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采用BED HIV-1捕获酶联法(BED Capture EIA,BED-CEIA)可区别近期感染与既往感染以估算新近感染率。云南省德宏州对2010—2011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进行了BED-CEIA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40例连续两个间隙病变的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n=2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B组(n=18):椎间盘切除减压、Solis椎体间植骨融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计分评价临床效果。用颈椎X线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评价影像学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14~37个月)。A、B两组随访末期VAS、JOA评分分别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随访末期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较B组明显(P005)、B组颈椎曲度维持优于A组(P0.05);A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B组(P0.05)。结论两种减压重建术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就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而言,B组术式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3.
赵曙刚 《中国医药科学》2013,(1):149-150,16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探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对策及措施,预防、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方法查阅收集近两年来15余篇文章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综合报告中的104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041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女性547例高于男性494例;老年人(60岁)发生例数最多为331例,占31.8%;经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为830例,占79.73%;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分别占44.09%、21.04%;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556例,占47.16%。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减少发生的关键,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实施防范和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德宏州鼠疫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德宏州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治效果评价。结果1982~2010年德宏州有25年次发生鼠疫流行,判定动物鼠疫疫点497个,疫情波及5县(市)41个乡(镇)319个自然村或单位。有9年次发生人问鼠疫,病例数39例,其中腺鼠疫38例,败血型鼠疫1例,病人全部治愈。2004年人间鼠疫得到控制,2008年动物鼠疫得到控制。结论德宏州属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辖区内鼠疫宿主和媒介均不冬眠,家野兼栖,活动范围大,动物鼠疫常年均可发生,人群凶接触疫鼠、疫蚤感染发病。应继续抓好鼠疫“疫情三报”,认真开展鼠疫监测,对鼠疫好发和鼠蚤密度超标地区实施预防性灭鼠灭蚤,完善各项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原因诊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宫腔镜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宫腔镜组应用宫腔镜检查,镜下直视定位取材或定位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照组130例行传统的诊断性刮宫术.两组结果异常者均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宫腔镜组130例患者,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126例,检出率为96.92%,余4例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轻度增生,宫腔镜下未发现异常.120例经相应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治愈率95.23%,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局部癌变患者开腹行子宫切除术也均治愈.对照组130例患者中,有异常发现92例,检出率为70.76%;无异常38例.92例经病理活检确诊异常者,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治愈67例,治愈率72.83%,余25例治疗后子宫异常出血无改善,与未发现异常的38例行宫腔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检出子宫内膜息肉30例,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腺肌病9例,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局部癌变4例,漏诊率44.61%(58/130);余5例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轻度增生,宫腔镜下未发现异常.漏诊的58例中,54例均在宫腔镜下行相应手术治疗,术后均获治愈,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局部癌变患者开腹行子宫切除术也均治愈.宫腔镜组的检出率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腔镜手术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报道2016年4月17日由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并被确定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的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及后续追踪等相关情况,为云南省到达消除疟疾目标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患者王某某,男,3岁,散居儿童,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龙盆村龙盆一社。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当地村医,父母表示患儿从出生至今无到过缅甸或本省、本县其他高疟区的流动居住史。因发冷、发热、出汗5 d,于2016年4月15日到盈江县疾控中心就诊,疟原虫抗原快速诊断试剂(RDT)检测阳性,血涂片镜检检出单纯间日疟原虫,经盈江县和德宏州两级镜检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后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疟原虫核酸(PCR)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在2016年4月18日—2019年12月31日,在疫点处置后开展8次主动病例侦查进行纵向追踪,共血检588人次,未发现阳性。2016年6—9月开展2次媒介调查,未捕获传疟媒介。同时对全省报告的1 032例和外省报告的7例云南籍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审查和复核,均排除本地感染,对全省开展的6 105次各级的消除疟疾工作督导检查,均未发现病例的漏报、瞒报和漏诊现象,抽检复核 5 251张阴性血片,阴性符合率100%。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病例和疫点分类标准,最终判定该病例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2019年10月,国家消除疟疾专家组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研讨会,确认该病例为中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相关性.方法 选择10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CR 检测基因多态性,厄贝沙坦150 mg,每日1次降压治疗4周后评估降压疗效.结果 厄贝沙坦降压疗效在不同基因型中具有差异性,降压疗效DD型>ID型>II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基因型对ARB药物治疗反应性具有差异性,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个体对药物治疗反应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外出务工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以乡镇为单位,随机抽取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HIV血清学检测。结果 2260名外出返乡务工人员的HIV感染率为0.9%,过去一年未获得艾滋病防治卫生服务的比例为43.5%。多因素分析显示,景颇族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初中及以上者,外出务工时间超过半年者感染HIV风险高于未超过半年者,曾经有性病史的研究对象HIV感染风险高于无性病史者。结论云南省德宏州外出返乡务工人员特别是景颇族、文化程度低、外出务工时间长及有性病史者HIV感染率较高;外出务工人员未获得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比例较高。今后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强化对其中感染风险高的亚风险人群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年龄和标本分布,并采用VITEK-2 Compact对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8.1%,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米诺环素仍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0%,但对其他抗菌药物显示出极高耐药率;年龄分布以>50岁的人群为主,占84.6%;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居首位,占61.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方法 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固定(5.8±1.7)20例。应用JOA、VAS评价腰腿痛和活动功能,用Cobb法测量腰椎侧凸角、前凸角;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 平均随访2.8年(2~6.5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B组显著大于A组(Pt<0.001, Pb<0.001);术前侧凸角分别为(22±4.6)°(A组)和(2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11±3.8)°(A组)和(12±5.9)°(B组),B组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4.6)°(A组)和(18±7.3)° (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29±3.8)°(A组)和(32±5.9)°(B组),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别(P=0.17)。术前、随访末期JOA评分为14±3.6、23±4.7(A组)和13±3.8、21±5.9(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24);术前、随访末期VAS评分为8±0.16、3±0.07(A组)和8±1.8、4± 2.7(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两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22);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大于A组(P<0.001)。 结论 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率高于短节段固定,但两组矢状面矫正和临床症状改善率相似,长节段固定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腰椎活动功能差,应该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