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496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484篇
内科学   23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33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24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398篇
  1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女贞Ligustrum lucidum是木犀科女贞属药用植物,其果实、叶、花等部位均可作为药用。女贞不同药用部位及单体成分具有多种功效,现已开发为多种制剂,既有中药单方制剂,也有以单体成分为主的化学药。大量研究表明,女贞相关药品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且临床效果较好。通过对女贞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女贞相关上市药品的工艺与质量、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探讨女贞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为女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沈怡  马萍  董邦健  彭崇胜  李晓波 《中草药》2023,54(15):4905-4919
目的 对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人源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过程研究,明确其在肠、肝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应用Acquity UPLC I-class/VION IMS QTOF技术分析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白术内酯III)在人源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下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转化途径。结果 甘草酸、甘草次酸在人源肠、肝微粒体中均以I相代谢为主;而甘草素、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则以肠II相代谢为主。白术内酯III在肠、肝微粒体中代谢均不显著,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中其他化合物在肠微粒体中代谢速度均比在肝微粒体中更快。此外,甘草皂苷、人参皂苷主要进行脱糖基反应;异甘草苷以脱糖、羟基化等反应为主;甘草素则以葡萄糖醛酸结合为主;白术内酯III则主要发生水解、羟基化反应。结论 阐明了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在人体肠道及肝脏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后续进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的药效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中药复方的功效组分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gration process and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of Cr is important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in the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In this work, soil colum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hromate production site, with a 40-year operation, in the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 area of North China 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mium pollution features and the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igration risk of Cr(VI)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Nemerow composite index and Hydrus-1D model. The maximum total Cr concentration in the chromium slag dumping site reached 907 mg/kg, and that in the chromate production workshop was more than 200 mg/kg across the depth. The migration of Cr might be accelerated in the soil with abundant Mn (236–1461 mg/kg) but scarce organic matters (<?0.45%). The Hydrus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Cr(VI) would reach a cumulative flux of 300–729 mg/cm2 after 50 years.

  相似文献   
24.
基于电磁感应的消化道内微系统无线能量传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消化道内微小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案.通过计算线圈间的互感,分析了相对位置对耦合系数的影响.建立了能量传输模型,推导出弱耦合情况下接收功率最大化的条件,指出提高传输效率的两种方法.实验传输功率超过200 mW(接收线圈位于发射线圈中心),验证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电针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朋立超  蒋克泉  杨美蓉 《中国针灸》2005,25(12):873-87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等穴位对全麻围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气管插管病人60例随机分成电针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内关、合谷、曲池、神门)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琥珀酰胆碱等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光导喉镜明视下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插管期不同时点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期电针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相对平稳,对照组则表现为显著下降(P<0.01).气管插管过程中,电针组各项指标较麻醉诱导前有一定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呈现显著上升(P<0.01).插管后5分钟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等穴位可以稳定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28眼)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注气术,术中行剥膜、气液交换、注入C3F8气体。结果:术后6mo随访28眼解剖成功率为86%,视力成功率为78%,两者均与症状持续时间成反比。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术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提供了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富硒钝顶螺旋藻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与增强免疫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照服用富硒钝顶螺旋藻(每天每只小鼠摄入1.072μg Se)、普通钝顶螺旋藻小鼠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液中CAT(过氧化氢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不同对富硒钝顶螺旋藻在抗氧化与抗衰老功能方面的强化作用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小鼠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游泳、爬杆能力的不同,并进行碳粒廓清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以此对富硒钝顶螺旋藻抗疲劳、增强免疫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与普通钝顶螺旋藻相比,富硒钝顶螺旋藻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与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其气道炎性细胞、白细胞介素 6(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 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 09—2003 12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名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 6、IL 8、TNF α水平。 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的总细胞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及IL 8、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哮喘患儿除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 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 8、IL 6、TNF α水平。  相似文献   
30.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择以足三里等穴位,用平补平泻手法,辅以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以常用西药多潘立酮作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与结论:针刺组总有效率93.8%,显效率为63.3%,药物组分别为82.3%和43.1%,针刺组治疗非特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于药物组(P<0.05);治疗动力障碍型者,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疗效均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