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及大结节、小结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低能量损伤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 同种异体腓骨:取自于人体异体,经过加工处理,去除其免疫原性,保留其骨性结构,可用于移植修复骨缺损,起到支撑作用。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但对肱骨近端内侧柱缺乏支撑的骨折目前仍是治疗难点,并发症常见,失败率较高。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2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12篇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将以下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影像学数据、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11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高,但GRADE证据质量级别较低。②共纳入958例患者,其中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411例,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547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差值(MD=-2.40,95%CI:-2.49至-2.31)、颈干角差值(MD= -6.14,95%CI:-6.62至-5.67)、目测类比评分(MD=-0.22,95%CI:-0.35至-0.08)、肩关节功能评分(MD=4.12,95%CI:2.18-6.06),上肢伤残评分(MD=-10.32,95%CI:-13.44至-7.19)、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MD=-0.37,95%CI:-0.55至-0.19)、肩关节功能评分(MD=5.07,95%CI:2.86-7.27)、总体并发症(OR=0.31,95%CI:0.20-0.48)及肱骨头螺钉切出(OR=0.25,95%CI:0.11-0.55)均明显优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P < 0.05),肱骨头坏死(OR=0.94,95%CI:0.47-1.8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因此,较弱的证据提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ORCID: 0000-0002-8486-3932(阳运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3.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臀部丘疹、结节、斑块伴瘙痒4年。4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肛周出现丘疹,伴瘙痒,搔抓后破溃流脓,丘疹逐渐增大形成结节、斑块,表面增厚、粗糙,伴少量脱屑,未见糜烂、溃疡等,无潮热盗汗、咳嗽咳痰等。反复于我院门诊予以"布替奈芬乳膏"等治疗无好转。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32年前其父患"肺结核",未正规治疗。查体:双臀部内侧可见约10cm×15 cm暗红色斑块,形状不规则,中等硬度,局部增厚、粗糙,可见淡薄银白色鳞屑,不易刮除,边缘有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四川汉族人寻常型天疱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连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19例四川汉族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低分辨和高分辨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在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共检出9种低分辨DRB1等位基因和19种高分辨DRB1等位基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寻常型天疱疮患者DRB1*14等位基因频率(39.47%,15/38)及DRB 1*1405等位基因频率(15.79%,6/38)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00%(4/50),2.00%(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43、4.25,均P<0.05).结论 DRB1*14可能是四川汉族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常见易感基因,其中DRB1*1405与寻常型天疱疮最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干细胞因子(SCF)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银屑病患者(观察组)与健康皮肤患者(对照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后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采用ELISA检测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中EGF、TGF-β1及SCF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形态相似;观察组表面抗原CD73、CD44、CD90、CD105、以及CD29表达阳性,而HLA-DR、CD34以及CD45表达阴性;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相似;观察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中EGF、TGF-β1及SCF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损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中EGF及SCF水平表达升高,而TGF-β1水平降低。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EGF、TGF-β1及SCF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单一屋尘螨与双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的安全性及可能的全身不良反应危险因素.方法 观察记录使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和双螨变应原注射液的尘螨过敏患者在AIT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分析对比两种变应原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 64例单一屋尘螨AIT患者共接受2726次注射,有26例患者共发生96次全身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90例AGA患者,随机分为微针组(域发微针治疗)、红光组(红光治疗)、联合组(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每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毛发镜指标;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油腻、瘙痒、头屑、脱发评分差值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毳毛比例、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差值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满意度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125)。各组脂溢性皮炎、头皮瘙痒、头屑增加、头皮感染、耳后淋巴结肿大、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域发微针及红光联合治疗AGA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满意度,促进毛发生长,增加毛发密度、毛干直径,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2个汗孔角化症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个汗孔角化症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针对疾病相关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可疑致病性突变位于MVD基因,采用PCR扩增先证者及家系中患者MVD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测序验证,并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2个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发现家系1先证者MVD基因第1号外显子的第1位核苷酸A发生突变(c.1AG),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错义突变(p.M1V),家系中其他7例患者均带有该突变位点。发现家系2先证者MVD基因第7号外显子的第746号核苷酸T发生突变(c.746TC),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错义突变(p.P249S),家系中其他2例患者均带有该突变位点。2个家系突变位点与疾病符合共分离,家系中健康成员及10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 MVD基因的错义突变(p.M1V;p.P249S)是导致2个家系汗孔角化症发病的特异性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转录相关因子E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对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皮肤光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为光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儿童包皮分离、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以Ⅰ型胶原为基质混合包埋FBs,接种KC以构建正常体外3D皮肤模型。然后将3D皮肤模型分为3组: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接种KC前,通过慢病毒转染方式使KC过表达Nrf2,再行3D皮肤模型的构建。除正常组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UVA和UVB混合单剂量照射,照射后继续进行培养。24h后观察各组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情况及Nrf2,SOD,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正常3D皮肤呈乳白色皮肤类似物。组织病理学上表皮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整齐,核大圆深染;真皮为淡紫红色胶原基质,FBs散在分布;凋亡细胞少见。UV照射后,对照组表皮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肿胀坏死,核浓缩,真皮胶原降解和FBs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Nrf2,SOD,GSH和CA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DA和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经过表达Nrf2后,实验组细胞整齐清晰,核无明显浓缩,KC轻度肿胀,FBs轻微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Nrf2,SOD,GSH和CAT水平升高(P0.05),MDA和ROS降低(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3D皮肤光损伤模型接近人皮肤光损伤,可作为一理想的光损伤模型进行推广;KC过表达Nrf2可减轻UV对体外3D皮肤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