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90例。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骶管阻滞麻醉,联合组行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室观察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_1)、完成骶管阻滞后(T_2)、切皮时(T_3)、手术完成时(T_4)、拔除气管导管时(T_5)、苏醒后10 min(T_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室观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维持时间常规组短于联合组(P0.05)。T_1时两组患儿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3~T_5时联合组HR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T_5~T_6时联合组MA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2.2%,明显高于联合组的6.7%(P0.05);联合组患儿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可降低术中患儿机体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将罗哌卡因广泛注射于手术区域,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罗哌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分析2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检测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估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麻醉前均有明显波动(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皮质醇、血糖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6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稍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 结论罗哌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速麻醉起效时间,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腹股沟疝患儿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82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统计2组麻醉前(T1)、麻醉后10 min(T2)、术后即刻(T3)、术后8 h(T4)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术后5、60、120 min时疼痛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acial expression scoring,FLACC)及苏醒期躁动评分(awakening period score,AS)、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T2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1时期增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T3及T4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2时期降低,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60、120 min试验组FLACC及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呕吐(7.32%)、躁动(12.20%)、嗜睡(9.76%)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股沟疝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可减少氯胺酮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程度,还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及躁动程度,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150例接受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喉罩全身麻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2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躁动及疼痛评分、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状况。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躁动评分、12 h小儿疼痛量表(12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入喉罩后、手术开始时、拔除喉罩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入喉罩后、拔除喉罩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MAP、HR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后、拔除喉罩时2组间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观察组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的麻醉效果较好,术后苏醒快,可以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及躁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用于患儿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69例,男65例,女4例,年龄3~6岁,体重13~24 kg, 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0.15%罗哌卡因组(C15组,n=23)、0.20%罗哌卡因组(C20组,n=22)和0.25%罗哌卡因组(C25组,n=24)。于手术切皮前行双侧腰方肌阻滞,三组分别注射0.15%、0.20%、0.2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术后1、2、4、6、8、10、12 h的FACES评分及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术后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局麻药毒性反应、下肢肌力减退、低血压等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25组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晚于C15组(P0.05),需要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少于C15组(P0.05)。术后1、2、4 h C25组FACES评分明显低于C15组和C20组(P0.05)。三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0.4 ml/kg双侧腰方肌阻滞可推迟腹腔镜疝囊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12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且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异丙酚骶管内阻滞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使用0.5%罗哌卡因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使用0.75%罗哌卡因复合异丙酚麻醉。比分析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麻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评分、临床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0.5%罗哌卡因复合异丙酚骶管内阻滞麻醉行肛肠手术,麻醉阻滞时间长,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斜疝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Dex 1 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1 ml/kg骶管阻滞;B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苏醒后10 min时(T5)的MAP和HR,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及副作用. 结果 A组HR在T4时显著低于B组[(106±12)次/min比(117±12)次/min] (P<0.05).与B组比较,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8%比23.1%]、躁动评分[(1.9±0.6)分比(3.1±0.7)分]和术后4、8、12、16 h FLACC疼痛评分[(1.1±0.6)分比(2.2±0.7)分、(1.2±0.6)分比(3.8±0.9)分、(2.3±0.6)分比(4.2±0.7)分、(2.6±0.9)分比(3.8±0.8)分]均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及术后2、24 h的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曲马多为4例,A组无使用曲马多者(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能降低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延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在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局麻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患者接受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1%利多卡因局麻。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局麻药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的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局麻药起效时间和止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当时(T4)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 h(T5)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局醉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其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6例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分析2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检测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毕,观察组的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皮质醇、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 h,观察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稍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有效维持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轻其应激反应,加速麻醉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优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结合精细化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手术室护理。对比2组患儿干预前、后,患儿住院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率相关指标、家长与医护人员满意度,进一步分析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儿术中麻醉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接送时间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结合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对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效果良好,能明显缩短患儿手术接送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患儿手术交接、诱导麻醉时的焦虑情绪,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试验组,每组患儿40例。观察组的麻醉方案为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试验组的麻醉方案为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对比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切皮前(T0)、切皮后10 min(T1)、切皮后15 min(T2)、探查疝囊(T3)]的生命体征、麻醉质量以及进入麻醉恢复室后不同时间点[进入即刻(T4)、进入后20 min(T5)、进入后40 min(T6)]的疼痛情况和镇静情况,及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儿T1、T2、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2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T4、T5、T6时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评分、Watcha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对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其麻醉方案不仅能获得更稳定的需流动力学特征,缩短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还能改善患儿术后的疼痛及镇静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两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两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缺点。方法:随机将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行两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45例用传统术式。比较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两孔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具有患儿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单孔法与双孔法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的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儿行双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试验组患儿采用单孔法腹腔镜疝下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对侧未闭鞘状突发生率、切口大小、术后24 h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中切口(7.40±1.01)mm小于对照组(9.58±1.56)mm,试验组并发症发生虑3例(6%)低于对照组10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对侧未闭鞘状突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均安全有效,单孔法操作相对困难,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儿均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术后第2天腹胀程度、住院期间护理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38、6.060、2.874,P均<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7,P=0.029)。观察组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8,P<0.001)。观察组病房管理、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及并发症预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46、7.237、13.106、7.014,P均<0.001)。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缓解患儿术后腹胀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均行腹股沟疝手术,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其术中全麻药物(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留观时间、术后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并采用躁动评分(PAED)评估2组患儿躁动发生及严重程度。 结果观察组入室后(T0)HR、SBP、DB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时(T1)、术毕时(T2)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术后2、6、12和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利于维持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改善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七氟醚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5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泵注治疗。分析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后(T2)、手术开始10 min时(T3)、手术结束后(T4)4个时间点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临床指标、镇痛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在麻醉诱导前T1时间点,2组患儿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HR低于对照组(P<0.05),在T3、T4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入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毕苏醒期躁动评分、儿童疼痛行为(FLA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儿童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发挥镇痛镇静催眠的效果,稳定患儿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苏醒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