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在人肝细胞癌(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蛋白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aspartate—specific cysteine proteases 3,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及S-P法分别检测Clusterin及Caspase-3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lusterin蛋白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阴性或弱阳性;Cluster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肝硬化无关,与Edmenson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Caspase-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15%(14/41)。在HCC中,Clusterin的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lusterin直接或间接抑制Caspase-3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32.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非神经组织中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是一类由细胞外酸化所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属于钠通道超家族的新成员。近来发现,ASICs不但在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神经系统以外的组织(如:味蕾、心血管、骨等)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有关ASICs在神经以外其他组织中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增进对ASICs生物学功能和病理作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33.
邓罕  李光华  何长林  童创  王建国 《安徽医学》2013,34(12):1807-1810
目的 探讨吻合口水平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33例,根据吻合口距肛缘的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8例,B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5例.结果 术后B组排便次数和控制排便时间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最大挤压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初感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距肛缘≤4 cm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明显差于〉4 cm者.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LP(a)、Hcy及Hs-CRP血清水平用免疫抑制法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和U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Hcy和Hs-CRP呈正相关(r=0.85,0.7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a)、Hcy和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背景:以往多采用电解脱弹簧圈填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但电解脱弹簧圈解脱时间较长,解脱区质地硬,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微小动脉瘤的栓塞。目的:观察水解脱弹簧圈填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经头颅CT检查确认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有脑叶出血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证实为颅内动脉瘤,采用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与结论:经过治疗,患者破裂动脉瘤致密栓塞,填塞达99%,出血得到控制。提示水解脱弹簧圈的超柔软性及对瘤体壁的顺应性,操作方便,提高了动脉瘤的致密性栓塞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的可能,应该为目前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较好的栓塞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利用四环素调控复制缺陷性单纯疱疹病毒I型重组载体(QR9TO-LacZ)感染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探讨其介导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基因调控效能;并检测该载体对神经元活力的影响。方法用RUL9-8细胞系扩增QR9TO-LacZ病毒株,收集后采用噬斑法测定病毒滴度;体外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将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为强力霉素(DOX)组和对照组。两组细胞均用QR9TO-LacZ转染,强力霉素组加入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0.5μg/ml),对照组加入等剂量空白对照液。同时根据感染复数(MOI),即MOI=3、5、10、30 PFU/cell,将两组培养细胞进一步分为亚组。病毒转染48h后行X-gal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随机选取10个高倍镜视野(×400),计算每高倍镜视野中平均蓝染细胞率,比较不同MOI病毒感染神经元的效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感染病毒48 h(MOI同上)后神经元的活性。结果在含有DOX的培养环境中,不同MOI亚组(3、5、10、30 PFU/cell)QR9TO-LacZ感染神经元出现蓝染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35%±0.84%、10.64%±1.92%、19.73%±2.87%、34.41%±2.58%;在无DOX的培养环境中,各亚组均未观察到蓝染细胞。上述MOI感染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24%±8.16%、88.00%±5.69%、83.95%±3.82%、78.90%±5.49%。结论 QR9TO-LacZ载体能有效地将目的基因导入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并表达;目的基因表达的开启受强力霉素调控;QR9TO-LacZ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37.
魏莉  赵应楼 《安徽医学》2011,32(4):482-483
目的 对比观察3种根管封闭材料在根管充填术后近期发生疼痛的情况.方法 临床上选取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行根管治疗的206例单根前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AH Plus糊剂加牙胶尖(A组)、Cortisomol糊剂加牙胶尖(B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C组)为根管充填材料进行根管充填,对于近期疼痛发生情况用VSA评...  相似文献   
38.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胜  汪宏  刘玉海 《安徽医学》2011,32(2):161-162
目的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和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1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发现隐性疝5例,阴囊积气2例,切口线结反应1例,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9.
江旭  刘尚全 《临床荟萃》2020,35(1):54-5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3 40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眼科会诊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非DR组(A组/NDR组)2 562例,DR非增殖期组(B组/NPDR组)716例,DR增殖期组(C组/PDR组)126例。得出DR的患病率,比较3组患者之间临床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异同,及其与DR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达24.7%,与甘油三酯(OR=1.110,P=0.0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087,P=0.000)、血尿酸(OR=1.003,P=0.000)、病程(OR=1.002,P=0.000)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24.7%,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病程长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对于减少DR的发生及延缓DR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0.
Catalogu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ress on behaviour and physiology in rodent models has not been comprehensively attempted. Here,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whether chronic exposure to physical stress, psychosocial stress, or both types of stress can induce different behavioural and neurobiological outcomes in male and female rodents. We found that physical stress consistently increased depressive-like behaviour, impaire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decreased body weight, while psychosocial stress consistently increased both anxiety-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ur, impaire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increased HPA axis activity, peripheral inflammation and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decreas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n male rodent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both stress types resulted in a more severe pathological state defined by increas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ur, impaire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increased HPA axis activity and central inflammation, and reduc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nd neural plasticity in male rodents. Phenotypes for females were less consistent, irrespective of the type of stress exposure, on account of the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using female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at the type of stress may indeed matter and will help animal researchers to more appropriately choose a stress/depression model that fits their research purp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