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尺骨截骨点位置不同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21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12(6.6±2.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0个月,平均8.6个月。BadoⅠ型骨折60例,Ⅲ型8例。患儿均采用尺骨近端截骨矫形治疗,术中选择尺骨畸形最明显处截断尺骨,按照截骨点至尺骨近端间距占尺骨全长的比例不同分为3组,A组(占比≤25%)27例、B组(25%<占比<30%)20例、C组(占比≥30%)21例。观察指标:(1)对比3组患儿临床基线资料。(2)对比3组患儿手术时间,观察术后患肘肱桡关系恢复情况,尺骨截骨处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定期随访。取出内固定前,测量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旋前、旋后、伸肘、屈肘角度,采用Kim肘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并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拆除内固定后,采用影像学Nakamura分级标准评估并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 (1)3组患儿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患肢肘关节活动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3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为(100.6±31.7)min,B组为(133.0±24.2)min,C组为(94.9±2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P=0.367)。术后第3天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肱桡关系均恢复正常。A组有1例术后切口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愈合。6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8.7个月。A组术后发生肱桡关节再脱位3例、半脱位3例,B组发生半脱位3例,C组发生半脱位2例、尺骨延迟愈合1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儿尺骨截骨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89)。(3)3组患儿取出内固定前,肘关节旋前、旋后、伸肘、屈肘角度,以及Kim肘关节功能评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拆除内固定后,影像学Nakamura分级评定肘关节功能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P=0.422)。结论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用尺骨近端截骨矫形治疗,术中选择尺骨畸形最明显处截断尺骨,尺骨截骨点位置的不同对患儿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He W  Hu C  Qiu W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74-377
目的评价B超对肺癌急症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诊断肺癌急症35例,其中有中央型右上肺癌肿块压迫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VC)5例,探查取胸骨右缘第2、3肋间;中大量心包积液伴亚急性心包填塞症10例,包括心肌与心包转移癌致急性出血性心包积液2例,探查取心前区及左腋前线第5、6肋间;恶性胸腔大量积液20例,探查位于两侧背部膈上。介入性治疗,B超定位穿刺抽液并腔内注入中药榄香烯乳,配合临床化疗药物、输血等综合治疗。结果在4周内急症得到暂时缓解者占82.8%,稳定占8.5%,无效占8.5%。结论简便、可重复性的超声诊断及时、可靠,并可提供疗效参考依据,证实榄香烯乳对控制急性心肌心包出血有特效,起乳剂微栓止血作用。对部分包裹性胸腔积液无效。B超对SVC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马鞍山和苏州两所医院5a以下急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市5a以下儿童的急性腹泻粪便标本1267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结果 1267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为29.83%。发病年龄主要在3a以下,流行季节高峰为11月份至次年1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两市5a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of boys in China, but there are no tools validated for this purpos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the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HO‐KLAT2.0. We recruited 60 boys with either haemophilia A (HA) or haemophilia B (HB) and their parents from four regions in China, and assessed the validity of CHO‐KLAT compared to the PedsQL.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 the CHO‐KLAT a second time 1–2 weeks later to assess reliability. The boys ranged in age from 7 to 18 (mean = 12.4; SD = 3.03) years. The severity distribution was: mild (9), moderate (10) and severe (41). On‐demand therapy was received by 26 boys, while 18 received low‐dose prophylaxis (HA: 10 IU kg?1 2–3 times week?1, and HB: 20 IU kg?1 1 time week?1). The mean CHO‐KLAT scores were 63.7 (SD = 10.6) for child‐report and 58.3 (SD = 11.4) for parent‐report. Validity was supported by a correlation of 0.67 (< 0.0001) with the PedsQL for child‐report and 0.64 (< 0.0001) for parent‐report.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0.88 (95% CI: 0.82–0.94) for child‐report, and 0.90 (95% CI: 0.86–0.95) for parent‐report. Inter‐rater reliability was 0.46 (95% CI: 0.26–0.66). CHO‐KLAT scores were 11 points higher among patients who had been on prophylaxis 3 times per week for ≥24 weeks.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HO‐KLAT. This measure is suitable for use in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 in boys with haemophilia in Chin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复苏质量、麻醉诱导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2、6、24 h,观察组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术前麻醉诱导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具有复苏效果好,可减少全身麻醉用药,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子宫脱垂合并肠疝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7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子宫脱垂合并肠疝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子宫脱垂情况、与发病机制相关的氧化应激因子以及生活质量影响情况。 结果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后的子宫脱垂测量点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及出院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子宫脱垂合并肠疝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脱垂情况及氧化应激水平,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芜湖市百日咳鲍特氏菌耐药情况及其流行菌株的基因型,为百日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8年5月—2018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百日咳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对象于入院时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氏菌培养和PCR检测,并对4株留存菌株进行药敏与基因型检测。结果 百日咳疑似病例70例,年龄0.1~12.0岁,平均(2.38±2.61)岁,其中7例为4月龄之内婴儿未接种疫苗。经细菌培养阳性18例,阳性率为25.71%,PCR检测阳性20例,阳性率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例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患儿细菌培养与PCR检测阳性率为分别为12.20%(5/41)和17.07%(7/41),29例未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患儿细菌培养与PCR阳性率均为44.83%(13/29),是否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细菌培养与PCR阳性率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69,6.411,P<0.05)。随机抽取4株百日咳鲍特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与基因型检测,4株均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均敏感。4株基因型均为ptxA1/ptxC1/ptxP1/prn1/fim2-1/fim3-1和tcfA2,均与我国当前百日咳鲍特氏菌疫苗菌株型ptxA2/ptxC1/ptxP1/prn1/fim2-1/fim3-1和 tcfA2不同。结论 在当前疫苗时代,以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百日咳可靠性不足,有必要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疫苗接种后感染百日咳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本地区目前流行菌株与疫苗菌株不相匹配,需进一步监测流行菌株的基因型,为疫苗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加强护理干预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家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3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家长加强健康教育干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对患儿实施专科护理:重点是静脉穿刺置管及保护静脉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结果:3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愈6例,好转19例,治愈和好转率78.13%(25/32)。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家长依从性,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治愈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淋巴管瘤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7例)、穿刺(2例)病理证实的9例小儿淋巴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行平扫加增强CT扫描,4例仅行平扫。结果:9例淋巴管瘤,6例位于颈部,其中1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向肩背部生长,2例位于肠系膜,1例位于后腹膜,CT表现为多房(8例)或单房(1例)、薄壁囊肿,7例囊内密度均匀,呈水样密度,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是囊状合并海绵状淋巴管瘤伴囊内出血,1例是囊内有出血,CT值4—50HU。5例强增扫描,3例囊壁及间隔有强化。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及内部特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