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4篇
  免费   907篇
  国内免费   304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463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702篇
内科学   669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5篇
综合类   4606篇
预防医学   941篇
眼科学   170篇
药学   923篇
  6篇
中国医学   671篇
肿瘤学   28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577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656篇
  2012年   1126篇
  2011年   1129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APK信号通路介导CT-1促进大鼠心肌细胞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营养素-1(CT-1)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的促进作用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途径在CT-1促进心肌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差速贴壁纯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MTT比色法测定各孔细胞存活率。结果无血清DMEM培养心肌细胞24 h后,加入4个剂量组CT-1(10-10~10-7mol/L),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增加MTT计数;培养基中加入CT-1(10-8mol/L),1、2、3和4 d MTT计数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增加;预先用MAPK抑制剂PD098059(5×10-5mol/L),再加入CT-1,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纯CT-1组,而单纯用PD098059则无明显影响;预先用PKC激动剂PMA(10-5mol/L),再加入CT-1,MTT计数明显增加;先用PD098059,再加入PMA和CT-1,MTT计数明显降低,而先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Cal)再加CT-1,MTT计数也明显降低。结论CT-1增加心肌细胞存活率的效应是由MAPK信号分子介导实现的;该效应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先激活PKC信号分子,然后再激活MAPK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青少年患者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配合医生手术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两年脊柱侧弯畸形均得到了明显矫正。结论手术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全面掌握各种仪器及器械操作是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观察是减少脊柱侧弯病人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HIF-1α和MMP-2在大鼠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探讨HIF-1α和MMP-2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7 d,21 d处死大鼠。RT-PCR方法检测脑出血灶周组织HIF-1α和MMP-2 mRNA的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MMP-2蛋白的表达,并对HIF-1α和MMP-2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模型组术后灶周组织出现HIF-1α, MMP-2 mRNA表达上调和大量黄色的HIF-1α,MMP-2蛋白阳性细胞,于24~72 h达高峰。HIF-1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分别与MMP-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分别r=0.588, P=0.002; r=0.765, P<0.001)。结论: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HIF-1α和MMP-2的表达上调,且HIF-1α可能调控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一年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自我管理水平、制定预防2型糖尿病的针对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1月至9月按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5家医院205例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产后一年内的妊娠期糖尿病女性自我管理处于低水平,得分率为59.6%;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有职业为医务人员(t=2.206,P=0.029)、文化程度(t=4.028,P<0.001)、T2DM自我感知风险(t=4.510,P<0.001)、孕期使用胰岛素情况(t=3.382,P=0.001)、产后新生儿进入NICU(t=-3.675,P<0.001)、产后行OGTT筛查(t=2.467,P=0.014)、停止母乳喂养(t=3.296,P=0.001)、产后抑郁(t=-3.684,P<0.001)及自我效能(t=5.257,P<0.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一年内的自我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其影响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根据人群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实现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海南省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精准供给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10个市县2 34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因素。结果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为(39.96±4.71),其中,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子维度得分最高(13.35±2.21);社会参与需求子维度得分最低(7.70±1.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 = - 2.892)、年龄(F = 54.328)、户籍类型(t = - 2.749)、户籍地(t = 2.604)、婚姻状况(t = - 4.869)和文化程度(F = 10.823)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 = 0.530,95%CI:0.150~0.910)、年龄(β = 1.175,95%CI:0.908~1.443)、户籍类型(β = 0.463,95%CI:0.074~0.852)、户籍地(β = - 0.691,95%CI: - 1.356~ - 0.026)和婚姻状况(β = 0.620,95%CI:0.098~1.142)是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特征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具有差异性,应以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实现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的精准化供给。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海南地区各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为降低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4、2016和2018年参与海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2018年分别调查患者17 497、18 509、22 70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88%~3.26%,呈下降趋势(P<0.001);三年共计感染部位1 612例次,以下呼吸道感染(813例次,50.43%)和泌尿道感染(242例次,15.01%)为主;综合ICU是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22.46%~34.53%)。共检出病原菌89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64株,74.4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69株,18.95%)和大肠埃希菌(122株,13.6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占比最高(48株,5.38%)的革兰阳性菌。三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87%~34.95%,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 尽管海南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有所下降,但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重点科室、部位、环节及高危人群的防控管理力度,逐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孕产妇梅毒感染确诊时机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定期产检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将孕期确诊梅毒的80例孕妇纳入孕期确诊组,按1∶2比例匹配160例产期确诊梅毒的患者纳入产期确诊组;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等临床资料,归纳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孕次、梅毒分期、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产次、子女数及性伴侣感染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孕期确诊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2.50%(18/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5.00%(4/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结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孕期确诊梅毒患者经治疗后具更低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及先天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124例巴尔病毒(EB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因子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24例EBV感染患儿为研究组,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43例和单纯性EBV组8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2名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儿入组时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BV DNA载量;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EB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M组患儿的年龄为(5.13±1.56)岁,大于单纯性EBV组(P<0.05),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肝肿大、眼睑水肿、鼻塞、打鼾的比例为88.37%、93.02%、93.02%、48.84%、60.47%、32.56%、55.81%和46.51%,高于单纯性EBV组(P<0.05);IM组患儿的血CD3+T、CD8+T细胞、IL-6、TNF-α为分别为(73.25±7.16)%、(40.19±4.21)%、(33.68±5.71)ng/L、(72.52±11.26)ng/L高于对照组,而CD4+T、CD4+/CD8+T细胞、IL-2分别为(34.86±3.75)%、(0.89±0.15)、(10.43±3.38)ng/L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T和CD8+T细胞水平均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314,0.447,P<0.05),CD4+T和CD4+/CD8+T细胞水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425,-0.376,P<0.05)。结论 EB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有关,有望应用于临床评估EBV感染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HMGB1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海口医院滨江分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发展成ATDH的患者纳入ATDH组(n=79),未发展成ATDH的患者纳入非ATDH组(n=121),检测HMG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MGB1多态性位点与ATDH的关系。结果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AT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412125、rs1360485以及rs2249825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非ATD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共显性、显性、隐性模式下,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比较,GA和AA基因型与肺结核易感性有关,在超显性模式下,ATDH组HMGB1基因rs1045411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超显性、共显性、显性以及隐性模式下,rs1412125、rs1360485以及rs2249825位点基因型分布与非ATD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rs104541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TDH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突变型诱发ATDH可能性更大,而rs1412125、rs1360485、rs224982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TDH发生风险无关。结论HMGB1基因为ATDH的易感基因,其rs1045411位点多态性与ATDH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突变型发生ATDH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海口市7~14岁儿童在超重和肥胖层面的腰围界值点,为儿童超重和肥胖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9年“海南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海口220所中小学校,对学校整群抽样7~14岁儿童调取身高、体重和腰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计分析283054名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腰围值和百分位点腰围值均低于全国平均腰围,腰围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各年龄组儿童腰围男生均大于女生(P<0.0001),城市均高于农村(P<0.0001)。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界值点集中P 75~P 80(56.50~71.75 cm)、P 80~P 85(54.50~68.50 cm)。在肥胖层面,男童7~11岁和12~14岁的界值点分别是P 85(58.5~72.50 cm)、P 90(75.50~79.50 cm),女生7岁和8~14岁的界值点范围在分别是P 85(56.50 cm)和P 90(59.85~71.50 cm)。结论该地区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为56.50~71.75 cm和54.50~68.50 cm;肥胖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是58.50~79.50 cm和56.50~71.50 cm。除了男生7岁和女生9岁超重界值点及女生青春期前8~10岁肥胖界值点外,其他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界值点与全国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