为自杀风险组(300例)和无自杀风险组(326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结果:自杀风险组起病年龄明显小于无自杀风险组(t=-4. 390,P=0. 032),出现抑郁发作频繁(χ2=8. 036,P=0. 005)、伴非典型症状(χ2=4. 586,P=0. 032)、伴精神病性症状(χ2=15. 580,P 0. 001)、症状晨重暮轻(χ2=4. 501,P=0. 034)、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χ2=33. 105,P 0. 001)的比率明显高于无自杀风险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精神病性症状(OR=2. 38,P 0. 001)、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OR=2. 51,P 0. 001)与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相关(P均0. 001)。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可能是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心理援助热线服务需求及公众心理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1月25日至2月29日浙江省心理援助热线(简称“热线”)来电进行分析。将疫情相关来电分为医学、心理、资讯、其他四类,采用文本分析法确定心理类来电的二级类别;按周统计来电数量并分析各类来电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各类疫情相关来电中抽取600人次进行语义分析,通过标记新增、同类合并的方式形成特征集,归纳各阶段的来电内容特征;对200名来电者进行回访,从等待时间、通话时长、解决问题的程度和结束通话的方式四方面了解其对来电过程的感受。结果: 全省热线累计接到来电13 764人次,8978人次(65.23%)为COVID-19疫情相关来电,其中医学类占12.59%(1130/8978)、心理类占26.50%(2379/8978)、资讯类占27.18%(2440/8978)、其他占33.74%(3029/8978)。各类来电数量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每日各类来电数量受到每日疫情情况、新增相关政策情况、热线宣传力度等因素的影响(P < 0.05或P < 0.01);各类来电数量在不同性别和身份的来电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181名来电者自愿接受回访,其中51.38%(93/181)的来电者认为热线占线等待时间偏长,33.15%(60/181)的来电者认为热线通话时间不足,80.66%(146/181)的来电者认为通过拨打热线能部分/完全解决问题,39.23%(71/181)的来电者认为是由接线员单方面提出结束通话。结论: 心理援助热线来电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反映出疫情期间公众心理大致经历盲目期、恐慌期、烦闷期和调整期四个阶段,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应进一步加强心理援助热线的“专线”特性,提高服务效率,针对不同阶段公众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7.
喹硫平单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喹硫平600~750mg/d单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单组、开放性研究。对12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予喹硫平600~750mg/d单药治疗,观察时间为24周。疗效指标为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变化,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Pittsburgh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大体评定量表(GAS)的评分。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和生命体征等。结果终点时PANSS总分减分值为54.47,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终点时,患者的有效率为77.4%(96/124),缓解率为58.1%(72/124)。MADRS、PSQI和GAS各时点评分改变与基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PANSS总分、阳性、阴性及兴奋因子分自第1周起即明显下降,减分值分别为10.33、3.52、2.11及3.33(P均小于0.01);此后访视点各评分继续减少。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便秘(23.3%)、一过性肝功能异常(14.7%)、心动过速(12.4%)、嗜睡(10.9%)和失眠(10.1%),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喹硫平600~750mg/d单药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可改善激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抑郁症状、睡眠和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38.
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障碍都是常见的负性情绪障碍,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新型抗抑郁药均能治疗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障碍,度洛西汀作为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的一种,有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其在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方面具有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及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度洛西汀临床应用中的治疗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进展,结合广大专家的用药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客观、更规范的治疗选择和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9.
<正>失眠障碍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睡眠疾病,失眠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0%~36%,其中10%~25%成为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约6%~10%达到了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的诊断标准[1-2]。而CI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神经免疫等方面造成多维度损害[3],其中,认知记忆与睡眠功能成为近年研究热点[4]。中医针刺调节失眠障碍具有疗效确切、无依赖性、副作用小等优势[5],  相似文献   
40.
目的:调查在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并分析影响该病康复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对住院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89例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社会领悟支持量表(PS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9例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均值为(17.42±6.23)分;中度及以上社会功能缺陷(SSPI总分≤29分)有81例(91.01%),其中中度28例,重度44例,极重度9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感受中的家庭支持关怀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缺陷,严重影响其病情康复和回归社会;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感受低与缺乏家庭支持关怀,临床工作中要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相应的心理支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