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6年浙江省孕产妇梅毒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根据确诊梅毒感染时期,将感染孕产妇分为孕期确诊和产时确诊,分析感染孕产妇确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民族、户籍、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子女数、梅毒分期、性伴感染和报告年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汉族(OR=0.75,95%CI:0.60~0.94);浙江省户籍(OR=0.82,95%CI:0.72~0.94)是降低产时确诊的保护因素。2014年(OR=0.81,95%CI:0.68~0.96);2015年(OR=0.65,95%CI:0.54~0.78);2016年(OR=0.62,95%CI:0.52~0.74)均较2013年产时确诊风险降低。产次1次(OR=3.05,95%CI:2.25~4.15);产次≥2次(OR=4.46,95%CI:2.94~6.79);子女数≥2个(OR=1.79,95%CI:1.18~2.72);一期梅毒(OR=1.54,95%CI:1.16~2.05)和性伴感染(OR=1.76,95%CI:1.60~1.94)均增加了产时确诊风险。结论应加强低文化程度、多次分娩、性伴感染的孕产妇孕产期保健,促进妊娠梅毒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江阴市妊娠梅毒流行特征以及新生儿梅毒干预后结局.方法 通过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阴市妊娠梅毒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全市累计对25360例孕产妇进行了妊娠梅毒的血清学筛查,筛查出8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阳性率为3.27‰(83/25360),孕期梅毒检测率为78.86%(20000/25360),孕产妇梅毒规范治疗率为72.29%(60/83).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年龄、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性伴侣数、婚姻情况、性伴侣是否梅毒患者8个因素为孕产妇感染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χ2=12.170~417.172,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性伴侣数、婚姻情况、性伴侣是否梅毒患者7个因素为孕产妇感染梅毒的独立影响因素(χ2=7.724~15.586,均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的79例新生儿,先天梅毒儿6例(7.59%),出生梅毒反应阳性10例(12.66%),出生梅毒血清反应阴性63例(79.75%),对这些新生儿进行治疗、追踪随访,6例先天梅毒儿经治疗后,1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出生梅毒反应阳性新生儿经预防性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均在9月龄内转阴.结论 2014-2015年江阴市妊娠梅毒仍主要在流动人口、低收入、低学历、性伴侣紊乱的人群中流行,近年来全市重视预防、筛查及治疗,已初显成效,孕产妇梅毒治疗率高,新生儿预后明显改善,今后将进一步提高妊娠梅毒的筛查,加强宣教,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通市近4年的梅毒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重点探讨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南通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孕期确诊为妊娠梅毒的45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χ2检验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451例梅毒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45例,发生率为9.98%.产时确诊梅毒感染的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孕早期确诊的孕妇(OR=4.703,95%CI:1.079~20.486),孕期未用药或仅用药1个疗程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用药2个疗程的孕妇,OR值分别为4.583和3.905,出生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值阳性的新生儿最终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阴性者(OR=3.412, 95%CI:1.295~8.987).结论 孕期尽早进行梅毒筛查、梅毒感染孕妇及早规范药物治疗是减少梅毒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孕产妇梅毒的感染现状及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不良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提供孕产保健的医疗机构中首次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梅毒筛查,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孕妇进行免费筛查,阳性孕产妇采用医院自制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冶游史、输血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行为史,月经情况、孕产次、不良妊娠史等生育史。随访梅毒孕产妇妊娠结局,并对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54 391例孕产妇中共有53 710例接受梅毒筛查,筛查率为98. 75%,其中孕产妇梅毒感染233例,感染率为0. 43%; 233例梅毒孕产妇娩出的新生儿中191例为正常新生儿,其中流产10例、早产2例、死胎6例、围生儿死亡5例、出生低体质量1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对梅毒感染的233例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是造成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因素,有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中期、孕期未治疗、新生儿未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1∶64时,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以不良妊娠结局为因变量,以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与梅毒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显著相关,OR值依次为5. 38、3. 57、2. 61、2. 78。结论鄂尔多斯市孕产妇梅毒感染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孕妇的梅毒筛查,并积极治疗和管理孕产妇梅毒感染,可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改善产妇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苍南县2013—2019年孕产妇感染梅毒情况及妊娠结局,为制定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苍南县预防梅毒母婴传播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3—2019年共检测孕妇96 224人,确诊梅毒感染465例,孕期梅毒年均检出率为0.48%,7年间孕期梅毒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5);孕期梅毒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68%(45例),其中先天梅毒2例,死胎死产流产26例,早期新生儿死亡1,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16例。在检出的46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中,接受规范治疗328例,占70.54%,未治疗和未规范治疗137例,占29.46%。其中未规范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9.19%,高于规范治疗者的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6,P<0.05)。 结论 苍南县梅毒感染孕产妇检出率逐年提高,但是规范治疗率比较低。孕前做好预防梅毒感染健康宣教,孕早期同时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尽早发现梅毒感染,及时干预,规范治疗,是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重要策略,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现状与特征,探索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珠海市医疗机构检测的梅毒螺旋体阳性孕产妇及新生婴儿信息, 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接受梅毒螺旋体检测的产妇共195 414人,筛查率为99.50%;总阳性检出率为0.12%。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共44例(19.38%),其中死胎6例(13.63%)、死产2例(4.55%)、早产22例(50%)、低出生体重19例(43.18%)、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2.27%)。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时期为产后(OR=4.884)与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结论 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的筛查工作,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探讨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中的关键节点,为预防和控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建册产检或住院分娩期间发现的妊娠梅毒孕产妇的信息,随访妊娠结局及婴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61例患妊娠梅毒的孕产妇发生流产14例(5.36%)、死胎6例(2.30%);241名孕妇分娩241例婴儿,经随访排除胎传梅毒231例(含早产14例),占95.85%;确诊胎传梅毒10例(含早产8例),占4.15%。母亲孕期首次诊断妊娠梅毒时的血清滴度、母亲治疗情况是影响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7和44.01。结论提倡育龄妇女在孕前接受梅毒血清学筛查,在孕前发现梅毒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孕妇必须在孕期尽早接受梅毒血清学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妊娠梅毒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舟山海岛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和新生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孕产妇梅毒发病情况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该地区孕产妇梅毒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度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转归情况。结果 51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中,孕前及孕早、中孕期确诊并正规治疗组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晚期确诊未正规治疗组。结论通过对产前筛查出妊娠期梅毒后,及早、足量、正规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流产、早产、死产和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对妊娠早、中期发现的梅毒患者不必终止妊娠,通过正规、足量的抗梅毒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尽可能加强宣教,提高孕妇系管率,孕期及早进行梅毒筛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正规、足量治疗。  相似文献   

9.
淮安市568例妊娠合并梅毒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淮安市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探讨驱梅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662例,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年龄、孕次、梅毒治疗情况与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0 ~18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①发病率:2011-2016淮安市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的6年平均发病率为1.94‰,6年间年发病率分别为0.50‰、1.94‰、2.23‰、2.30‰、2.71‰、2.06‰,经分析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25,P<0.001),呈逐年增高的趋势.②分析568例已有妊娠结局孕妇,结果显示: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足月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926,P<0.001),规范治疗组足月产比例最高.孕妇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首检滴度大于1:16者不良妊娠结局较RPR首检滴度小于1:16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36,P<0.001).③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经随访,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98.15%.规范治疗组与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19,P<0.001);确诊感染梅毒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1.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4,P<0.001).结论 淮安市近6年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孕前及孕期梅毒筛查,同时规范抗梅毒治疗将有效改变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梅毒感染,保障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及部分产时、产后原尚未建卡的98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产妇静脉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孕产妇血清弓形虫IgG及IgM抗体,同时对其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感染弓形虫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的980例孕产妇中,共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112例,阳性率为11.43%;其中IgM阳性27例,IgG阳性37例,IgM、IgG两者均阳性4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动物密切接触、有输血史及喜食生/半生肉是影响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活动性感染组、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4.58%)、(11.11%)、(13.51%),均高于无感染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0,P<0.05)。结论孕产妇是弓形虫感染的高危人群,与动物密切接触、有输血史及喜食生/半生肉是孕产妇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孕前、孕期开展血清学检查诊断弓形虫感染,对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探讨发生先天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梅毒的检测治疗情况和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影响因素。  结果  3 467例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年龄为(29.79±5.43)岁,母婴传播率为3.17%(110例),接受过驱梅治疗的比例为73.35%(2 543例),规范治疗的比例为49.21%(1 706例),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梅毒暴露儿童占74.82%(2 59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时/产后确诊梅毒感染(OR=1.879, 95% CI:1.237~2.853)、丈夫/性伴感染梅毒(OR=3.762, 95% CI:1.473~9.608)、妊娠末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简称非梅试验)效价≥1∶8(OR=8.908, 95% CI:1.840~43.131)、未进行治疗(OR=6.360, 95% CI:3.316~12.199)、进行一般治疗(OR=4.714, 95% CI:2.385~9.320)、暴露儿童接受预防性治疗(OR=0.559, 95% CI:0.369~0.846)和足月产(OR=0.496, 95% CI:0.300~0.821)是影响先天梅毒发病的独立因素(均有P<0.05)。  结论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确诊时期、妊娠末次非梅试验效价、治疗情况、分娩孕周、丈夫/性伴梅毒感染状况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情况与先天梅毒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明确诊断并规范开展驱梅治疗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有助于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已婚妊娠梅毒患者配偶的梅毒感染情况,并从妊娠梅毒患者及配偶自身角度分析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因素。方法 对2008-2011年间在深圳市确诊感染梅毒的已婚孕产妇进行调查和配偶追踪,并对就诊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eponema pallidum purtide assay,TPPA)检测,通过问卷收集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配偶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2 261对。接受调查的配偶中,528例TRUST和TPPA均阳性(23.35%),129例仅TPPA阳性(5.71%),配偶的梅毒感染率为29.06%(657/2 261)。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滴度≥1:8、疾病诊断为早期梅毒和足量治疗后者其配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配偶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自身存在多性伴行为者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结论 已婚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具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妊娠梅毒患者的梅毒血清滴度水平、疾病诊断情况以及配偶的多性伴行为等是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产前治疗情况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8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以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2个疗程的37例为治疗组,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的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活产率为62.07%,对照组仅为3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胎/流产发生率为1.72%,对照组死胎/流产发生率为3.42%;治疗组无新生儿死亡,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均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72%,对照组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5.18%,两组死胎/流产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对所有孕妇均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梅毒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梅毒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引产和分娩的27 461例孕、产妇的检查结果.根据是否抗梅毒治疗,将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患者进行苄星青霉素治疗,非治疗组患者未进行抗梅毒治疗.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检出210例,其中10例为Ⅰ期梅毒,200例为潜伏期梅毒,发病率为0.76%.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5.21%和52.85%,两组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差异(P<0.01).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93.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规范的驱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梅毒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刘敏  王芳  张新鑫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87-4089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及驱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12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梅毒孕妇,分为治疗组(92例)及未治疗组(2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抗梅毒药物治疗与先天梅毒的关系。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2.4%,未治疗组仅为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与死胎、死产、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5%和1.1%,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31.0%和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产儿预后: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9.1%,未治疗组仅占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孕周与用药的关系显示,开始治疗的孕周越早,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越低(P<0.05)。③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5.2%,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66.7%,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的患者,采取有效地、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关键;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徐婧  陶冶  张艳  韩美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7-4519
目的:探讨已婚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妇科常规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将3 600例已婚妇女分为有宫颈HPV感染380例和未有宫颈HPV感染3 22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使用避孕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使用避孕套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12年、性伴侣≥2个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避孕套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文化程度越高及性伴侣越多的已婚妇女,可以明显增加宫颈HPV感染的风险,而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降低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因此对高危人群需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并定期进行宫颈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孕晚期(35~37周)GBS感染筛查的72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GBS感染情况,比较GBS感染与未感染及不同GBS感染分级孕妇血清PCT、IL-8水平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726例孕晚期女性中,GBS感染者占11.85%;GBS感染者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孕晚期GBS感染者血清PCT、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者(P<0.05),并随着GBS感染程度加重血清PCT、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血清PCT、IL-8水平升高是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晚期GBS感染者血清PCT、IL-8水平显著升高,其也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T、IL-8进行联合检测对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临床健康教育及宣传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孕产妇500例,进行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户口归属、家庭月总收入、产次是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影响因素(P<0.05);年龄<2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产次1次为孕产妇产后梅毒防治KAP现状危险因素(OR1=1.748,OR2=4.586,OR3=3.404,P<0.05)。结论 孕产妇整体缺乏梅毒防治知识,其KAP水平有待提高,年龄小、学历低、缺乏生产经验是影响KAP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以针对性、多样化方式提高其KAP水平,降低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GBS)感染者阴道分泌物中白介素-8(IL-8)水平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孕晚期感染GBS患者105例为感染组,其中胎膜早破62例、无胎膜早破43例;IL-8<800ng/L 36例、≥800ng/L 69例;另选同期本院无生殖道感染孕晚期孕妇100例为正常组,检测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8水平,随访至分娩,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阴道分泌物中IL-8水平感染组(1032.62±402.35 ng/L)高于对照组(35.51±52.69 ng/L),胎膜早破组IL-8(1235.62±529.37 ng/L)高于无胎膜早破组(739.92±319.07 ng/L)(均P<0.05)。感染组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均P<0.05)。IL-8≥800 ng/L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24.2%)高于IL-8<800 ng/L组(5.6%)(P<0.05)。结论: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孕妇阴道分泌物IL-8水平显著增高,IL-8水平可能与GBS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有关。检测阴道分泌物IL-8水平有助于预测妊娠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预防异常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