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1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586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386篇
基础医学   739篇
口腔科学   151篇
临床医学   2717篇
内科学   1203篇
皮肤病学   191篇
神经病学   394篇
特种医学   599篇
外科学   1547篇
综合类   4689篇
预防医学   870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562篇
  12篇
中国医学   385篇
肿瘤学   35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904篇
  2012年   1340篇
  2011年   1363篇
  2010年   1299篇
  2009年   1352篇
  2008年   1320篇
  2007年   1231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本通过分析南方医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的老年病例,探讨了老年患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与创伤严重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3月~2004年2月急诊就诊的多发创伤患者93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h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FSH、LH水平,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93例患者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ISS<16分47例,25≥ISS≥16分24例,ISS>25分22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按GCS评分分组ISS<16分14例,25≥ISS≥16分14例,ISS>25分12例,并比较各分组间FSH、LH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组(ISS>25分)与合并颅脑损伤组患者早期FSH、LH明显升高(P<0.01).ISS>25分组、25≥ISS≥16分组、ISS<16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P<0.05或0.01),且前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颅脑损伤者中,GCS>8分组、8≥GCS>5分组、5≥GCS≥3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血清垂体前叶激素FSH、LH水平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病因复杂,患者多具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起病较急,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视觉症状及局部神经定位体征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为主的对称性片状白质水肿。经过正确治疗,数周或数月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病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特别是MRI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血管铸型方法对组织工程技术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的远期血管化情况进行检测。方法中国青山羊3只,制备单侧胫骨20mm的骨与骨膜缺损,缺损部位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干细胞(coral hydroxyapatite/bone marrow stem cells,CHAP/BMSCs)。术后3年分别行双侧后肢股动脉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铸型灌注,灌注后采用大体解剖、未脱钙骨片、扫描电镜等方法检测组织工程骨的远期血管化,并与健侧相同部位正常骨对照,观察其血管化效果。结果血管灌注后大体解剖观察示组织工程骨血管来源于周围软组织、髓腔血管及两端正常骨皮质。灌注后未脱钙骨磨片显示组织工程骨内微血管沿哈弗管和伏克曼管分布交织形成网状。采用图像分析仪比较组织工程骨与正常骨横切面磨片上血管相对面积,分别为(763.89±47.38)U/10万U与(788.00±65.83)U/10万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0,P〉0.05)。结论采用CHAP/BMSCs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远期观察结果表明,新生骨远期血管化效果与正常骨无异,为组织工程骨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报道特需病房实施夜间护理二线值班的实践体会。特需病房共有5个护理单元,病区呈立体结构。通过确立二线值班护士的资质条件,严格考核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选拔出9名护师担任首批上岗的二线值班人员。2006年10月起,每晚安排1名二线值班护士值班,值班时间为:19:00一次晨8:00,其中19:00—23:00为在班时间,23:00一次晨8:00在值班室休息待班,负责全科5个护理单元夜间护理的巡视、指导和监控,解决一线护士的护理疑难问题,重点对工作繁忙的护理单元进行技术指导并帮助工作。实施1年多以来,一线护士、医生对二线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100%,认为开展夜间护理二线值班有效地提高了夜间护理的工作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有效减轻了一线值班护士的压力,促进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之间协作,增强了护理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骨干的自身价值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 年3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北京地区艾滋病社会组织招募765例HIV/AIDS患者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765 份,被调查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检出率8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固定工作(OR =5.004,95%CI =1.867~13.410,P =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1~3 年(OR =2.613,95%CI =1.354~5.044,P =0.004)、不按时服药(OR =31.277,95%CI =4.143~236.092,P =0.001)是艾滋病心理痛苦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已婚(OR =0.320,95%CI =0.187~0.550,P <0.001)、坚持使用安全套(OR =0.267,95%CI =0.127~0.563,P =0.001)、确诊时间长(OR =0.115,95%CI =0.024~0.550,P =0.007)、月收入>1 0000元(OR =0.265,95%CI =0.095~0.737,P =0.01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艾滋病心理痛苦,其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艾滋病心理痛苦的评估,并及时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针对出现的一些系统方面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启示开发了电子版门诊日志,网络化、自动化疫情报告,病程影像对比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工作站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和血、尿β2-m水平测定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肾移植病人术后均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同时测定移植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膀胱放射性计数与移植肾放射性计数比值(B/K值)和移植肾放射性1min计数与腹主动脉放射性1min计数比值(K1min/A1min比值)。在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前所有病人均收集其血液和尿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尿β2-m水平。结果:12例肾功能正常者肾动态显像示肾血流灌注及功能良好,GFR值为(49.1±6.1)ml/min,B/K值均〉3,K1min/A1min比值为8.18±1.41;4例急性排斥反应者肾血流灌注受损程度重于功能相,GFR值为(33.2±5.3)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为2.59±0.86,β2-m水平以血β2-m升高明显;8例慢性排斥反应者肾血流灌注和功能相均同时受损,GFR值为(19.8±7.5)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为2.19±0.84,β2-m水平也以血中升高明显;2例肾小管坏死者及2例环孢素A肾中毒者肾血流灌注受损均轻于功能相,GFR值分别为(38.5±4.1)ml/min和(39.4±5.81)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分别为5.83±0.84和6.01±0.66,β2-m水平以尿中升高显著。结论: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K1min/A1min比值和B/K值,结合肾移植病人术后血、尿β2-m水平联合分析可早期初步鉴别排斥反应的类别,可作为判断移植肾受损程度、原因及预后估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通过观察人体内痔不同分期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探讨内痔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肛肠科门诊手术切除的Ⅰ、Ⅱ、Ⅲ期内痔标本134例(Ⅰ期42例,Ⅱ期45例,Ⅲ期47例),内痔周围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GF2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及Ⅰ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完整,未见扩张血管;Ⅱ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黏膜肌层破坏,黏膜层内见新生血管;Ⅲ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见血管管壁增厚迂曲,管腔扩张;与正常粘膜成纤维细胞相比VEGF在粘膜层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883.961,P<0.01),FGF2也存在相同表达(F=656.013,P<0.01);与正常组相比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776.561,P<0.01),FGF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同趋势(F=1066.458,P<0.01)。 结论 VEGF及FGF2在内痔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内痔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24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腰方肌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腰方肌阻滞的患者在阻滞完成后15 min记录阻滞平面。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腰方肌组患者在术后2、8、12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方肌组12名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为T6(T6~10),最低阻滞平面为L1(T12~L1)。与对照组相比,腰方肌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方肌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