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1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586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386篇
基础医学   739篇
口腔科学   151篇
临床医学   2717篇
内科学   1203篇
皮肤病学   191篇
神经病学   394篇
特种医学   599篇
外科学   1547篇
综合类   4689篇
预防医学   870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562篇
  12篇
中国医学   385篇
肿瘤学   35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904篇
  2012年   1340篇
  2011年   1363篇
  2010年   1299篇
  2009年   1352篇
  2008年   1320篇
  2007年   1231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观察乌梢蛇Ⅱ型胶原蛋白(tyPe Ⅱ collagen,CⅡ)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滑膜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限制性胃蛋白酶降解法提取乌梢蛇CⅡ,SDS-PAGE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鉴定;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足垫皮下注射诱导AA大鼠模型;收集滑膜细胞上清液,L929细胞毒性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TNF-α生物活性,MTT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β生物活性;ELISA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提取的CⅡ分子量约为118kD~120 kD,紫外光谱吸收仪测定提取的CⅡ吸收峰为230nm,均与标准的牛鼻中隔CⅡ相符;乌梢蛇CⅡ各剂量组体外对滑膜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没有直接作用;乌梢蛇CⅡ中剂量组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共培体系上清液TNF-α和IL-1β活性(P<0.01),乌梢蛇CⅡ低、高剂量可抑制AA大鼠的滑膜细胞和派氏淋巴结(PP)共培体系上清液IL-1β活性(P<0.05);灌服乌梢蛇CⅡ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活性下降(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活性下降(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乌梢蛇CⅡ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抑制滑膜上清液TNF-α和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滑膜上清液IL-1β水平(P<0.01);乌梢蛇CⅡ中剂量能显著升高滑膜上清液TGF-β(P<0.01);结论:乌梢蛇CⅡ体外对滑膜细胞炎症因子无直接作用,灌服乌梢蛇CⅡ可以抑制滑膜细胞炎症因子的水平和活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犬梭形动脉瘤(FFA)模型在采用生物膜包裹后1年期的血流动力学与组织学变化,探讨生物膜包裹的远期效果。方法对10只犬采用显微手术制作双侧梭形动脉瘤模型20枚。左侧用生物膜完全匹配包裹。右侧未包裹以作为对照,行DSA、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对照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术后1年时行活体解剖取标本。对照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模型均制作成功。FFA腔内为涡流,多普勒超声具有特征性的双相涡流频谱,造影剂滞留明显;对照侧术后1年膨胀性增大,并具有自发破裂的趋势。手术侧包裹后瘤腔消失。血流恢复为层流,超声频谱与颈总动脉一致,未见造影剂滞留,血管顺应性、弹性及舒缩状态与颈总动脉基本匹配;瘤腔与吻合口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相符。结论犬FFA模型是研究包裹治疗的理想动脉模型,采用生物膜完全匹配包裹,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
胎死宫内(intrauterinefetaldeath,IUFD)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国家使用的死胎的起始孕周不同,胎死宫内率报道有很大的差异,在1‰~10‰之间。随着围产保健工作的加强,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在近20年有了显著下降。预防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本文对围分娩期胎死宫内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作一介绍。晚期妊娠胎死宫内的原因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24.
转铁蛋白受体与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学交叉而形成的分子影像学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磁共振分子成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技术.其成像的关键在于报告基因系统的选择应用。综述了以转铁蛋白受体为报告基因系统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25.
一、一般性建议对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提示为结直肠癌或息肉病的患者就应行诊断性检查。筛选检查应从患者个人、家族和既往病史开始,这可使我们为患者制订合适的检查方案。应提供患者可供选择的检查方案,包括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应给予患者在选择检查方案时表达意见的机会。  相似文献   
26.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与病原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最具有特征的感染性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10%—20%。此前,腹腔内并无原发性感染灶。SBP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肝硬化病情较重,可能提示已进入病程后期,预后颇差。伴有SBP者,病死率约50%左右,其中三分之一直接死于SBP。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确诊率,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作者所建腹部外伤数据库,收取广州南方医院、宁夏银川解放军第五医院1995~2006年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35例,对其早期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及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13例(37.1%)患者剖腹前得到明确诊断;22(62.9%)例患者术前首诊漏诊,其中19例(54.3%)患者剖腹探查术后确诊,3例(8.6%)患者首次剖腹探查术后仍漏诊.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发病率低,漏诊率高,术前诊断困难,术中仍易被漏诊.行腹腔穿刺及CT、口服泛影葡胺造影、腹部X光片及腹部B超检查的综合应用有利于明确诊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自杀基因疗法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除手术切除外,迄令尚无满意的治疗措施,但手术根治切除率低。自杀基因(suicide gene)疗法的出现,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和具有临床就用潜力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踝关节X线片分析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踝关节X线片的有关数据,提高踝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以利于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40例正常踝关节X线片,测量踝关节间隙内侧宽度、上方胫距关节间隙宽度、距骨外侧与外踝胫侧骨重叠影宽度、侧位片距骨与胫骨之间的宽度、下胫腓联合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构成重叠的宽度共六组数据。结果踝穴内侧宽度平均(3.8±0.5)mm,正位距胫关节宽度为(3.0±0.5)mm,距骨外侧与外踝的重叠影为(4.1±2.2)mm,侧位片中距骨与胫骨的间隙为(2.8±0.5)mm,下胫腓联合宽为(3.2±0.7)mm,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重叠影宽平均为(7.7±1.9)mm。结论综合分析各组正常值,结合其它骨折改变,超过正常值范围是距骨脱位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依据。多组数据改变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脂质体(liposome)介导转录因子NF—κB诱捕物(decoy)寡聚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肺部NF-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STC)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于建模后1h分别静脉注射裸ODN、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和生理盐水,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EMSA)分析NF-κB的活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肺组织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同时检测氧分压、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EMSA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RT—PCR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小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相比,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 NF—κB decoy ODN可特异性抑制肺NF-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的表达,减轻肺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