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后早期肿瘤控制效果、术后尿控和勃起功能恢复三个方面是该手术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发展有3个关键节点,包括1982年Walsh PC首次提出解剖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992年Schuessler等完成首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及2001年Binder和Kramer首次报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前列腺癌治疗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现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跨膜受体蛋白(NOTCH1)与人类Jagged1基因(JAG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肾透明细胞癌(n=129)及正常肾组织(n=33)中NOTCH1和JAG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肾透明细胞癌NOTCH1、JAG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分别为95.3%比36.4%,P〈0.05;93.0%比42.4%,P〈0.05);随着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和肿瘤的增大,NOTCH1和JAG1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复发组NOTCH1和JAG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NOTCH1和JAG1表达均高于正常肾组织,且与肿瘤分级、分期及肿瘤大小有关。两者对临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1例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伴泌尿系统和肺部感染的案例,探讨老年患者同时发生多部位感染时诊疗方案的确定及用药合理性。方法:患者入院后出现感染指标升高和呼吸系统症状,须结合患者情况确定抗感染方案,分析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医师、临床药师共同确立抗感染的方案、药师进行药学监护,患者情况逐渐好转。结论 :本例反映了在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与药师合作调整治疗方案,守护病患健康。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膀胱癌(BC)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肿瘤易感候选基因11(lncRNA CASC1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收治的98例BC患者(BC组)和95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的临床资料, 并选取同期9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以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平均表达水平为界, 分为lncRNA CASC11高表达组(50例)和lncRNA CASC11低表达组(48例)。比较各组的血清lncRNA CASC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lncRNA CASC11、CYFRA 21-1、CA125对BC的诊断价值;分析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与CYFRA 21-1、CA125的相关性;分析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与B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良性疾病组、BC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CYFRA ...  相似文献   
45.
目的明确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与灌注图变化在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肾积水患者纳入观察组,由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先行常规CT平扫,采取多层连续动态电影扫描模式对所选层面进行灌注扫描,之后行CT增强扫描。分析肾积水患者CT影像表现、灌注图,对比肾积水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肾皮质及肾髓质BF、PS、BV、PBV等CT灌注参数。结果肾积水患者CT影像主要表现为患侧后腹膜纤维化致患侧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减退。肾积水患者的肾皮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208.4±28.6)ml·100ml~(-1)·min~(-1)、(30.7±6.6)ml·100ml~(-1)·min~(-1)、(27.5±4.3)ml·100ml~(-1)、(46.6±5.0)ml·100ml~(-1),肾髓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102.7±18.2)ml·100ml~(-1)·min~(-1)、(51.7±7.2)ml·100ml~(-1)·min~(-1)、(18.5±4.0)ml·100ml~(-1)、(21.2±1.6)ml·100ml~(-1),均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可获得良好解剖图像与清晰三维图像,利用灌注图及灌注参数对患肾功能进行精确定量评价,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青风藤中总生物碱进行提取分离,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方法 ,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90%无水乙醇提取,盐酸酸化后,氨水碱化后三氯甲烷萃取,利用GC-MS对总生物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对其中的15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结果该方法提取时青藤碱含量高,达到80.18%,安贝灵碱3.44%,光千金藤碱3.05%.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成分占总流出峰面积的95.1%. 结论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青风藤中生物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注射藻酸钙凝胶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观察大鼠近端尿道尿动力学变化,为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建立压力性尿失禁的大鼠模型。雌性SD大鼠28只,分为4组:N组为正常对照组;C组为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但不切断;H组为对照组,切断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M组为实验组,切断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并在切断后2周注射藻酸钙凝胶20μL于大鼠尿道移行部黏膜下肌层。注射后1周,检测各组鼠漏尿点压力(leak point pressue,LPP),注射后4周和8周,H组、M组鼠增加检测各1次。结果:N组、C组、H组、M组鼠1周后LPP分别为(46.00±4.02)cmH2O、(47.00±4.50)cmH2O、(30.67±6.24)cmH2O和(36.20±8.47)cmH2O;H组漏尿点压力明显低于N组、C组、M组(P〈0.05)。H组与M组在1、4、8周的LPP均有显著差异(P〈0.05)。M组鼠4、8周尿道横截面HE染色均见凝胶注射区域,体积无显著差异。结论:藻酸钙凝胶注射鼠近端尿道后能提高LPP,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稳定,其可能成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trans-ureteroscope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组(MPCNL组)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组(URL组),每组各65例。观察两组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PCNL组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31%和96.92%,URL组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4.62%和84.62%,MPCNL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URL组(P<0.05)。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7%,UR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7%,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优于URL,对于较大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MPCNL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藻酸钙复合凝胶与经5-氮杂胞苷诱导的肌样细胞藻酸钙复合凝胶在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尿道周围的成肌效应.方法 SD大鼠BMSC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用5-氮杂胞苷诱导生成肌样细胞;2%藻酸钠与1%氯化钙溶液以5∶1体积比配制藻酸钙凝胶,分别与BMSC和肌样细胞复合用于微量注射.7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建立SUI模型后分为BMSC凝胶组、肌样细胞凝胶组、单纯凝胶组和空白对照4组,每组再分为3小组,于膀胱颈尿道移行部黏膜下肌层注射相应的复合凝胶.4周、8周时取各组大鼠尿道横截面进行HE染色、荧光示踪照相以及结蛋白、α-横纹肌动蛋白(α-SMA)染色检查. 结果 获得的BMSC第3代细胞表面细胞因子抗体CD29阳性率为89.4%、CD34为3.3%、CD45为2.5%、CD105为46.0%,荧光示踪照相见第3代培养细胞表达强绿色荧光.BMSC凝胶组和肌样细胞凝胶组4周、8周时,凝胶边缘血管长入并逐渐增多,荧光示踪BMSC聚集于新生血管周围,肌样细胞呈长梭形样生长,结蛋白、d-SMA明显阳性表达. 结论 BMSC、肌样细胞藻酸钙复合凝胶在大鼠SUI实验模型的微环境中具有向肌细胞分化的潜力.BMSC直接体内微环境诱导分化与5-氮杂胞苷体外诱导形成肌样细胞后植入体内微环境继续分化,短期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0.
移植肾动脉狭窄是肾移植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可引起高血压和移植肾功能不全,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23%之间[1].2011年我中心收治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48岁,于2011年1月在外院行肾移植.移植前血清肌酐超过1000 μmol/L,移植后9d降至160μmol/L,之后出现尿量减少,血清肌酐升高(具体不详),考虑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总量为1100 mg,尿量稍增加,但随后尿量又减少,每天不足1000ml,血清肌酐升至312 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